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3-06 11:02:00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茎的结构与功能
奉化市尚田中学 夏历
我身体为什么会越来越粗啊
茎的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
表皮
皮层
维管组织

维管组织
外至内
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有几层扁平并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
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
所以双子叶的茎会不断的增粗
那是因为你没有形成层
植物茎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无形成层是植物增粗的原因
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数,可推测出树木年龄
韧皮部:由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是植物输送有机物的管道。
木质部: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是植物输送水分与无机盐的管道。
根状茎
块茎
鳞茎
球茎
贮藏和繁殖
一、植物茎的结构
表皮
:茎的最外面的一层活细胞。
:由多层薄壁细胞构成。


二、茎的功能
1、支撑作用
2、运输作用
3、贮藏和繁殖
皮层
维管组织
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木质部
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有无形成层是植物茎增粗的原因
导管和木纤维组成,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1、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那树皮包括哪几层结构呢 为什么树皮对树那么重要呢
2、单子叶植物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没有 ,故不能增粗或增粗不明显。
3、请问筛管里运输是什么物质,运输方向如何?
导管里运输是什么物质,运输方向如何?
树皮包括表皮,皮层及维管组织的韧皮部;因为韧皮部里运输的是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以对树皮对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区别植物的根与根状茎?绿色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木本植物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
(2)理解年轮形成的道理
(3)了解茎的功能
2、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性活动以及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只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培养学生的植物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维管形成层的功能
2、难点:维管组织的结构以及功能
三、教学器材
新鲜的豆芽、红墨水、解剖刀、培养皿、烧杯、放大镜
四、教学互动设计
内容 教师 学生
1、探究活动 (以同桌两位学生为一组)将新鲜的豆芽下端浸入红墨水中,放置于桌边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共同探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疑惑这会有什么现象啊?
2、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我的身体为什么会越来越粗呢?”多媒体展示植物茎横切面的动画板书:茎的结构(由外到内):(见后的板书设计)(下同)多媒体展示维管组织的切面动画并结合书本内容的阅读板书:维管组织的结构:形成层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运用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茎的结构教学将学生的答案进行疏理“为了能找到准确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该进到茎的内部去呢?”“就如果孙悟空钻到牛魔王的肚子里似的,我们去看个清楚吧!”由学生根据动画展示,按由外到内的顺序依次说出茎的结构“那么刚才的结构中大家找到了茎增粗的答案了吗?”“那么我们再深入一点,看看维管组织里还有什么?”“大家看清楚啊,维管组织中哪一部分是植物增粗的原因所在?”植物茎的维管组织中形成层是增粗的原因 学生回答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仍然疑惑,不知道茎增粗的原因学生因为没有找到答案,变得更有兴趣,想最终找到答案,更加投入于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内容同时会专心的找寻问题的答案“啊!找到了,是形成层”
3、再次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为什么我就不能长粗呢?” 再次利用一张生动的图片引出草本植物茎不能增粗的原因从而深层次的让学生理解:有无形成层是植物茎能否增粗的原因(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这个问题很简单,“那是由于它没有形成层”
4、观看,理解 多媒体播放一段“年轮”的动画 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理解大家平时经常听到的“年轮”这个名词的概念
5、探究活动的继续 介绍学生利用解剖刀,将豆芽进行横切,以及纵切,与没有浸过的豆芽作为对比材料,运用放大镜观察豆芽的内部发生怎么的变化,(学生在解剖的同时,教师下去查看)(请几组同学汇报所看到的现象)(条件充许,请几组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探究成果)板书:茎的功能:运输功能多媒体展示“植物茎中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板书:木质部、韧皮部多媒体展示四张“根状茎、块茎、鳞茎、球茎“的图片板书:茎的功能:1、支撑作用,2、贮藏与繁殖 “刚才在上课前我们所做的探究活动,难道我们不想看看它怎么样了吗?”“我们都知道,豆芽原本是没有红点和红线的,但当浸没在红墨水中才出现了,并且,浸没也只是豆芽的下端,而为什么豆芽上部也会有红点或是红线呢?这个现象能告诉我们什么呢?”“非常好的词语‘运输’,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茎的功能”“那么大家又想过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这个红点红线会出现在茎的中间部分呢,换句话说是茎的运输功能是茎的中间部分在起作用吗?”“其实,我们看到了只是水分的运输,它是茎中的木质部起的作用,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茎的木质部与韧皮部”茎的另两个功能是:1、支撑作用,2、贮藏与繁殖 通过大家对探究活动所保留的疑惑,把学生的积极性再提升一下,使他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课堂中来“我们发现在豆芽里有一圈红的,一点一点的”“我们发现在豆芽里有几条红线”“茎能将红墨水运输上去”学生会产生兴趣学生阅读内容
6、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以为学生回答为
7、课外探究 “如何区别植物的根与根状茎” 以大家生活中都知道的竹子为例,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资料的搜索完成任务
五、板书设计
一、植物茎的结构
表皮:是茎的最外一层活细胞
皮层:由多层薄壁细胞构成
维管组织

韧皮部:筛管、韧皮纤维组成,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维管形成层:有无形成层是植物增粗的原因
木质部:导管、木纤维组成,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
二、茎的功能
1、支撑作用
2、运输作用
3、贮藏与繁殖《茎的结构与功能》课后反思
我所上的是八年级上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可以我的教案里找到,而我本节课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与多媒体辅助式教学为手段。在本节课中,我提示了二个问题,引用两个动画来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也发现三个不足之处,现在总结如下,请批评指正。
1、 对教材的处理不够到位。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绿色植物的茎,包括芽的形态,芽的位置和外形,以及茎的结构和功能三部分内容,但是我只讲了第三部分的内容:茎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没有提到芽的位置和外形的内容,所以在上课时,最后有五分钟的时间空余,如果能再合理的处理一下教材,将芽的相关内容放在最后,有“茎是怎么来的”进行引出,适当的讲授,那将会更合理,教材的内容也完整。
2、 对学生在上课时的回答没有及时的回答,特别是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策略的引导,引出教学的内容,做的不到位。本节课,我最先出现一张图片,然后请学生对图片进行提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棵老树呢?”,学生的回答很积极,但是我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解答,然后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策略式的引导,引出我的问题,只是直接的演示出来,所以,教学过程不够流利。如果这里能利用一下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的引出我的问题,那本节课将会更加完美。
3、 与学生的交流,师生的互动合作还不够完善。本节课中,我还采用了现场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是相当的成功,实验的现象也非常明显,可是,对学生实验操作,没有非常到位的布置,所以学生有实验过程中还有些乱,有几组的实验结果,没有最理想,这时,我能将实验操作展示一下,实验结果也展示一下,我想会更好。
总之,本节课我有好多的想法,将最重要的三点说一下,希望大家能提供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