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精选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物态变化精选题(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3-02 08: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态变化精选题:
例1、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人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例2、在2008的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科学上称为 。
(1)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是因为食盐水具有( )
A、较好的流动性
B、较好的挥发性
C、较低的凝固点
D、较高的凝固点
(2)在水中掺入食盐制成盐水溶液,放在0℃的环境中,食盐水溶液( )
A、一定结冰 B、一定不结冰 C、可能结冰 D、无法确定
(3)在北方的冬天,汽车的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熔点 C、较大的质量 D、较小的密度
例3、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达标演练:
1、现在有一种叫“空气清新剂”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
预防感冒等,“空气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熔点 B、各种液体都有一定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的上升
3、炎热的夏天,铺有沥青的路面会变软,这是因为( )
A. 沥青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B. 沥青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C. 沥青是晶体,受热后它的硬度要降低,所以变软
D. 沥青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4、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会很快变质,这种做法( )
A、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量,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D、很难说,可能会变质,可能不会变质
5、某同学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和水,放在相同环境中看谁蒸发快。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同的是为了验证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与下述哪个因数有关
A.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液体的种类
6、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7、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50℃
C.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8、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 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
9、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雪灾波及我国南方十六省区,造成巨大的经挤损失。
(1)雪灾造成大量电线、电杆被积冰压断倒塌,其“元凶”主要是冻雨。冻雨是一种过冷水滴,当雨滴与地面、地物等物体相碰时会立即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
(2)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出现“夜冻昼化”的现象,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的现象。因为撤盐后,冰雪熔化的温度将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
10、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   ℃。(2)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或“液”)
1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露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12、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3、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物质名称 水 水银 酒精
凝固点/℃ 0 -39 -117
比热容/[J·(kg·℃)-1] 4.2×103 0.14×103 2.4×103
1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1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甲组水温/℃ 85 88 90 92.5 95.5 97 98 98 98
乙组水温/℃ 86 89.5 92 93.5 96.5 98.5 98.5 98.5 98.5
(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乙组的水在第 min开始沸腾。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甲、乙两组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都小于100℃,这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甲、乙两组测出的沸点不同,这是因为实验存在 。
(4)图5是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
16、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 _____。
17、没有电的地方有时使用如图所示的“罐中罐冰箱”来保存食物,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有潮湿的沙子,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沙子上浇水,这样就能起到食物保鲜的作用。潮湿的沙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9所
示,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
号).分析田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图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19、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 现象面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 的(选填“上”或“下”)。
20、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______(填“A”或“B”)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