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时题目:昼夜的成因
2、 课时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知道地球自转方向,自转周期;
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时器与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2. 过程和方法:能应用已知知识和经验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以回答和解决有关昼夜成因的问题。
培养自学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对事实质疑,并假设;
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自然观;
热爱和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
增加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和规律。
2.难点:学会操作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并回答和解决有关昼夜成因的问题。
四、课型:具体物质知识课
五、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课堂演示加深同学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认识。
六、教学用品:多媒体、PPT、自制简易日晷。
七、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实施效果分析
引入课程内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方向。变式练习: 【板书】昼夜的成因【提问】你感觉得到地球在动吗? 【板书】地球自转【模型展示】拿出地球仪,粗略介绍地轴和两极(以后内容会上到)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PPT展示】那么地球自转的方向呢?【板书】方向:自西向东。【练习】 【讨论】以同桌为单位,两人讨论,随机叫同学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在自转,因为我们在地球上,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所以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生答】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生答】自西向东。【生答】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则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自然现象。通过地球仪来了解地球自转。通过PPT视频使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及时练习使学生即学即用。
引入课程内容:昼夜的成因 【PPT展示】地球被太阳照射的卫星图片。【提问】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提问】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呢?一次亮暗的周期?【板书】昼夜交替【讲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当地球绕地轴自转时,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板书】昼:面对太阳; 夜:背对太阳。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周期:一天。【PPT展示】昼夜交替视频。 【生答】地球一半是亮的,一半是暗的。【生答】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天。 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地球的昼夜之分。通过PPT视频使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计时器: 【板书】古代计时器【引入】地球自转几乎是均匀的,人们把太阳连续位于正南位置的时间间隔,即地球大致自转一周的时间间隔,定义为“1日”,1日=24小时。我们的祖先早就注意到了昼夜交替现象,并发明了计时的仪器。【提问】那么我们一般使用哪些工具计时呢?【PPT演示】图片展示:日晷、漏刻、沙漏等【板书】日晷、漏刻、沙漏等【事物展示】制作一个简易日晷。 【生答】手表、挂钟、手机、怀表、秒表...... 直观地了较古代的技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 【板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讲解】我国有上下5000年的璀璨文化,在古代天文学上有着辉煌的历史。有很多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等。【板书】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活动】同学们在课后上网、去图书馆等方式对我国四位天文学家的情况进行以下调查:1.他们的生平(包括出生朝代、生卒年份、籍贯等);2.他们的主要功绩和发明;3.他们的主要著作。 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变式练习: 1.地球不仅在绕着太阳公转,而且还不停地绕着 在自转,方向为 。2.地球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有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4.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转动是( )A:自西向东 B:顺时针 C:逆时针 5.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地球不发光 不透明 B:地球的自转C:地球的公转 D: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八、板书提纲:
昼夜的成因
1. 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是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一天
2. 昼夜交替
昼:面对太阳; 夜:背对太阳
原因:地球自转 ;周期:一天
3. 我国古代计时器
日晷、漏刻
4. 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九、课后分析: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学会用模拟的方法来解释昼夜的成因,进而推测出地球自转等相关内容。并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和著名的天文学家。
科学知识对于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提供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方法以及技术发明的历史背景,现实来源和应用.这些内容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感受科学在人类文化与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到科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引导他们重视科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科学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科学史有关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不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而且已有的结论也可能被修正,科学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