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绍兴市马山镇中学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单元练习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
1、能调节进入眼睛光线强弱的是( )A 角膜 B 瞳孔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2、关于科学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 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
C.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 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
3、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B、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C、小孔成像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4、同学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同学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
A.同学们的目光 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
5、小明在东湖河畔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船儿 B.鱼儿 C.白云 D.青山
6、正在发声的铜锣,用手放在上面轻轻一按就听不见声音了,这是因为( )
A、收了它的声音 B、手阻碍了它的振动 C、手挡住了声音传入人耳 D、它的振动频率减小到20HZ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8、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9、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A B C D
10、在一些大型晚会上,有时我们会看到演员服装的颜色会随着舞台追光灯颜色的变化而呈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如果我们想让演员的一套单色服装在不同的灯光下呈现尽可能多的颜色,则演员服装的颜色应该是(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什么颜色都一样
11、下图方框中应画上凸透镜的是( )
1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00 1300
1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1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人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就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15、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A、8点20分 B、3点40分 C、2点40分 D、9点5分
16、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
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 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17、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1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可能发生弯曲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用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19、小明在拍照时不慎将一小滴泥浆沾到镜头上,一时又找不到专用的擦镜纸就这样拍照,得到的相片将( ) A.出现一个黑斑 B.出现一个白斑 C.没有明显变化 D.变得模糊
20、如图2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OA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1、最近,小明的爸爸买了一辆汽车。爱动脑筋的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造型美观 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22、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B.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23、青少年时期若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卫生,且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发生近视,关于近视眼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眼球内晶状体前后径过大 B.在阳光直射下看书不容易近视
C.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的眼叫近视眼 D.看书一小时后远眺几分钟可以预防近视
24、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倒立实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厘米 B.20厘米 C.10厘米 D.40厘米
25、在年三十晚上,大家都喜欢燃放烟花爆竹。小芳发现远处的的烟花燃放时,看到烟花后,过了大约2秒钟,才听到其爆炸的响声,则小芳离烟花燃放点的距离大约( )
A.680米 B. 340米 C. 1360米 D. 3×108 米
二、 我会填(每空1 分,共30分)
26、据文献记载,至今世界上已经发现了62例先天性无痛症患者,他们由于天生无痛觉,幼年时往往在进食时自己将舌头咬破,行走时将关节扭伤而不知晓。因此,他们必须学会如何防止烫伤、碰撞,这种患者容易死于内脏炎症或体表大面积感染。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痛觉对人具有 作用。
27、耳的功能主要有 和保持 两个方面。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 张开,使鼓膜内外的 。
28、太阳光通过玻璃后呈现红色,则玻璃是____________颜色。一面旗子能反射全部黄光,则旗子是________颜色,一张纸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反射,则纸是______颜色,一块棉布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吸收,则这块棉布是__________颜色。
29、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了:①岸上的树,②水中的鱼,③空中的小鸟,④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
30、晴朗的月夜,在“海上田园”赏月,已知池塘里的水深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4×105千米,赏月人低头看到水中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米。
31、当一束光线从空中斜射向水面时,光束可能发生 、 现象,进入水里后,光的传播速度将 (填“不变”、“变小”或“变大”)。如图所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成直角,则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
32、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 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33、右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
⑴图中透明、有弹性、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图中 表示的结构。
⑵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在图中 上形成,其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⑶图中 的大小的调节可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强弱发生改变,从而保护眼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⑷眼睛远视时应配 透镜。
3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先将蜡烛、__________和________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这是为了 。如果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是5厘米,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移动,直到观察到一个清晰的 像。当蜡烛因燃烧而逐渐变短时,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将随之____________(填“向上移”或“向下移”)
35、小刚同学要挑选一块焦距小于6cm的凸透镜。他用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距离为12cm不变,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中。则可判断,_____ 凸透镜是小刚所需要的;(选填“甲”、“乙”或“丙”)
三、我会作图(每图1分,共8分)
36、⑴画出图中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2)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上,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3)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人射角为i,如图丙所示。请画出光射入水中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Y。
(4)把下列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四、我会分析探究(每格2分,共12分)
空气(15℃) 340 软木 50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25℃) 1324 铁(棒) 5200
纯水(25℃) 1497 大理石 3810
海水(25℃) 1531 铝(棒) 5000
37、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
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单位:米) 从上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⑴
⑵
38、如图15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1—5 BBADB 6-10BDADA 11 —15CBCDB 16—20ACDCA 21—25DBBCA
二、我会填
26、保护
27、听声音 身体平衡 咽鼓管 气压保持平衡
28、红 黄 白 黑
29、④ ②
30、3.84×105
31、反射 折射 变小 60°30°
32、折射 能
33、4晶状体 7视网膜 2瞳孔 凸
34、凸透镜 光屏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倒立 放大实 向上移
35、乙
三、我会作图
36、略
四、我会分析探究
37、⑴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⑵在相同温度下、声音传播的速度固体中最快、气体中传播传得最慢。
38、⑴玻璃相对桌面垂直 ⑵大小形状相同 ⑶没有 ⑷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的像大小相等。
(第22题)
(第33题)
(3)
(2)
(1)
F
F
F
F
(4)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