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应景( ) 鉴定( ) 应酬( ) 勒紧( )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应 ( ) ( ) 勒 ( ) (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Wǎn ( )言谢绝 想方shè( )法 公fèi( )旅游
tuō ( )离群众 qū ( )逐出境 授奖yí ( )式
4.给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鉴( ) 誉( )
签( ) 誊( )
二、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三、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五、联系今天的社会实际,请你对文章中"钱老本人却心境平和,把写世俗之人追求的金钱、地位看得比清水还淡"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
六、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钱学森一生对金钱看得很淡漠。他当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坚决要求回到各方面都还十分落后的祖国,就是为了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他回国以后,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一级教授一个月三百元多一点。除了工资之外,他还有一些稿费收入,晚年也曾得到过较大笔的科学奖金。但他把自己所得几笔较大的收人统统捐了出去。这包括:他的《工程控制论》1958年中文版稿费,千元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干部两年的收入,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资助贫困学生买书和学习用具。一九六二年前后,他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屹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投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上班,一九六九年去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一九六六年就不发工资了,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补发了三干多元的工资。钱学森是钱均夫惟一的儿子,自然有权继承。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后来这三千多元也交了党费。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钱学森对这些"官位"一点也不在意。要不是工作的需要,他宁可什么"官"也不当。他常常说: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所以,他从不爱出席什么开幕式、闭幕式之类的官场活动,只喜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在这方面若有所得,就十分高兴。他常说:"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
阅读所选文字,请简要概括本段所写的内容。
2. 文章中说"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是钱学森对这些却一点也不动心,联系课文,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这些表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科学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请你谈谈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假如有一天,你也是一个学业有成的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你会怎样去做?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1.yìng jiàn chóu lēi
2. 应 (yīng)应该 勒 ( lè)勒令
(yìng)应景 (lēi)勒紧
3.婉 设 费 脱 驱 仪
4.jiàn 鉴别 yù 荣誉
qiān签约 téng誊写
二、A
三、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花,就装着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就化作滴滴甘霖。
四、A
五、略
课后能力提升
六、1.钱学森对金钱和地位看得很淡。
2.说明了钱学森对科学之外的东西无所求,一心扑在科学事业上。研究科学,抛除杂念的科学精神。
3.钱学森是一个对金钱看得很淡漠,对科学事业高度负责,具有爱国精神的科学家。
课件18张PPT。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词语;
2. 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3.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4. 体会人物形象的美,领略文章内涵,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学习目标 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这是国家给他的评价。? 当年钱学森要求回国时,五角大楼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放他离开美国,钱学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至少也值五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说是敌人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那么做为钱学森秘书的涂元季又是怎么来评价钱学森的呢?新课引入涂元季:1939年生,河北省老河口市人。中国人民解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为钱学森的秘书。??走近作者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著名科学家。?1929-1934,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934年大学毕业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由于他的聪慧和苦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1939年6月,他同时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以其出众的才华震动了美国物理学界。接着,他留在该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他们合作创造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共同设计了美国的“下士”导弹,成为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人物简介钱学森:
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授。?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母亲在召唤着海外游子。钱学森舍弃了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的科研环境,经过长达五年的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于1955年10月回归祖国。?人物简介钱学森:
1956年1月,就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人物简介青年钱学森融入集体亲密无间生平掠影家庭幸福和睦指点江山笑谈人生生平掠影★ 初读课文,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五件事:
一是抵制不正之风(走后门,大吃大喝,出国风,公费旅游)
二是拒绝美国邀请
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合法稿费,父亲的补发工资)
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院长,副院长)
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再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拒绝出访美国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钱学森为什么拒绝访问美国? 1、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极大地伤害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2、厌恶当时的“出国风”。3、维护民族和个人尊严,不崇洋媚外。品读课文,理解内容★这些事情表现了钱学森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作风正派 坚持原则 大公无私 淡漠金钱
严于律己 爱国敬业 乐于奉献 坚定强硬研读课文,把握主题 ★文章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来表现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为什么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这些表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和他在科学方面做出的伟大事迹不关吗? 以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例,表现主人公高尚独特的思想个性。展读课文,掌握技巧 ★本文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从而感受纪实性文章语言的特点。 叙述
朴实的行文风格展读课文,掌握写法★钱学森为什么拒绝访问美国? 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中钱学森的解释可以看出,钱老之所以拒绝访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认为这是美国佬的阴谋,因为他当年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他是不能再去美国的,他若去了,美国可能以此为由将他再次扣押。另一方面,他对美国政府给予的各种荣誉一点也不稀罕,而把中国人民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作为最高的奖赏。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我们国家、世界上还有许多像钱学森一样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科学家,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甲:“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华裔学者丁肇中的故事。
乙:“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邓稼先:1972年,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邓稼先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比较《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与《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写法和内容上的区别。 甲:《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从钱学森对待不正之风,对待美国的邀请,对待金钱地位三个方面列举大量的事例来表现钱学森崇高的精神境界,事例较多,篇幅较长。 乙:《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钱学森回国的曲折经历和回国后对中国的贡献,语言精练,全文多用概括性的语句,没有大段的事例叙述。总结全文,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