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教案:《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教案:《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5 09:0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是一篇演讲稿。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对此,国民党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于11月22日在上海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
因为被捕的是当时公认的社会贤达,所以世称七君子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人释放。于是邹韬奋就写下了这篇演讲稿。文章简短也令人振奋,平实又使人敬佩。既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又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爱国主张。文章语言虽然略显粗糙,却情真意切,铿锵有声,思路清晰,短小精悍,让我们领略了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的崇高风范。。21教育网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邹韬奋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2.结合背景,把握课文主旨;
3.品味文中的语言,掌握演说词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
2.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体会演说词口语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勇于付出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清晰严谨的结构,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朴实畅达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探究使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风格并进一步掌握演说词的写作特点。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演讲,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可怕:一是原子弹,一是演讲。”西方人如是说。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精彩的演讲,具有统摄人心的力量,鼓励人们积极向上。
要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思想,非演讲不可。——秋瑾
2.介绍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与听众进行现场交流,不但是理念上的,而且是感情上的,不但在有声语言上,而且还在无声的躯体、姿态、表情上,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革命者的演讲词。他就是邹韬奋《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21·cn·jy·com
3.学习目标:(PPT展示)
二、走近作者,交代背景
1.走近作者:
邹韬奋(1895-1944),中国新闻出版界是最优秀、最有影响力者之一。他被称为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今天我们学习他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2.写作背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对此,国民党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于11月22日在上海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 www.21-cn-jy.com
因为被捕的是当时公认的社会贤达,所以世称七君子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人释放。于是邹韬奋就写下了这篇演讲稿。2·1·c·n·j·y
作者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里,前途,命运,甚至生命,都在敌人的股掌之间,这是何等痛苦;一旦获得释放,又是何等欢欣。这是正义人士多方奔走、抗议、营救的结果,这是政治斗争的胜利。邹先生当然是胜利的英雄,这位英雄所面对的,又是支持、拥护自己的大众。场面很是热烈的。前面发言的人,又讲了许多热情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演讲,邹先生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内容,情绪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21cnjy.com
三、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交流初读感受。
四、品读课文,探究讨论
1.作者演说的意图是什么?
一是表明自己的志向;
二是鼓励诸位投身到民族解放中去。
2.对朋友来访所问的两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回答的?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回答。
一是在看守所,心安理得的感想;
二是以后的态度,坚定信仰
3.令作者在看守所内感到“心安理得“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a.“兄弟每自反省,自己好不好?所做皆大众所要做的事吗?”和下文“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两句21·世纪*教育网
b.作者觉得心安理得在于两个原因:一是做大众的事情;二是没有做出出卖大众的事情。
4.他的坚定信仰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五、悟读课文,领略主旨
1.邹韬奋因为做编辑“亡命过,坐过牢,是个穷光蛋,被家族埋怨得要命”,那他为什么还要做编辑?试着在文中找到答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邹韬奋的人格魅力。 努力于大众所要求的事情,无论力之大小,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抗战的胜利)
个人心目中,惟大众的事,务须和大众有益,以前皆可以不管,但愿今后能合作。(凡事以大众为重) 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对革命事业无私奉献)
2.邹韬奋写有一条幅“保卫祖国,为民先锋”,结合课文和和邹韬奋的事迹资料谈一谈,他是如何实践这一诺言的。(略)www-2-1-cnjy-com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本文的语言特点。
直白、简朴,通俗易懂。
这篇演说词语言通俗易懂,表达了作者为了革命宁可舍小家顾大家、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献身精神。
2.作者刚刚出狱,就发表了这样大义凛然的演讲,这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状态?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是作者出狱后针对革命工作阐发的感慨,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工作者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感情。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