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外交工作的突破与进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外交工作的突破与进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6 11: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外交工作的突破与进展》分层练习
基础题
1.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21·世纪*教育网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据新华社对 1972 年 1 ~ 9 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 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  )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4.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5.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8.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cn·jy·com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能力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基辛格说)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不要告诉任何可能会泄密的人。我认为,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造成接纳赤色中国人的抨击。?
材料二?(当尼克松通过特使赴华同周恩来转达上述构想时,毛泽东、周恩来表示)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中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的时间很长了,中国还可以再等。?
材料三?(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坚持美方对台必须断交、撤军、废约三条件作为中美恢复正常关系的前提,但尼克松不想走得太远。经协商《中美联合公报》作了如下的表述)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www.21-cn-jy.com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尼克松构想的特点及原因。??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台政策的一致性及其变化。?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立场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提升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2·1·c·n·j·y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
材料二?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犹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
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三?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2-1-c-n-j-y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21*cnjy*com
(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解析: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切入考查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政策。本题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毛泽东讲亚非拉地区和西欧国家反对美国控制,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勾勒出中国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可以联合的力量,体现了B项的含义。A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材料与不结盟运动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反苏主张相反,可以排除D项。21cnjy.com
答案:B
2.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题干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解读。中国主张和平崛起,所以“中国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贡献将进一步增大,故①③④正确。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凭借综合实力和美国争夺霸权,划分势力范围,两分天下,这与“中国梦”的本质是不相同的,故②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C
3.解析:由题干中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可知A项与题意不符。B项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排除。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我国外交取得重大进展,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故选D项。【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D
4.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果;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项;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A
5.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外交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与非洲各国的关系中,中非关系快速发展是亚非会议之后的事情,是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主要是中俄及中亚地区国家,所以只有A项正确。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处理中印、中缅之间关系时提出来的,是发展与邻近国家及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的重要体现,目的是要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A项正确。由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可排除B、D两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针对的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C项错误。故选A项。21*cnjy*com
答案:A
7.解析:抓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C
8.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来源:21cnj*y.co*m】
答案:C
能力题
9.解析:本题通过中美关系考查中美外交。?
答案:(1)特点:准备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事实。原因:因为美国无法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其利益。?
(2)一致性:不放弃对台湾的承认和在台湾的军事力量以维护其利益。?
(3)特点: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企图。认识:其签订符合双方的利益,是双方努力的结果;其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反映了双方的分歧。
提升题
10.解析:第(1)问“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可以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客观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从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角度来思考。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与解答此问有关的关键信息是“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友好与贸易”“推动日中关系前进”。第(3)问结合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背景及结果等相关知识,解答第一小问要联系二战后中日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要联系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意义。?www-2-1-cnjy-com
答案:(1)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强进一步向中国资本输出,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等。?
问题: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外交思想:民间先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教育网
(3)不正常状态: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