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常见形式。
①物质_____的改变;②物质_____的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形状状态2.化学变化:
(1)概念:_____________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基本特征:有_________生成,常表现为_____改变、放出
气体、生成_____等。还伴随着能量改变,常表现为吸热、
_____、_____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联系。
在物质发生_________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_________。生成其他物质其他物质颜色沉淀放热发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想一想】
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经常伴随的现象。那么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提示:不一定。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只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依据,要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还需通过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进行确定。如灯泡通电时也会发光、放热,但由于灯丝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___
___、_____、_____、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颜色状态气味【微点拨】
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要注明条件。2.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气体无味燃烧更旺无色气体无味熄灭【微点拨】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该小心,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决定反映1.判断正误:
(1)自行车的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
提示:由于自行车的车胎爆炸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
【误区警示】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判断的唯一标准是反应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如汽车轮胎“爆胎”、蒸汽锅炉爆炸等为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鞭炮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2)汽油能燃烧描述的是汽油发生的一种化学变化。( )
提示:汽油能燃烧是汽油发生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故属于汽油的化学性质。×2.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美酒飘香 B.玻璃破碎
C.铝制作导线 D.蜡烛燃烧
【解析】选D。此题考查变化类型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该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A项中,主要是物质的状态的改变,B项和C项中,主要是形状的改变,由于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D项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镁条能燃烧
B.氮气在通常状况下没有颜色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选B。镁条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氮气的物理性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溶解性
C.密度、硬度 D.可燃性
【解析】选D。因为颜色、状态、溶解性、密度、硬度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都是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物质燃烧这种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所以是化学性质。5.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食盐作调味品
B.酒精作酒精灯内的燃料
C.铁用作炊具
D.铝锭加工成铝箔【解析】选B。食盐作调味品是利用了食盐的咸味,铁用作炊具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铝锭加工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这些性质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酒精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B。6.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下列空白。
(1)铁生锈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低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低,描述的是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1)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
(3)化学性质 (4)物理性质要点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判断变化类型的关键是看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性质类型的关键是看此性质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2.理解物质的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判断化学变化依据的“新物质”,并不是指颜色、形状或状态等方面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而是与原物质相比,组成或结构上发生了改变的物质。
(2)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和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只能作为判断变化类型的辅助依据,不能作为我们判断的唯一标准。判断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理解物质的性质需要注意的问题: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且这种性质能直接用感官感觉到或者需要借助简单仪器测出;而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示范题1】(哈尔滨中考)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解析】选D。燃放礼花的过程中,火药发生爆炸,生成多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面包变质时,生成了不能食用的有毒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植物光合作用时,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冰雪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方法归纳】如何确定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1.通过反应现象确定。如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气体等。
2.对生成物进行检测。
不同的物质一般性质不同,因此也可通过检测生成物的性质确定原有物质的性质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确定有新的物质生成,进而确定为化学变化。【知识链接】植物的光合作用
(1)原理:指植物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示范题2】(鞍山中考)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解析】选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金属汞常温下的状态、高锰酸钾的颜色和状态和银的延展性,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习题备选】(双选)(张掖中考改编)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选B、C。野火燃烧、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杵磨细、花落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互动探究】许多诗词、成语与变化有关,请判断下列成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刻舟求剑( )、飞沙走石( )、
点石成金( )、火树银花( )
提示:刻舟求剑、飞沙走石属于物理变化;
点石成金、火树银花属于化学变化。要点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如物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该性质决定了物质燃烧的化学变化。2.区别:
(1)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表示已经发生了或正在进行中,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2)物质的变化常用表示物质动态的词语表示,如“挥发”“生成”“变成”等;物质的性质常用“易”“可以”“能”“会”等表示物质能力的词语表示,即物质变化的描述中,动态词语的前面添加物质能力的词语,变为对物质的性质的描述。【示范题3】下列描述是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是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是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氧气
(2)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4)氧气不易溶于水
(5)木棒受力折断
(6)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7)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或“易”“会”
“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1)是性质的描述,“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因此(1)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属于物理性质,(2)和(4)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于物理性质;(3)和(7)描述的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5)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6)中的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5)(6) (3)(7) (2)(4) (1)1.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在左图中注明物质发生变化的类型,并将图右的空白处填写完整。提示:水沸腾时由液体变为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2.分析下图中对硫的描述,将其所属的性质类型或变化类型填入对应横线中。提示:颜色和状态是不需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包括物质形状和状态方面的变化;物质燃烧时会生成其他物质,故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可燃性是物质发生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