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8.2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3-17 16: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Mg+O2====2MgO 4Al+3O2====2Al2O32.结论:_______比较活泼,_______次之,金最不活泼。镁、铝铁、铜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1)实验现象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剧烈大量气泡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比较剧烈较多气泡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缓慢少量气泡浅绿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没有变化(2)实验结论:镁、锌、铁和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____________。镁>锌>铁>铜2.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_____与一种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
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反应。
(2)通式:A+BC→AC+B单质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微点拨】
铁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显+2价,且亚铁化合物的稀溶液为浅绿色。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与含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实验现象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紫红浅绿Fe+CuSO4====FeSO4+Cu紫红无2Al+3CuSO4====Al2(SO4)3+3Cu蓝蓝银白无蓝Cu+2AgNO3====Cu(NO3)2+2Ag无现象(2)实验结论:由实验现象可分别得出金属活动性:
Fe>Cu;Al>Cu;Cu>Ag。2.金属活动性顺序:
(1)规律。强减弱(2)应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①金属的位置_______,它的活动性越强。
②位于_______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位于_____的金属一般能把位于_____的金属从它们_________
_____里置换出来。越靠前氢前面前面化合物的溶液后面【微点拨】
根据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1.判断正误:
(1)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
提示: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等物质反应,所以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由于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铝制品比较耐腐蚀。
( )
提示: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和其他物质进一步反应。××(3)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
提示: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4)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提示: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才属于置换反应。√×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镁与稀硫酸 B.锌与硫酸铜
C.铝与硝酸银 D.汞与氯化铜溶液
【解析】选D。镁排在氢前,锌排在铜前,铝排在银前,所以A、B、C都能发生反应;汞排在铜的后面,所以汞与氯化铜溶液不能发生反应。3.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Mg   B.Ag   C.Cu   D.Zn
【解析】选A。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镁、银、铜、锌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故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镁。4.铜、铁等金属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较广泛的用途,根据下列题意,回答问题。
(1)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解析】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由于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而留下红色的痕迹;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1)Fe+CuSO4====FeSO4+Cu
(2)Fe+2HCl====FeCl2+H2↑ 置换反应要点一 金属与酸的反应
1.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
酸是足量的,说明金属完全反应,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要依据金属的质量来计算。以等质量的镁、锌、铁与足量酸反应为例,可用下图表示。此图反映出:
(1)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线陡。
(2)当金属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
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活,越高越小。2.足量的金属与等量的酸反应。
金属是足量的,说明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要依据酸的质量来计算,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以足量的铝、铁与等量的酸反应为例,可用下图表示。【示范题1】(衡阳中考)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N>M B.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解析】选C。结合函数图像可以判断生成等质量的H2,M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的活动性M比N强,A不正确;生成氢气的质量M多于N,B不正确;由于两种金属的化合价相同,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C正确;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消耗盐酸的质量也不相等,D不正确。【拓展归纳】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不等价金属与酸完全反应可用下式计算氢气质量:
m(H2)=要点二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判断依据及方法:2.若用三种试剂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试剂的选用步骤为:
(1)将要验证的金属按活动性顺序排出。
(2)若排在中间的金属选用单质,则两边的金属选用含它们的化合物溶液;若选用含排在中间的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则两边的金属选用单质,如验证Mg、Fe、Cu的活动性顺序,选用的三种试剂为Fe、CuCl2溶液、MgCl2溶液或Mg、Cu、FeCl2溶液。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能否发生,金属与酸能否反应的条件是金属必须位于氢的前面,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反应的条件是金属必须位于化合物中金属的前面,化合物溶液必须可溶于水。
(2)根据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示范题2】(鄂州中考)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滤液中只有Al2(SO4)3
D.滤液中只有CuSO4【解析】选A。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把一定质量的铝粉加到CuSO4溶液中,铝和CuSO4反应生成了铜和Al2(SO4)3,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沉淀中不可能有铝,一定有铜,滤液中有生成的Al2(SO4)3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由于滤渣中不含铝,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拓展延伸】
(1)K、Ca、Na的金属活动性非常强,与溶液接触时,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如2Na+2H2O====2NaOH+H2↑,所以把它们放在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中,不能将金属置换出来。
(2)金属化合物发生的置换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金属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如Mg和AgCl不反应,因为AgCl不溶于水。1.结合相同质量的金属M、N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图像,完成右下图的填空。(M、N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提示:结合函数图像,完全反应M需要的时间短,所以M比N的金属活动性强,M产生的氢气比N多,由于化合价相同,所以M比N的相对原子质量小,M产生的氢气多,所以消耗盐酸的质量也多。2.结合图示的铜与硝酸银的反应,完成右下图的填空。提示: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
Cu(NO3)2+2Ag,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的现象是铜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