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十八(第92~94页)
编写意图
(1)第1题借助计数器,让学生比较千位上和十位上的3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即比较3000和30的大小。重在巩固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体现位值原理。
(2)第2题涉及多个数的大小比较,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两个小题思路稍有不同:第(1)题由位数不同可初步确定数的大小,进而转化为同位数的3个数比较大小;第(2)题中各数的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均相同,应从次高位开始比起。
(3)第3题以游戏形式让学生先组四位数,再比较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4)第4题是一道培养学生数感及推理能力的题目。教材先用文字呈现了3种交通工具所能搭乘的人数的多少关系,再用表格由大到小按顺序呈现出3个数量,让学生进行判断。判断时思路是:抓住文字叙述中的关键词汇(多得多、少一些),结合表格中的数量,判断出哪种交通工具坐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再与数量对应。
教学建议
(1)重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练习时,教师应注意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促使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说出思考的过程。学生说得不完整、不连贯没有关系,重在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即使学生“明理明法”,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注意利用练习落实数感的培养。
如可将第1题的练习作为完成第2题的(2)的基础,改题前3个数都由3、0、5组成,由于第三个数中5在百位,自然3500大于3005、3050,由此培养学生对于数的直觉。第4题的教学也是,通过“多得多”,再看3个数量,很显然,1500比350、300都多得多,由此确定1 500是火车能坐的人数。长此以往,培养学生的数感。
(3)利用数线将多个数按顺序排列。
第2题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比较、排列,必要时可利用数线进行直观比较,逐渐使学生由“看出来的”的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编写意图
(1)第5题和第6题巩固近似数的知识。其中第5题没有结合现实情境,找出的近似数可能有多个,为此,教材以“各接近几千”明确写出的近似数应是整千数,以此使学生明确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第6题则是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可直接利用第5题找近似数的方法写出该数的近似数。
(2)第7题借助现实素材进一步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和近似数的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第(2)题以“大约各有几百册”明确提出了对所找的近似数的要求,即所找到的近似数应是整百数。
(3)第8题利用转盘游戏的形式巩固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法进行铺垫,初步渗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教学建议
(1)关于近似数的练习应明确要求或紧密结合现实情境。
在完成第5题和第7题的第(2)题时,应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找近似数。避免漫无目的地乱找,否则不容易体现使用近似数的必要性。第6题因其现实情境的限制,学生所能找到的近似数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教师自己在编制练习时,也应该注意要提出明确要求。
(2)有效地进行转盘游戏。
完成第8题时,教师可先进行示范,在学生明确要求后同桌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游戏,如:一人转盘,一人记录;一人相加,一人检查是否正确。使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编写意图
(1)第10题是开放题,通过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进一步巩固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此题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数位上的数,要求较高。学生只要能填出一个正确答案即可,如果有学生写出多个答案,应鼓励。
(2)第11题与练习十八第4题类似,在巩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同时,用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推理能力。
(3)第12题是一道综合性、开放性都比较强的练习,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数位、用算盘表示数、写数等相关知识才能完成。在思考时,要把握住两个关键条件:一是算珠的颗数(4颗);二是表示的数的位数(四位数)。由此出发,学生可以有序列出4颗算珠在算盘的4个档上分配的情况,而且应考虑到上珠、下珠两种情况。教材以4幅图表示出4个四位数进行示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尽量多的答案。
教学建议
(1)在填数、猜数、表示数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第10题答案不唯一,虽然只要求学生写出一种答案即可,但还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上,使学生学会从无序到有序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第12题的变化更多,答案也就更多,教学时更是应该如此。
(2)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比的过程及结果,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完成第11题时,可放手让学生借助经验充分进行判断,并记录下判断的过程,以便于在交流时进行展示。由此促进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推理过程,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练习十六 (P79~P81)
编写意图
(1)第1题和第2题是数数的练习。这里脱离了计数器和算盘的直观,让学生抽象地数。其中第1题是针对“拐弯数”的难点安排的练习。第2题则是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体会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等来帮忙。
(2)第3题借助计数器呈现了999,让学生读出后在个位上再拨一个珠(添1)并读出来。可以达到3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计数的本质;二是深化学生对十进位值制的认识;三是巩固学生对1000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4题通过让学生估计、数蜜蜂的只数,既培养学生估数的能力,又促使学生选用合适的计数单位数数,体会引入较大计数单位的必要性。由于绘图时遵循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可能会给学生估数造成一定的障碍,应注意视情况向学生说明。
教学建议
(1)从直观到抽象,突破数数难点。
“拐弯数”是学生数数的难点,练习时应结合第1~3题进行突破与巩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计数的本质、掌握数数的方法。
(2)注重方法的交流,培养估计能力与数感。
为了有效落实培养学生估计能力和数感的理念,教材安排了第4题。在数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估,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估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估计数是要讲究方法的,如把这幅图平均分成若干份,先估出一份,再估计蜜蜂的总数;一个一个地数出一些,再以这些的数量为标准去估总数;等等。估完之后,再让学生数一数,如10个10个地圈一圈,既体会了计数单位的作用,又可以根据数出的结果检验自己估计的能力,并反思和调整自己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本图有316只蜜蜂,学生估计时只要方法合理即可。
编写意图
(1)第5题呈现了半结构化的方格图,其中每个大方格中包含了100个小方格,共有10个大方格(1000个小方格)。通过让学生给指定数目的小方格涂上颜色,在数数中巩固学生对计数单位“百”的认识和数的组成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第6题借助计数器巩固读数和写数的知识。其中后两个是特殊数的读写,也是对教学难点的针对性练习。
(3)第7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素材呈现了一些数据,既巩固读数和数的组成的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会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4)第8题利用人民币和铅笔让学生数数。其中人民币是学生认数时很好的素材,“百”“十”“一”非常清楚,同时又带上了“量”。铅笔10支一捆,共12捆,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120的组成,丰富了表述数的方式。
(5)第9题脱离直观模型,让学生由文字描述的数的组成抽象地写数,对有些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可适当借助一下直观。
教学建议
(1)在读写与交流中深化对数的认识。
这里以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方面的知识,完成后应注意让学生说说数的方法、读写的方法,以适时完成抽象,并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数的认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习惯用数表达和交流。
结合第7题和第8题,可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感受数学的价值。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说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较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习惯用数来表达和交流。
编写意图
(1)第10题巩固读数及用算盘表示数的内容。其中有3个数中都包含0,需让学生加以注意,体会0在算盘上用空档表示。
(2)第11题要将用不同形式表示的同一个数连起来,重在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数感。
(3)第12题沟通了数位上的数与相应的直观模型的关系,巩固学生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的理解,即深化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虽然都是5,但由于这三个数中“5”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4)第13题以在数轴上标数并有所发现的形式,使学生明确在数轴上确定数的位置时,应先找到整百数再精确确定该数的位置。既巩固了数序,又使学生用不同计数单位计数,还可以为近似数的教学作好准备,培养数感。
(5)第15题是找规律填数,重在通过已知的数发现数数的规律,再按规律填数并继续数数,用以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教学建议
(1)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
随着数目增大,学生难以直观地认识大数,对此应注意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如,第12题将数位上的数的含义以具体而形象的直观模型呈现出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深化学生的认识。第11题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充分发挥练习的价值。
鉴于篇幅与呈现方式的特点,教材呈现的练习往往是静态的,但教学时应加以动态利用。如在完成第10题后,可让学生继续拨珠,使学生体会“十进”思想。又如第15题,可放手让学生发现、探究数的排列规律,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完成第11题后,可继续让学生思考“你还能用什么形式表示这些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温习旧知
读作: 读作:
写作: 写作:
读100以内的数时先读十位,读作几十,再读个位,读作几,个位是0就不读。写100以内的数时,先写十位,有几十就写几,再写个位,有几个一就写几,没有就写0占位。
预习新课
□=□+□+□
读作: 写作:
1000以内的数是由 、 、和 组成的。读数和写数时,都从 位起,读零和写0的法则与两位数的读写相同。
练习反馈
1.给四百八十六个小方格涂上颜色。
2.读出横线上的数。
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711人组成,其中运动员416人,男运动员160人,女运动员256人。
读作:
3.连一连。
七百零五 750 5个百加7个一
五百七十 705 5个百加7个十
七百五十 507 7个百加5个一
五百零七 570 7个百加5个十
4.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上是2,第二位上的数字比第一位上多4,第三位上的数字比第二位上少1,这个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四十五 45 三十 30
预习新课 三百六十一 361 361=300+60+1
练习反馈
1.略
2.七百一十一 四百一十六 一百六十 二百五十六
3.
七百零五 750 5个百加7个一
五百七十 705 5个百加7个十
七百五十 507 7个百加5个一
五百零七 570 7个百加5个十
4.562
认识算盘
温习旧知
7个百、8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9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
3个百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 )。
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预习新课
用算盘拨625时,应在百位上拨 个上珠和 个下珠,在十位上拨 个下珠,在个位上拨 个上珠。
算盘可以用来帮助 和 。算盘上一个上珠表示 ,一个下珠表示 。
练习反馈
1.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
( ) ( ) ( ) ( )
2.看算盘,填一填。
(1)
( )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 )是由( )个百和( )个一组成的。
3.圈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再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4.一个三位数在300至400之间,十位上的数字比百位上的数字大6,个位上的数字比百位上的数字小3,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783 906 380
预习新课 1 1 2 1
练习反馈
1.245 457 350 807
2.(1)126 1 2 6 (2)602 6 2
3.563 在百位、十位和个位上分别画5个、6个、3个珠子。
4.396
认识计数单位“千”
温习旧知
(1)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是( )。
(2)80前面的一个数是( ),99后面的一个数是( )。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数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预习新课
( )个一是十,10里面有( )个一。
(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 )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 )个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
练习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4个数。
二百九十七、 、 、 、 。
七百八十八、 、 、 、 。
五百零九、 、 、 、 。
九十九、 、 、 、 。
2.按要求数数。
(1)从九百九十六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 、 、 、
(2)从四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五百二十。
、 、 、 、
(3)从六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 、 、 、
3.小动物们说的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 ) ( ) ( )
参考答案
温习旧知 (1)69 (2)79 100
预习新课 10 10 10 10 10 10
练习反馈
2.(1)九百九十六 九百九十七 九百九十八 九百九十九 一千
(2)四百八十 四百九十 五百 五百一十 五百二十
(3)六百 七百 八百 九百 一千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