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5 11: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
学 案
点 案
【导入新课】
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新年伊始的号召,热情洋溢,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你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吗?
【基础部分】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_______年的经济恢复, 得到根本好转。
2.原因:我国工业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
4.时间:从_______________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
5.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6.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___月9月在北京召开。
内容:(1)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选举为_____________国家主席,决定为______________国务院总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要点部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年~1957年
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依据材料一,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此我国实施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二条: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以上材料出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根据材料分析,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国家政权的基础是什么?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文件中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3)根据宪法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性质)的宪法?
【拓展部分】
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革命党人非但没有能力制约封建军阀,反而一步步受到封建军阀的制约。胜利的辛亥革命推动了实业的发展,而随之而来的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又窒息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的增长量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
对比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的原因。举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工业成就。
【目标检测】
1.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的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农业合作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 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3.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4.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6.“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 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 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7.201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0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的反思】
第5课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日期 班级 组别 姓名 评价________
学习目标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
学 案
【基础部分】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_______年的经济恢复, 得到根本好转。
2.原因:我国工业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
4.时间:从_______________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
5.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6.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___月9月在北京召开。
内容:(1)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选举为_____________国家主席,决定为______________国务院总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要点部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年~1957年
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依据材料一,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此我国实施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二条: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以上材料出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根据材料分析,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国家政权的基础是什么?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文件中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3)根据宪法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性质)的宪法?
【拓展部分】
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革命党人非但没有能力制约封建军阀,反而一步步受到封建军阀的制约。胜利的辛亥革命推动了实业的发展,而随之而来的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又窒息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的增长量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
对比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的原因。举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工业成就。
【目标检测】
1.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的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农业合作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 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3.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4.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6.“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 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 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7.201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0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的收获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