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一下全一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一下全一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15 22: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水
第1课 认识水
知识目标
1、水的分布广泛,以多种形式存在。
2、不的主要特征: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能力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水的不同特征。
2、初步运用排除的方法,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发展研究物体的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载的动千斤木材却载不动一粒砂子。
——水
二、讲授新课
(一)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1、出示木块、橡皮,他们形状固定吗?
2、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将水倒入其中,水是什么形状的?
倒入什么样的容器内,水就是什么形状的。因此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辨别水
1、提出问题:分别装有白奶、食用油、酒精、盐水和水的五个杯子你有什么办法辨别哪个杯子里面装有水。
2、提示:我们可以使用排除的方法
去掉有颜色的 去掉有气味的 去掉有味道的
3、你能说一说对水的认识吗?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三)说一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海洋 江 河 冰川等
拓展延伸
地球上的水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一说对水的认识
板书设计
认识水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2课 比较水的多少
知识目标
知道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很多,认识量筒。
能力目标
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工具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用塑料瓶分别向两个杯子内注入水。(留下空瓶 )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个杯子里的水比较多?21*cnjy*com
二、讲授新课
(一)比较水的多少
1、要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你有什么办法?
提示,由于两个杯子的形状不同,我们很难直接比较,但我们可以找“帮手”。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评比出比较好的办法,交流汇报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二)多多少
1、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个杯子中的水多,那么多少呢?
2、生自由汇报。
3、“多一指高,多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说?数学中我们比较长度怎么说,使用什么工具?
生自由汇报
4、比较两杯水多多少,我们同样需要使用测量工具——量筒
量筒简介
5、分别向量筒内注入100毫升、200毫升的水。
6、将1矿泉水瓶的水注入量筒中,看看是多少。
500毫升
板书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
我的方法:标记法 量筒(单位:毫升)
第3课 小水轮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2、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能找到两种以上的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思考,大胆设想。
2、注重实践,尊重事实。
3、能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一面,科学能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帮助人们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量,趋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2、能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教学重点: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教学难点: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教学准备:胡萝卜、小塑料片若干、铁丝支架、水槽、烧杯或可乐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古时水磨及这一技术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它创造的价值。
2、提问: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教学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自制小水轮。
1、教师出示一个小水轮范例。
2、介绍制作小水轮的材料及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动手制作。
(二)学生展示作品。
(三)让小水轮转起来,想想,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呢?
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
(四)汇报交流。
通过实验体验“流动的水有力量”和如何用好这种力量。
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有关水利和水害的图片,让学生谈谈水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水力,减少水力的危害?
板书设计:
小水轮
1、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2、自制小水轮
3、流动的水有力量
第二单元 空气
第1课 哪里有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
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
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态。
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空气。
教学难点:设计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海绵、粉笔、橡皮泥、碎砖块、小卵石、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引入“围着我的身,无色又无形”
二、教学新课
(一)袋子里有什么
1、教师出示被吹起来的塑料袋,提问袋子里有什么?
2、真是空的吗?出示另一个没有被吹起的塑料袋。
3、空气就存在于我们周围,你能说一说哪里有空气吗?
(二)找空气
1、你能看见空气吗?请你们利用手上的材料想办法
把空气找出来。
①用塑料袋找空气
②用扇子、气球找空气
③说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
④观察空气。
2、土块、粉笔、石头、橡皮泥、海绵里有空气吗?
①猜一猜
②动手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3、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拓展延伸
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板书设计:
哪里有空气
透明塑料袋、气球、海绵、粉笔、碎砖块、矿泉水瓶、
第2 课 认识空气
知识与技能
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21cnjy.com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一股新鲜而又芳香的空气迎面扑来,伴着一缕缕金色的光芒,鸟儿唱着清脆的歌儿。请同学吸气——呼气,吸气——呼气。睁开眼睛?刚才我们吸进鼻子的是什么?(空气)。看来空气无处不在,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空气有哪些认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空气》(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生自由发言
(二)比较空气和水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我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还有一种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水)(板书:空气和水)
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3、你猜猜空气和水谁轻谁重?(猜测)要想知道我们猜测的是否正确,必须要……(实验)。对,必须用事实说话。你想怎样实验?21教育网
4、生用本小组喜欢的方法去实验。汇报。
5、这么少的水都比这么一袋子的空气重,看来空气——轻,水——重。看来,只要我们留心,生活中到处有新发现。21·cn·jy·com
拓展延伸
空气本来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是,现在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空气,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出示图片)老师看到同学们担忧的表情,你打算为保护空气做点什么?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空气质量一定会得到改善。只有空气清新了,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认识空气
空气和水:无色 无味
空气要比水轻
第3课 小风车
(一)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流动的空气进行观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制作纸风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
2、学习用尝试的方法来探究热空气的流动,初步培养学生百折不饶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空气能够流动。
2、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3、知道风是流动的空气形成的。
4、了解风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体验、实验来研究空气流动,认识空气能够流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难点
制作纸风车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图钉、竹筷、剪刀、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玩过纸风车吗?这节课我们利用纸风车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二、教学新课
(一)制作纸风车
1、打开书15页看图学习纸风车的制作。
2、老师教学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
3、分组制作。
4、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
(二)旋转的纸风车
1、根据你的经验使纸风车转起来。
2、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鼓励用更多的方法。
3、想一想,是什么推动纸风车旋转的?
4、怎样使纸风车旋转得更快?
拓展延伸
风力的利与弊
板书设计
小风车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车转动的必要条件——风
风有力量.
第三单元 形形色色的动物
第1课 常见的动物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2-1-c-n-j-y
(三)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
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常见的动物
1、认识常见的动物
2、猜动物
3、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第2课 观察身边的动物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研究身边动物的乐趣。
2.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常见动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并乐于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常见动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准备
常见的哺乳动物与卵生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小动物朋友,这节课我们还要结识一些新朋友,它是谁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察身边的动物的有关知识。(师板书课题)2·1·c·n·j·y
细心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身体特点
1、观察猫
师出示课件:关于猫的整体形态,猫喜欢吃什么,它们怎样吃食等图片。
师:猫是一种常见的家养小动物,通过观察说说猫的身体有哪些特点?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a、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b、身上长了些什么?是什么颜色?
c、猫吃什么食物?嘴是什么样的?它怎样走路?
d、小猫是从哪里来的?吃什么长大?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师板书汇报内容。
2、观察鸡
师出示课件:关于鸡的整体形态,鸡喜欢吃什么,它们怎样吃食等图片。
师:鸡是一种常见的家养小动物,通过观察说说鸡的身体有哪些特点?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a、鸡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b、身上长了些什么?是什么颜色?
c、鸡吃什么食物?嘴是什么样的?它怎样走路?
d、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吃什么长大?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师板书汇报内容。
(二)比较猫和鸡的异同
(1)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2)研讨、汇报。
(3)师生小结。
拓展延伸
通过观察、了解,对于身边的动物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观察身边的动物
1、身体结构
2、外形特征
3、生长及生活习性
第3课 动物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知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动物生活在哪里对动物进行分类。【版权所有:21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动物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动物生活在那里对动物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PPT课件、常见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不拖拉,碰到困难就缩头。(乌龟) 教师提示:只有抓住动物的典型的特征,才能很快猜到谜底。教师板书:动物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
(一)猜动物
1、有只小娃娃,穿着花衣裳,飞在花丛中。(打一动物) —— 谜底: 蝴蝶 。 2、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分大和小,只会叫妈妈。 谜底:羊 3、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 动物 谜底:狗
(二)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幻灯片,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2、通过观察你能找到动物们的共同特征吗?
3、小组讨论
4、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动物都要吃食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
(三)、给动物分类
1、你能找到这些小队的队员吗?爬行队、游泳队、飞翔队、吃草队
2、如果按运动方式分,你能把小动物们重新组合吗?
3、你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吗?(按食性分)。
拓展延伸
如果把人加入到其中,你打算如何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
动物的特征
猜动物 动物的共同特征 给动物分类 人
第4课 动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们应与动物和谐相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感知建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养成学生珍惜和保护动物的观念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象:大家好!原谅我不能站起来和你们说话了。上个星期,一个游人给我喂了塑料袋,我肚子疼了好几天,差一点就送命了,幸亏医生救了我。我喜欢吃树叶,可现在的树木越来越少,合口味的树叶就更少了。21教育网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2、说一说动物和我们的关系
(1)我们身边有好多动物朋友,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吃的蛋类产品、穿的丝织品。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为我们提供了那些帮助。【出处:21教育名师】
(2)学生自由发现意见
3、动物可以帮助我们,我们能为动物做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归纳小结: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动物
4、讲一讲人和动物的故事
猎人与羚羊
一位猎人,有一次出猎,很多天没遇上一个猎物,于是他心中充满了怒火。中午时分,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好一阵激动,拿起枪,悄悄接近羚羊,然后端枪瞄准……? 这时,羚羊显然己经发现了猎人,但她并没有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猎人楞了一下,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但是杀气腾腾的猎人哪里顾得上多想,仍然扣动了扳机……? 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猎人冲上去,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头即将临产的羚羊妈妈,为了孩子,她向敌人下跪求饶;当灾难不可避免的降临时,她依然用自己的头颅挡住了罪恶的子弹,让自己的孩子减少痛苦……? 猎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的尸体,还有他心爱的猎枪,然后朝着山那面的寺庙走去。
新授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不止动物之间有真情,动物和人类也是最忠诚的朋友。
三、拓展延伸
你能说一说《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主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怎样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
动物和我们
和谐相处 我们能为动物做些什么?
第四单元 各种各样的植物
第1课 常见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美,爱护植物。意识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l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认识常见的植物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二)调查周围的植物
1、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2、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3、组织学生回到班级,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4、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有趣的植物
四、课堂小结
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外形等方面观察描述植物。
板书设计
常见的植物
颜色、气味、外形
第2课 观察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2、能够根据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植物; 2、培养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记录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培养记录意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体会到植物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应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可爱的花草树木装扮了我们的环境,装扮了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了解他们,想呵护他们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检查学生们采集的植物标本,并用一句话介绍你采集的植物。如:这是我最喜欢的菊花!这是我们家园子里的橙子树叶!这是我们校园里春天开放的海棠花!这是我们家地里种的大蒜!21·世纪*教育网
二、新课讲解
(一)观察植物
1.原来,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的植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有什么秘密呢?每一位小朋友选你感兴趣的1—2种植物进行观察。(板书:观察)21*cnjy*com
2.师:如何观察?从哪些方面观察?
师:以前没发现的,现在发现了。包括它花的特点;叶的特点;茎的特点;果的特点以及生长的环境和季节特点;还可以是你通过查资料了解到的它的特殊秘密等都可以。【来源:21cnj*y.co*m】
(二)观察狗尾草
1、(出示狗尾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狗尾草,同桌讨论,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叶又长又尖,茎又细又软,果实毛茸茸的,很想狗尾巴,是一年生杂草)
2、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请你们再观察它,把它的样子用简单的几笔画下来,拿出你们的课堂笔记。(教师巡视,将画得好的收上来几本)
3、大家基本上完成了,下面请各位同学当当小老师,评一评,这几位同学画得怎么样?
4、你们觉得像吗?(像、简单)
(三)观察柳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四)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
找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我们请柳树哥哥代表大树,狗尾草弟弟代表小草。 1、同学们,刚刚我们说狗尾草的茎又细又软,现在请拿出你们的树枝,捏捏,看看,柳树的茎是怎样的?(又硬又粗)
2、我们把像柳树这样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请你们举个例子。 把像狗尾草这样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请你们举例说说哪些是草本植物。
3、好,接下来,小组讨论,比较柳树和狗尾草的相同之处。 教师巡视,指导。
4、哪组先来? (相同点:都具有根、茎、叶,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空气,都是植物)
5、继续讨论柳树和狗尾草的不同之处。 (不同点:大树:很高大、寿命长、茎又硬又粗,木本植物; 小草:很矮小、寿命短、茎又细又软,草本植物。)
(五)给植物分类
按照不同的生活环境,给植物分类。
三、拓展延伸
你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吗?与同学们交流。
四、课堂小结
植物的相同点是什么?你有哪些办法给植物分类?
板书设计
观察身边的植物
植物具有根、茎、叶,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空气,
植物分类:生活环境、(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第3课 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够运用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了解当地的植物。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了解当地的主要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观察家庭用品,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带一些由植物加工成的食品、饮料、药品等到课堂。www-2-1-cnjy-com
2.学生关注自己近日所吃的植物,并把植物带到课堂上,如前一天所吃的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投影出示大自然风光的图片:同学们,大自然中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你所熟悉的植物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揭示课题。
二、新课讲解
(一)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夸张,都不过分。
2.小组活动: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来自植物,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3.交流汇报。
4.你的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
5.交流统计
6.小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可以这么说吧,没有植物,我们也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
(二)探索: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
1.各小组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近日所吃的植物,认一认。
2.组内交流:你所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3.交流汇报。
4.分一分:按照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提供食物的类型,将这些植物分类。
5.汇报分类情况。
6.质疑:分类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意见不一致?为什么?
7.讨论:哪些植物它的多个部分被我们食用了?
8.小结:不同的植物,我们一般食用它不同的部分。但也有一些植物的多个部分被我们食用了。
(三)调查当地的植物
师:有了这些植物的点缀,我们的家园才更加美丽雅致、充满生机。同学们,你关注过这些植物吗?你知道我们的这里有多少种植物吗?你了解它们的特点吗?你想从哪些方面了解它呢?
生答:种类、数量、形态特征、习性、代表的含义、相关的诗文、传说故事……
师:我们更应该知道,它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拓展延伸
当地的市树市花
板书设计
植物和我们
植物为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能为植物做什么
第五单元 纸飞机
第1课 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分享与感受活动成果
过程与方法
能在游戏中找到玩的乐趣,并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看待实验现象。
2、愿意通过多次测量确定测量结果。
教学重点
学会分享与感受活动成果
教学难点
培养发散思维,并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手里有一张纸,你有办法让它飞得更远吗?
二、教学新课
(一)学折纸飞机
1、按照书36页设计图,你能折出纸飞机吗?
2、折纸飞机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对齐
注意对准中线折叠
3、学生折纸飞机,教师巡视指导。
(二)作品展示
1、纸飞机折好了,小组内比一比谁的纸飞机折的比较好。
2、每组推选出一个较好的作品,全班比较。
3、交流评比。
(三)试飞纸飞机
1、每个同学都认为自己的纸飞机比别人的好,我们试飞一下纸飞机比一比。
2、你能说一说我们如何试飞纸飞机进行比较吗?
比谁的纸飞机飞的远 比谁的纸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长
3、强调试飞纸机时的注意事项。
4、带领学生试飞纸飞机
三、归纳小结
比较飞得远的纸飞机和出问题的纸飞机有什么不同?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板书设计
折纸飞机
中线 对称 对折
第2课 改进纸飞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纸飞机飞行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观察比较,改进自己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看待实验现象。
2、愿意通过多次测量确定测量结果。
教学重点
有目的性的改进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培养发散思维,并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试飞纸飞机,比较飞得远的纸飞机和出问题的纸飞机有什么不同?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汇报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不同的飞机
1、自从1903年莱特兄弟首创“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以后,人们根据需要求不断地对飞机加以改进。
2、观察书48页不同的飞机。
3、与同学交流,这些飞机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4、想一想、议一议:可以如何改进我们的纸飞机。
(二)改进纸飞机
1、你有哪些办法改进纸飞机,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
2、学生汇报
改进机翼 适当配重 改变纸张 改进机头
3、以不同的方法改进纸飞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三)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
比一比飞的远的飞机,说一说哪种改进方法最有效。
板书设计
改进纸飞机
改进机翼 适当配重 改变纸张 改变机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