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5 11: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措施一:西藏和平解放措施二:稳定物价之战措施三:土地改革巩



权措施四:抗美援朝2018年3月5日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第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毛泽东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形象地比喻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不给它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一边倒”:外交上明确宣布将联合苏联,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一边。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代表团乘专列前往莫斯科。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2.内容: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总理与印度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2)互不侵犯(保证)
(3)互不涉内政(保证)
(4)平等互利(目标)
(5)和平共处(目标)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外交成就)3.共同倡导: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和缅甸,同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1.会议的召开:(1)时间 : (2)地点:
(3)中国代表:2.会议的特点:3.会议的主题:4.会议的矛盾:1955年4月 印尼、 万隆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 举行的国际会议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周恩来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外交成就)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5.会议的转折: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 ”的方针,推动了会议取得成功。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异:思想意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1)交了很多的朋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2)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会议的影响:新中国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课堂小结“求同存异”的方针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 请说说周总理在外交方面的故事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