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利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木棒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长度不同的小棒等。
(一)导入新课
问题: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预设:能。(学生描述图中的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特性
1、例1: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预设: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2、三角形的定义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
预设: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思考: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呢?
预设: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可以作为三角形的底,所以每一个三角形都可以画3条高。
5、例2 :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
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棒尝试摆一摆,然后汇报交流。
预设:(1)我摆来摆去,摆出的都是一种三角形。
(2)已经摆出3个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了!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1)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3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用手拉一拉,发现了什么?
预设:发现三角形不变形,具有稳定性。
(2)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做4根两两长度相等的木条,把长度相等的两根作为对边,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动。发现了什么?
预设:发现长方形很容易变形。
知识点二: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例3主题图
1、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
预设:共有3条路线。
2、追问:3条路线中哪条最短呢?
预设:中间的路线最短。
3、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4、例4: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
(1)6、7、8。 (2)4、5、9。
(3)3、6、10。 (4)8、11、11。
问题:每组纸条都能摆出三角形吗?
预设:第(1)组和第(4)组能摆出三角形,第(2)组和第(3)组不能。
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四)知识应用
课件16-19页。
(五)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练习十五第65页1-3题和第66页6-8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