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3-28 20:40:00

文档简介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说课稿
求是实验中学  张银惠
重难点1、重力的方向
设计思路:感性体验→理性分析→探索运用→变式训练
策略1、感性体验:“趣”和“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挂钩码的线的走向,体验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体验活动中,学生不断改变手握线的方式,尝试去改变线的走向,但又发现办不到。整个活动突出了一个“趣”和“启”字。“趣”在每人可以动手做,在不断变化的手势中发现线的走向始终不变。“启”在通过这种平常看到最普通的现象,得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 理性分析:直观明了。运用PPT图片动画,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竖直向下的涵义。
3、 探索运用:亲切、自然。在认识重力的方向后,尝试运用这一知识,了解重垂线和水平仪的工作原理。这一环节设计成让学生感到的亲切自然探索过程。首先,活动利用的材料是书本和带线的钩码,取材源自学生最熟悉的东西,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其次,活动的开展是顺接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学生思路很顺畅。第三,PPT丰富的图片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几个实物图片(比萨斜塔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变式训练:简洁明了。把“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进行区分。
重难点2:重力的大小
设计思路:猜想→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应用
策略:1、作好充分准备,鼓励课堂生成。不仅准备好学生提出重力与质量有关,而且对可能提出的“重力与物体大小有关”作好应对措施。准备好等大的铜和铝块,使学生自由地畅泳在从原知识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思维的海洋中。
   2、分组实验,使学生既得到技能的锻炼、满足探索的欲望,又能从亲自实践中获得感性的体验,拉近与知识的距离,更深入地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数据处理时注重分析引导。初一的学生数学基础还不以应对本节课的图像、正比例关系等知识,所以在处理这些数据时一步一个脚印地引着学生做过去,使学生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
   4、应用重力公式,注重解题的规范。重力的计算是学生继速度计算之后的第二个计算技能。解题的规范性还需进一步强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