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勘察( )黯淡( )古刹( )轩昂( )
二、给"塞"注上三个不同的读音,并给每个读音的字组词。
① ( ) ② ( ) ③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忆填空。
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 ,
,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 ,当他 ,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 , 。
四、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届歌曲征集活动。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1
○2
○3
五、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我很欣赏一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在他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在洞口挂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搭帐篷的时候,“建筑”并没有开始。只有当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史中,应该排除那些仅仅是“房子”的房子,并且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
“‘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位英国学者说。
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1.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这个“建筑的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
3.请从表现方式的角度,评析以下这段文字。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4.选文第二段明确了“房子”与“建筑”之间的区别,那么,你认为他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二、三(略)
四、①介词不当,“在”改为“从”,或删去“在”。
②搭配不当,“进入”改为“作为”。
③词序不当,“广泛”移到“传唱”前,或删去“广泛”
课后能力提升
1.对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建筑专业常识,包容了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
2.言之成理即可。
3.在这里,梁思成把建筑看成有生命的,甚至是梁思成生命的一部分,是诗的语言,不是一般的叙述和描写了。
4.房子是实用的,是遮风挡雨的居所,而建筑是艺术,是人类精神和美感的体现。
课件17张PPT。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新课导入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走近作者梁思成,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人物简介梁思成,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人物简介人物简介梁思成与林徽因艺术成就鉴真和尚纪念堂 艺术成就人民英雄纪念碑艺术成就国徽 初读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是什么?从这些事迹可以看出梁思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梁思成是个怎样的人?对从事的事业无比热爱,兢兢业业,是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一个真正有文化精神的人。一是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
二是为保护奈良做出的努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给课文划分层次。主要写了四件事:
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
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
三是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
四是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品读课文,深入了解梁思成的事迹,读一读,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热爱。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的?
2 、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3 、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
5,怎样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悟读课文,理解主题合作探究: ★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分组读课文 )①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
②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
③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
④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研读课文,探究写法★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它是真的。”这是为什么? 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研读课文,探究写法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相似处:
① 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
② 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不同处:涂元季是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作者李辉构思此文时,梁思成已过世21年,作者不可能与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总结全文,对比阅读★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 总结全文:
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保护文化遗产上仍存的遗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