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的测量(浙江省温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电流的测量(浙江省温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2-24 00:04:00

文档简介

一、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路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电池,电键,导线,电灯使电灯发光
问:电灯会发光,为什么?
答:有电流(因为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有可能答出) 问: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
(1.这是上节课的内容,有必要花时间让学生做吗?改成教师已经连接的实物展示可以吗?如果做,要讲清注意点。
2.学生可能回答电源和通路。提问是否能引导学生从微观上思考?)
二、
让我们来看两幅图片,也许其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展示静止在水中的水车和在水流冲击下的水车)
问:通过比较,我们想一想使水车转动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同一辆水车在左图情况下不会转动,而在右图的情况下却能转动?(师且在同学回答正确后教师口述:水不定向移动不形成水流,水车不转动。多媒体打出:水的定向移动形成水流,水流冲击水车使水车转动)
师:那我们看一看电路中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走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展示导体的微观结构部分视频)师:导体是有许多电荷,导体里的电荷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但它们朝任何方向的电荷数目 都 大致相等,所以不能形成 没有电流。结合水流的形成,你能猜想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吗?
接着展示视频,并分析得到: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通过小灯泡使小灯泡发光。(目的是与前面的水流呼应)电流的产生的原因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水流有方向,我们把水流动的方向规定为水流的方向。根据电流产生的原因,你能猜想到 那么,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呢?可以怎样规定呢?
(生:电荷移动的方向)
我们小学已学过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根据现在科学研究发现,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是电子,带负电荷。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方向还是负电荷移动方向?请听电流的自述。(音频:电流的自述)
教师总结:电池电流方向
三、
让我们在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将两节干电池代替一节干电池,观察灯的亮度有何变化?
(变亮)
根据电灯发光的原因,你认为电灯亮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电流变大)(答不出,用电吹风来类比得出)
这样设计学生可能会回答成:电池从一节变成二节了。
是否可以改成演示实验:由两节电池、开关、小灯泡和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其中两节电池、开关、小灯泡在电路板前面,而把变阻器藏在电路板的后面不让学生看到,闭合开关后,移动P使小灯泡变亮,引入电流有大小。
师:电流有大有小,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I表示。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用A表示。
多媒体展示:安培简介(可以简单点)
常见的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你能根据长度单位中的换算关系,知道A mA μA之间的换算关系吗?
多媒体展示配套练习(不宜过多)
多媒体展示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加:用一节干电池供电的普通小灯泡的电流:0.2A)
(常见用电器电流值可否放到用电流表测了电流后再讲?)
四、
电流有大有小,如何测量?
(电流表的引入可否用如何测打点滴时的水流速度方法进行类比,引出在待测电路中串联接入一个装置——电流表,即先把电流表接入电路是串联的介绍给学生)
师: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电流表
我们第一次接触电流表,如何使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家里新买电器不知如何使用时,我们该怎么办?(使用说明书)
师:那么今天我们我们就为电流表建立一份说明书,并学会对它的使用。
(展示一份说明书样式,4人小组为单位每组一份)
常见的说明书内容有 【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产地】【产品用途】【三包期限】
【外观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例如:
产品名称:青春牌学生电流表 生产日期:2008年11月12日
产地:金华市青春中学 产品用途:测量电流
三包期限:1年内包退,2年内包换,3年内保修
(学生电流表是青春牌吗?如果不是,建议不用这个名称)
外观结构: 师: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外观结构。
(教师下去指点,让小组汇报)
结合图片总结: 三个接线柱(正负:其中一个接线柱标有负号,则剩余2个标有数字的接线柱为正接线柱;若其中一个接线柱标有正号,则剩余2个标有数字的接线柱为负接线柱。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量程:就展示的图片讲解 导线接负接线柱与0.6,量程为0—0.6A导线接负接线柱与3,量程为0—3A
两个量程 0—0.6A 0—3A(如学生没讲分度值,师要求学生分别观察每个量程的分度值)
一个符号 A 即表示该表为电流表,又说明读数时要以安培为单位。
练习:配几组读数
(1.观察的时间要短点,可能40分钟的时间较紧,学生测电流实验时间应长点
2.配几组读数,我建议教师边讲解边用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读两次,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大,灯泡亮)
使用方法:
请同学回顾弹簧秤使用方法:1调零2根据量程确定测量范围(讲:如果估计出被测物体的重超过测量范围,则不能测量)3测量4读数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用电流表测流过灯泡电流的使用方法并记录
(生答:调零,接入,读数)
(师纠正:正确选择量程 根据前面信息可估计 如不能估计用大量程且试触,如果指针偏转过小,再使用较小量程\接入方法不是串联就是并联,并联试触且讲解不能测的原因,引出应与被测用电器串联\正负接线柱的选取 介绍正接线柱接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那端,负接线柱接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那端,演示如果反接的后果)
1.先使用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0刻度处;
2.将电流表串联接入待测的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出;
3.在刻度盘上读出读数。
注意事项:
借助刚才的知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电流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量程。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2、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3、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
五、
P121活动:学生用电流表测电流 画出每次测量时的电路图,并再电路图中标出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总结:前面2此活动通过灯亮暗定性知道电流的大小变化,通过电流表的测量,我们可以定量的知道电流的变化。
六、全课总结:思考ING
七、作业:思考ING

注意:1.老师不要讲得太多,多引导学生思考
2.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测电流
3.注意时间的控制,下课请准时,宁可多余1分钟,也不拖课1分钟
4.及时联系
5.我的意见仅供参考,可能考虑不周
课件19张PPT。第四章 第二节电流的测量水的定向移动形成水流,水流冲击水车使水车转动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通过小灯泡使小灯泡发光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电流的自述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嗨,我是电流,人们说我很多方面与水流很像,因为水流有方向,我也有。人们规定我的方向时,还没发现电子。但由于需要,不得不规定了一个方向。人们想当然认为,我是由电源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的。但后来,发现了金属导体中电流是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在电路中流动,由负极经过导体流向正极。当明确了电荷流动的真实方向后,人们想改已不可能,那要修改以前所有的书籍。更重要的原因是规定的方向与分析的结果是没有影响的,如果有影响,无论如何也要改。所以,国际上,我的方向就是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经过导线流向负极,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嗨,我是电流,人们说我很多方面与水流很像,因为水流有方向,我也有。人们规定我的方向时,还没发现电子。但由于需要,不得不规定了一个方向。人们想当然认为,我是由电源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的。但后来,发现了金属导体中电流是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在电路中流动,由负极经过导体流向正极。当明确了电荷流动的真实方向后,人们想改已不可能,那要修改以前所有的书籍。更重要的原因是规定的方向与分析的结果是没有影响的,如果有影响,无论如何也要改。所以,国际上,我的方向就是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经过导线流向负极,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电源外部电路的电流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带负电荷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安培,法国物理学家,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换算练习:
0.5A= mA= μA1A= 1000 mA 1mA= 1000 μA你在打点滴时,如何判断输液管中药液的流动速度?仪器:电流的测量电流表的符号:
电流表观察电流表活动【外观结构】下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弹簧秤的使用:
1、弹簧秤在使用前检查先调零,使指针在零刻度位置;
2、使用前观察量程、最小刻度;
3、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4、测量力时,弹簧秤的弹簧、挂钩、指针都不与外界摩擦。 【注意事项】1、先使用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0刻度处;2、正确选择量程。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量程。3、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4、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5、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请你按图所示连接导线,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练一练练一练再用两节电池代替一节电池,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手机
待机15~50mA正常通话60~300mA电冰箱约1A立式空调约10A高压输电 约200A电流的应用:测谎仪参加实验者不断收到不同的讯息,同时将微弱的电流通过他们身体。他们对不同信息的回答真实与否会影响皮肤对微弱电流的抵抗,从而反应出他们是否说谎。 总结1、如果你是电流,现在你该如何向大家作自我介绍?2、请向同桌介绍电流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一位讲,一位评价、补充。 作业1、完成作业本相关内容。2、设计完成电流表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要求有 【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产地】【产品用途】【外观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