《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诗词八首》扩展阅读部分的第四首诗歌。这一单元主要是古代诗文,从这首诗所处的位置来看,它不属于讲读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完成的内容。学习这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作品。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2·1·c·n·j·y
【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读诗歌,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研读品味,体悟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一、简介作者,解说题目
1.诗人简介: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21教育网
2.解题:
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
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二、赏析诗歌,体会主旨
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写出你的分析吧: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在山路上,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傍晚,心里很焦急。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
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
(3)想象一下,主人为什么很晚才归来呢?
主人很贫穷,他可能是出去打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债,为生活在奔波劳作。
(4)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对“归”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理由。
A、“归”是诗人的来到,因为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21cnjy.com
B、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答案供参考,有理即可。)
三、总结全诗,当堂检测
1.小结:
(1)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21·cn·jy·com
(2)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www.21-cn-jy.com
2.探究主题思想: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1.背诵默写课文。
2.预习《滁州西涧》。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