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2-17 19: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 年级 第 二 册 主备课: 第一章第二节
施教教师: 总第 3 课时
教材章节:  第一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3.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记住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物质;影响声速的因素
教学(实验)器材:橡皮筋、一次性杯、棉线水槽、软木塞、铅笔
教学过程: 备课组意见记录及个性化备课
一、引入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必须要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声音的知识。并板书: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二、新课一、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学生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扣在椅子背上,用手将它拉紧,拨动它。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声音了吗?(2)橡皮筋在做什么的运动?(3)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二)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发出声音。回答下列问题:(1)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2)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3.学生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4.归纳板书:一、“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并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5.设问: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吗?请你举例说明。6.学生举例:(1)固体:敲打铁棒(2)液体:在水中投入石块(3)气体:雷声7.板书:1.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8.讲述板书:假如你专心地听,便会听到一些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并板书:2.声源:发声的物体二、声音的传播9.提问:声音是怎样由声源传到人耳的呢?10. .学生实验:(一)敲击桌面的一端(二)做“土电话”(三)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肿互相撞击,你能听见声音吗?结论:小节板书: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能在固体、空气、液体中传播11.图1-21声音的传播实验。现象:(1)当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2)当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时,听到的声音又越来越响。以上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即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介质。)小结板书: 2.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12.思考: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太空中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13.学生回答: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不能听到。14.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即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介质。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三、声波15.提问: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16.学生实验:(一)水面波的实验。(二)喇叭响时对准烛焰的实验。17.小节板书:点击处水面的上下振动带动周围的水面也跟着振动,从而形成向外扩散的圆形波纹――水面波。跟水面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并板书:三、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18.提问:声波有哪些方面的应用?19.学生回答:(1)医疗上:超声波粉碎内脏的结石(2)测海水深度20.图片设问:读图1-17回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吗?21.小节板书:四、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并记住: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22.思考:对着山崖高声喊叫,你会听到什么?查阅资料,尝试解释原因。23.小节板书:五、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4.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17米)例题讲解:(1)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为( )A、有声音必有发声体的振动     B、有回声,必有声源的振动C、有声源的振动,必能听见声音   D、声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传播E、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40米/秒  F、同一物质的不管什么状态,传播速度都一样(2)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由大到小:    。A、0℃的空气B、15℃水C、80℃的水D、15℃的空气(3)人在岸上走会吓跑水中的鱼,说明了什么问题?三、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作业本A、新同步
教学(课后)反思:                                                                                                                                                                                                                                                授课教师签名: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