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苍南县农村初中科学教师知识竞赛试卷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年苍南县农村初中科学教师知识竞赛试卷浙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3-14 12:00:00

文档简介

2008年农村初中科学教师知识竞赛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复核人
分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1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___ 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____ 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19、(1)______________ (2)
(3)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分析计算题 (第20小题7分, 第21小题10分,共17分)
20、
21、【提出猜想】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⑴ _____________;
⑵ a.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 2 3 4 5 6 7 8
B D C D D B B D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C D C D A
农村初中教师科学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16、(1)装置的气密性好 (2) 活塞前沿约在 12mL 的刻度线上
(3) 活塞先向右移动 , 最终稳定在约 8mL 的刻度线上
(4) 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17、⑷ 第二种 H2C2O4 加热 CO2↑+CO↑+H2O
⑸ ①试管底部弯曲避免了草酸晶体熔化后流进导管
②乙同学设计的装置可同时证明CO2、CO、H2O的存在
③乙同学的设计能防止CO对空气的污染
④乙同学的设计可以证明H2不存在
证明方法:在尖嘴处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没有水珠生成
18、(1)A 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
(2)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3)NaOH(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4)在D和E装置之间增加气体干燥装置(如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等。
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19、(1)刻度尺(或三角板.) (2)略
(3)(G1+G2)/S 在水平地面上铺上坐标纸,接着用毛笔在起重机的轮胎和支架上涂上墨水,然后将起重机平放在坐标纸上,保持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4)在方案一中,由于玩具汽车起重机(包括重物)较轻,导致其在复写纸上的印迹不够清晰;在方案二中,由于墨水涂抹不均匀,导致印迹太深、太浅或者浸染到坐标纸上接触处以外的地方 。 说明:其他合理的解释也给分。
三、分析计算题(第20小题7分, 第21小题10分,共17分)
21、【提出猜想】
CaCO3(1分) MgCO3;(1分)
【设计方案】
⑴ Na2CO3溶液 (1分);
⑵ a.稀盐酸(1分) ; b.吸收CO2中的水(1分); 除去空气中的CO2(1分)
c.即使50g水垢全部为CaCO3,产生CO2的质量应为22g,而实验测得生成的CO2质量>22g(2分)
【实验结论】
Mg(OH)2、CaCO3、MgCO3(2分)
12008年农村初中科学教师知识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1、设计学生试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右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出)。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 )
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
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
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2、使用容量规格为x ml的量筒量取液体,下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断),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
A.(b+0.1)ml B.(b+0.2)ml
C.(b)ml D.(b+)ml
3、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落的方位 下图是我省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图。比较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虑哪一个较为偏南或偏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两者落日方位相同
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
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
4、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
A.用25mL量筒量取20.0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5.25g食盐
C.用100mL烧杯量取80.5mL盐酸
D.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盐酸溶液pH在3-4之间
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 )
6、已知: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HCl、CO,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是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有CO和HCl,肯定无N2 B.一定有CO和N2,可能有HCl
C.一定有CO和HCl,可能有N2 D.一定有CO和N2,肯定无HCl
7、给某种实验动物注射3种细菌(X、Y、Z),下图显示了随时间变化实验动物血液中细菌的个数变化情况。
X:给无免疫能力的动物注射了毒性强的细菌。
Y:给有免疫能力的动物注射了毒性强的细菌。
Z:给无免疫能力的动物注射了毒性弱的细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
A.免疫系统不能抵御毒性强的细菌
B.在有免疫能力的动物体内毒性强的与毒性弱的细菌具有类似的个数变化情况
C.毒性强的细菌和毒性弱的细菌都在动物体内不断地繁殖
D.动物的免疫系统能分辨强毒性细菌和弱毒性细菌
8、以下验证“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
A
B.
C.
D.
9、18O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18O)中,加入ag含18O的带标志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uSO4中的氧元素全部为18O),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
A.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没有发生改变
B.溶液可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 ,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C.溶液可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 ,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D.有部分带标记18O的SO42―溶液中 ,但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10、如图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下图中哪一幅图 ( ▲ )
11、如图所示,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
A.平面镜在移动过程中,最多只能成两个像
B.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实像
C.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虚像
D.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既成一个实像, 也成一个虚像
12、科学家对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大袋鼠进行观察,下面是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和数据:
(1)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捕捉大袋鼠并检测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都是稳定在6 5%;
(2)在干燥的环境中饲养大袋鼠,并以干燥的麦子喂养,检查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仍显示为6 5%;
(3)检测大袋鼠尿,发现尿中的尿素和盐的含量很高,其中尿素是人的4倍,盐是人的2倍左右。
根据上述资料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 )
A.大袋鼠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盐
B.摄入同样多的水分时,大袋鼠比人能排出更多的尿素和盐
C.大袋鼠具有结构特殊的排泄器官
D.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13、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4、小明同学利用圆珠笔杆、钢丝、细绳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其匀速提升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拉细绳的力F等于钩码重力G的1/3
B.拉细绳的力F等于钩码重力G的1/7
C. 用该滑轮组提起越重的钩码,机械效率越小
D.用该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钩码,机械效率不同
15、小明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里做“模拟远距离输电”实验,装置如图所示,MN、PQ为两根镍铜合金丝(其电阻不能忽略),在aa'、bb'、cc'之间分别接上相同的3个灯泡L1、L2、L3,MP之间接电源.则K闭合后( ▲ )
A.灯泡L1最亮 B.灯泡L2最亮
C.灯泡L3最亮 D.三只灯泡一样亮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1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O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 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OmL刻度处,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产物的检验做了探究:
(1)猜想与假设: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第三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O。
(2)实验装置的设计(图中铁架台略去)甲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乙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3)实验:甲同学按图甲装置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同学按图乙装置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尖嘴处点燃后能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结论:第 _ ▲ _种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 。
(5)反思与评价: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而且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常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请你谈谈图乙装置优于图甲装置之处:(答出二点即可)
第一点: _▲_ 。第二点: _▲_ 。
乙同学设计的图乙装置也能证明产物中无H2,证明方法是 _▲_ 。
18、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O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A B C D E F G
(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 ▲ 作CO2发生装置。检验G中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 ▲ 检验。
(2)已知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的作用是 ▲ 。
(3)为了除去O2中可能混有的CO2,F中可盛放 ▲ 溶液。
(4)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 。
19、在抗震救灾中,为了从垮塌的建筑中尽快地实施救援,营救生命,使用到了大量的汽车起重机。正在家中复习的小陈同学看到救灾现场的救援画面后,在感动之余,找来了一台玩具汽车起重机,进行了探究。
小陈要探究的问题是,起重机吊起的重物静止在空中时:①支撑臂对起重臂的作用 力大小;②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机的压强。
为此,小陈除起重机外,还准备了以下器材:重物、弹簧测力计、棉线、面积足够大的坐标纸、墨水、毛笔、复写纸。
(1)要完成他的探究,上述器材中还应该增加的是
▲ .
(2)为完成问题①的探究,需要测量力臂。请你在图中作出支撑臂CD对起重臂AB的作用力F的力臂,其中O点是支点。
(3)在问题②的探究中,针对接触面积的测量中遇到的困难,
小陈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的实验步骤为:
A.用棉线拴牢重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出起重机的重力G1、重物的重力G2;
B.将重物挂在起重机的挂钩上,如图所示;
C.在水平地面上从下往上依次铺放坐标纸、复写纸,然后将起重机平放在复写纸上,
保持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D.取走起重机,根据轮胎和支架在坐标纸上留下的印迹,计算出起重机(包括轮胎
和支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S;
E.求出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机的压强P= ▲ 。
方案二与方案一只有步骤C不同,请你根据小陈准备的器材写出步骤C
C. ▲ ;
(4)实验结束后,小陈对问题②的探究中接触面积的测量仍然感到不够满意,认为测量不够准确。请你任选一种方案,简略指出其测量不够准确的原因: ▲ 。
三、分析计算题 (第20小题7分, 第21小题10分,共17分)
20、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托盘秤”,图(甲)是其原理示意图,其中托盘上放置物体,压力传感器R的电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可显示质量大小).已知OB∶BA=1∶2,电阻R0=100Ω.压力传感器R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400N,压杆与压力传感器的接触面积为2cm2,压力传感器R的电阻值随所受压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秤达到最大称量时,电压表的
示数也达到最大值,托盘和杠杆组件的质量忽略不计.求:
(1)该压力传感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
(2)电源电压;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托盘上被测物体的质量(取g=10N/kg)
2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时,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物 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 ▲ ,可能含有Ca(OH)2和 ▲ 。
【设计方案】:
⑴ 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 ▲ ,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⑵ 乙同学设计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a.步骤①所加的酸溶液是 ▲ 。
b.装置Ⅱ的作用是 ▲ ;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 ▲ _________。
c.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
▲ 。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 。
CO2

超氧化钾
足量饱和
碳酸氢钠溶液
水不变红色不变红色变红色
+石蕊试液
+NaCl溶液
+稀HCl
稀HCl变红色 红色褪去
{
①稀HCl变红色;稀H2SO4变红色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②NaCl溶液不变红色;Na2SO4溶液不变红色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
①稀HCl变红色;稀H2SO4变红色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②H2O不变红色;NaNO3溶液不变红色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适量NaOH溶液
+石蕊试液
后续装置略
水垢
浓硫酸


B
NaOH溶液
A
碱石灰
0 30 60 90 120 时间/s
增加的质量/g
10
20
30
40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