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1.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1课时)(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1.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1课时)(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3-19 07: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声与听觉
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能说出相应的实验证据。
(2) 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 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科学原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有关的实验进行观察,让学生概括总结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难点: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三.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1)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仪器:音叉,橡皮槌,一个装满水的玻璃器皿,广口瓶,一块音乐芯片,泡沫塑料,一根玻璃管,抽气筒。
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口琴,笛子,二胡,梳子,橡皮筋,乒乓球,线,钢尺等
(2)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明末清初,无锡的东林书院有副对联,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到学校,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倍感亲切。但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只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呢?除此以外,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呢?学生举例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3) 问题探究
面对这精彩的声音世界,你的心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或疑惑想与大家交流的?
(1) 世界为什么会有声音?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
(4) 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会不同?
……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便来研究这些问题。
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猜想:可能是由于振动、摩擦、挤压、撞击产生的?
设计并组织探究活动:
利用桌上的器材,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有创意?
学生活动:用桌上的器材探究如何发声,并填写实验任务单。
活动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研究结果并演示,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探究任务单: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1序号 发生物体 如何使它发声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
2
……
现在,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实验小组 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__月__日
归纳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将刚才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问题: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猜想:(1)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吗?(2)没有空气——真空能不能传声?
教学演示:真空音乐芯片实验
思考:抽气和进气过程中,广口瓶内的音乐声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变化?
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广口瓶内处于真空状态时,音乐声又将如何变化?
现象:空气减少后,广口瓶内的音乐声变轻;通入空气后又逐渐变响。
规律:空气越少,音乐声越轻。
推论:没有空气(真空)则无法传声。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四.自我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课外探究
除了空气之外,声音能否在其他介质中传播?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作好记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