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教案:《水龙吟》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教案:《水龙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5 08: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龙吟》

《水龙吟》是北宋词人章楶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初春柳絮飞舞的情景,寓情于景,把对柳花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结合起来;下片转换视角,写柳花飘落的情形,委婉地表达思妇的寂寞和哀愁。全词构思新奇精巧,风格清丽和婉。21cnjy.com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理解诗词大意,熟读并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诗中比喻、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词中所传达出的幽怨缠绵的愁绪。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理解比喻、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所传达出的幽怨缠绵的愁绪。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与课文关的资料。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PPT播放杨花图片导入:
什么是杨花?(明确:杨花即柳絮。)因为“柳”与留恋、挽留的“留”谐音,所以柳絮便被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披上了一层伤感的外衣,而柳絮又有纷纷扬扬的特点,所以柳絮也便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被吟咏。2·1·c·n·j·y
2.作者简介:
章楶(1027—1102),宋代词人。字质夫,浦城(今属福建)人。公元1065年(宋治平二年)进士。哲宗朝,历集贤殿修撰,知渭州,进端明殿学士。徽宗时除同知枢密院事。卒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21·世纪*教育网
3.写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据苏轼谪居黄州时寄章楶信中说:“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章楶于元丰四年夏四月已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可知柳花词的唱和当在此年春末夏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内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教师相机指导,最后派代表上台展示读、赛读。
2.化诗为文:参考课下注解,先说说单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燕儿忙忙,莺儿懒獭,繁花芳残。柳堤上,杨花飘飘坠落,轻轻舒展,曼舞婆婆,在绿色的林木中点画渲染,使人忆起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诗篇。杨花她悠闲地趁着春日的游丝,悄悄地进入了深深的庭院。此时正是日长门闭,依傍着珠帘四散。缓缓地想飘入闺房,却又一如先前,被风儿扶起。 美丽的玉帐里少妇正在入睡,杨花沾满了少妇的春衣,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美丽的绣床上也很快就沾满了无数的香球,才圆了,很快又破碎。少妇无法入睡,不时有蜂儿,身上沾着花粉在飞,池水里,有鱼儿戏水欢会。望望那夫婿游荡的长满柳树的章台路,路杳杳,无消息,不禁涌出了热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1.赏析: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21教育网
2.赏析: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词人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21·cn·jy·com
3.赏析: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4.赏析: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www.21-cn-jy.com
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5.赏析: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6.赏析: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
四、总结全文,探究主题
1.总结:名家评价。
前人评价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
2.主题思想。
这首咏絮词,上片写暮春季节,风吹柳絮的情景,下片写杨花四处飘落。通过拟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了离情。作者准确地把握物象,着意刻画,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全词写得婉丽工巧,新颖别致,把杨花描绘得栩栩如生,成为绝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背诵默写课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