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第43页。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明确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整理,沟通知识的联系,形成整体认识结构。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三、复习重点
回顾所学知识,并能综合应用
四、复习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教学课件
六、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自主复习课本P18——P43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二)课堂设计
1.回顾知识点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
(2)展示学生自己整理的知识点:
①出示预习要求:自主复习课本P18——P43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②小组讨论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比较一下谁整理的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③展示汇报几位同学整理知识网络。(投影展示,这些都做得比较好,你喜欢哪种就用那种)
【设计意图:复习的重要目的在于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交流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下面请大家看着你整理的思维导图,我们再来一起梳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了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从哪三方面去描述的?
(1)
还有补充吗?不同点在哪里?
(长方体是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是12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棱长总和: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C长=(a+b+h)×4 C正=12a
(3)表面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
师:关于表面积,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确定要求的表面积)
(4)体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
师:关于体积,还有要补充吗?
补充:①二者的体积都可以用哪一个公式来计算?
(V=Sh,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
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方法-----转化
(5)容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
练一练:
①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可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可拼成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大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依次排成一排,可以排成( )米。
②计算下面图形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师:形成思维导图小结:这样整理知识,你认为有什么好处?(简明易记)
【设计意图:这样做既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又一次把知识形成了网络,便于记忆和应用。在回忆各个知识点时还让学生说出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醒部分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
3. 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
(1)选择题。
①求一个油箱占多大空间,是求这个油箱的( )。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②求做一个油箱需要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 )。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③一个油箱最多能装汽油30L,我们就说油箱的( )是30L。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④如图,将一个大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剩下物体的表面积和原来的表面积相比较,( )
A. 变大??????B. 变小???? C. 不变
⑤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
A. 64 B.16 C.32
⑥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A.3 B. 9 C. 27
【知识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
【答案】B A C C A B C
【解析】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概念的能力。第4题注意转化思想的渗透;第6题考察公式的灵活运用。
(2)一个装有水的正方体容器,从里面量棱长为3分米,水深2分米。从里面取出一个不规则的铁块后,水面下降到1.5分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知识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答案】4.5立方分米
【解析】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求就是求下降部分水的体积,注意水面是下降到1.5分米即下降了0.5分米。
(3)有一个游泳馆要挖一个长50m,宽30m,平均深2m的游泳池。
①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②给游泳池的底面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③如果每1m2用水泥5kg,每1kg水泥需要0.8元,买水泥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④如果池中平均水深1.5米,那么需要注入多少升的水?
【知识点】底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实际应用,单位换算。
【答案】1500m2 1820m2 7280元 2250000L
【解析】①求底面积 ②结合生活实际求长方体表面积,但少了一面。④求注入水的体积即长50m,宽30m,高1.5m的长方体的体积,注意单位转换。
(4)一根长方体的木料,正好可以锯成两个同样的正方体,这时表面积增加了50平方厘米,这根长方体木料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知识点】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
【答案】:250,250。
【解析】将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增加了长方体的两个底面,即可求出每个底面的面积是50÷2=25(平方厘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该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5 cm,长是10 cm,由此即可计算原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5)用一张边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如下图),裁剪粘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不考虑接缝及损耗,长、宽、高取整厘米数),使这个纸盒的容积大于200立方厘米。
①请你在这张正方形纸上画出裁剪草图,并标明有关数据;
②计算你设计的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知识点】综合运用长方体表面积、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该题结果不唯一。
【解析】根据题意,要使该纸盒的容积大于200立方厘米,在正方形纸的四个角上分别剪去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即可折成一个无盖的纸盒,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该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第十课时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本39页例6。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前面学过规则物体的体积是用公式来计算的,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而且对于等积转化思想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不够清晰,所以本节课通过操作验证、归纳总结将学生的思维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核心能力
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感悟并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想到把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物体求体积。
2.通过交流讨论、动手操作、学生演示,借助量杯和无刻度正方体水槽,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用排水法测量出不规则物体(土豆)的体积,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学习难点
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量杯、橡皮泥、长方体纸盒、尺子、水、长方体水槽、梨、魔方、墨水瓶等实物。
二、教学设计
(一) 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魔方、长方体纸盒、橡皮泥、梨、墨水瓶。
师:在这些物品中哪些体积可以直接测量计算?怎样计算?
(魔方和长方体纸盒,测量出相关数据,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师:剩下的为什么不能?(不规则)
师:怎样设法求出它们的体积呢?这节我们来研究。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初步感知转化思想
①测量橡皮泥的体积
师:(出示一团橡皮泥)谁来估一估它的体积?
师:你能设法求出这块橡皮泥的体积吗?橡皮泥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把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物体,利用公式,求出它的体积。
②用量杯测量梨的体积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梨,它有什么特点?它的体积该怎样求?
学生自由发言。
(压成泥咱们是做不到了,现场切成块也做不到了。)
师:谁有更简单的方法。(排水法)
师:看来大家的科学学的都不错。老师这里提供了量杯和水,你会怎样测量梨的体积?
请同桌2人讨论测量方法,然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测量的过程。
请小组代表上台操作实验过程。
小组展示时,重在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师:测量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水要淹没梨,水平观测数据等等)
师:为什么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呢?
引导学生说出等量关系: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梨的体积
总体积-水的体积=梨的体积
③回顾反思
师:这种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练一练:一个金鱼缸装着8L的水,把一条鲫鱼放进金鱼缸内水上升到12L,这条鲫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的过程,体会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本质是通过等积变形转化,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考查目标1、2】
(2)举一反三,拓展应用
①用水槽测量墨水瓶的体积
师:小明遇到问题了,他想用一个长方体水槽,测出这个墨水瓶的体积,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从里面量出长方体水槽的底面的长、宽,然后量出两次水面的高。
师:为了操作方便,我们可以忽略水槽的厚度,量出需要的数据,请小组再次合作,动手用水槽测量墨水瓶的体积。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实验的过程和测量的数据,再次体验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过程。
小结:先计算出放入墨水瓶前和放入墨水瓶后水的体积,然后二者相减的差,就是墨水瓶的体积;也可以求出放入墨水瓶前和放入墨水瓶后水面高的差,然后用水的底面积乘高的差,求出的就是墨水瓶的体积。
【设计意图:将用量杯测体积的思路迁移过来,然后用水槽去实施排水法测体积,真正的实现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目标2、3】
②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可不只有墨水瓶这一种不规则图形,还有其他很多很多,老师相信你一样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
师: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测量乒乓球的体积吗?为什么?
(可以用手指压乒乓球测量)
师:那冰块还可以吗?当条件变化时,并不是所有不规则物体都适用排水法。经常我们用到的还有:排沙法。
3.巩固练习
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
4.课堂总结
师:谈谈你的收获吧!
(三)课时作业
1.为了测量一个铁块的体积,张帆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张帆测量的数据,计算出铁块的体积。
答案:0.6立方分米。
解析:学生要根据给出的信息,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的公式进行计算。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目标1、2、3】
第八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4—35页的例2、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和相关习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是在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和有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应借助于教具,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展开计算,然后用类推的思路自主推导出其他的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通过课件的演示提升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比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新知,在这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教师引导下,推导出1dm3=1000cm3,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用类推的思路自主推导出其他的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通过独立填表,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将长度、面积、体积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整理成表,促进知识系统化。
3.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自主归纳总结出体积单位间名数换算的方法,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及名数的改写
(五)学习难点
在解决问题中,自觉的进行单位变换使单位的运用更为合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棱长是1dm 的正方体模型,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模型。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填空
1.05=( ) 145=( )
1.05m =( )dm 145cm =( )m
(2)一段钢材长16dm,宽3dm,高2dm。它的体积是多少?(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吗?)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名数之间的换算,为例题做准备,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为本节课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出示课前复习(1)
1.05=( ) 145=( )
1.05m =( )dm 145cm =( )m
师:你是怎么填的? 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已经会进行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同名数的换算,并且认识了常见的体积单位,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问题探究
(1)探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出示例2:老师这有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出示棱长是1dm 的正方体模型教具),体积是1。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①理解题意,各抒己见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1:将1dm换算成10cm进行计算。
预设2:或先求底面积,再换算单位。
②统一认识,发现进率
师: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我们可以把棱长为1dm看作棱长10cm,由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算出体积是1000。在计算体积时,我们还可以用“底面积×高”,先算出底面积是1,即100,高10cm,所以100×10也得出体积是1000。
师:这里的体积是1000的正方体和刚才的体积是1的正方体是同一个正方体吗?
师: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1=1000
③小组探究1和1之间的进率关系
师:仿照此方法,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究1和1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活动,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归纳小结)
④课件演示并小结
师:(边演示边总结)这是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算出正方形的体积是1000,所以1=1000;或者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先算出底面积是1,即100,高10cm,所以100×10也得出体积是1000,所以1=1000。
【设计意图:先出示教具,让学生有一个感观认识,师生共同推算出1和1的进率关系,然后放手于生,让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通过小组探究1和1之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更是获得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技能。最后,用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推算的方法和相关的算理。考查目标1】
(2)整理长度、面积、体积的进率表格,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①同桌合作,整理表格
师:在本单元,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是有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有关于长度、面积和体积,具体的都有哪些呢?请同桌两人共同梳理,并整理成表。
②展示交流
③归纳小结
师:从同学们整理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师: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下面利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例3:
3.8 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试做后交流汇报。
交流汇报中,重在引导交流换算的方法和理由。
引导小结:体积单位名数的换算与以前学习的长度、面积单位名数的换算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体积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包装箱上的尺寸?老师这有一个包装箱(课件出示)
师:你能从包装箱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尺寸:50×30×40,表示箱子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30cm、40cm。
师: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对计算的结果你觉得需要处理吗?
引导换算成较大的体积单位更合适。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学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本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整理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并自主探究出体积单位间名数换算的方法。考查目标2、3】
3.巩固练习
(1)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
3.5=( ) 700=( ) 0.25=( )
(2)要砌一道长15 m、厚24 cm、高3 m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5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4.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知道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应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并在实际问题中能自觉的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并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填空
1.02=( ) 960=( )
6270=( ) 36000=( )
8.63= ( ) 23=( )
答案:略。
解析:配套例2、3的练习,巩固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考查目标1、2】
2.如右图所示,这个箱子里面装着小包牛奶,长、宽、高分别是60mm、40mm、120mm。这个箱子可以装多少盒牛奶?
答案:32盒。
解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简洁的方法是,包装箱和小包牛奶的高度是一样的,这样我们求包装箱里可以装多少包牛奶的体积问题就转化成了求面积问题,即包装箱的底面积里有多少个小包牛奶的底面积。计算时可以以立方厘米为单位,也可以以立方毫米为单位。【考查目标1、3】
第九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本38页例5以及40页练习1、2。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掌握物体体积的基础上,接触的一个新概念。本节课的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因此,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连续性,又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本节课中在培养学生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因此,要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的操作,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培养数感。
(二)核心能力
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提高估算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举例和教师的演示过程中,正确理解容积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语言具体说出所用容器的容积。
2.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并在此过程中,感受1L和1mL的实际意义,建立1L和1mL的表象,理解并正确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估算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容积问题。
(四)学习重点
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区别。
(五)学习难点
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1升的正方体容器、各种大小不同的容器以及注射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你能说一说什么是一个物体的体积吗?
(2)你有办法求出老师手中粉笔盒(你的文具盒)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复习体积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容积的学习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出示课前复习(2)
你有办法求出老师手中粉笔盒(你的文具盒)的体积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
2.问题探究
(1)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入容器的概念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些物体,(PPT出示:水杯、箱子、冰箱)。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吗?
师:对了,它们都是用来盛放物品的。在我们的数学知识当中,把这种能容纳别的物品的物体,就叫做容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容器呢?
(学生举一些例子,如:注射器、包装箱、仓库等)
师:我们就把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容积。 师板书
师:对于容积的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所能容纳”:一个物体所能盛多少东西。或是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师:谁能举例具体的说一下什么是容积。
(如:水杯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叫做水杯的容积,如果有说饮料净含量的需要解释一下,净含量不是它的容积,在此可以多举几个例子:包括气体、固体、液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盛东西”这一直观的感性认识规范成数学用语“容积”,通过学生的举例,使学生认识到用于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抓住容积概念中的关键词,更是加深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考查目标1】
(2)容积和体积的区别和联系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
物体都有体积,但不一定有容积。只有容器才有容积,实心的物体等没有容积。
师:笔筒的容积和体积一样大,你同意吗?(紧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来区分)
一个物体的容积比它的体积小。当一个物体的壁很薄的时候,可以忽略壁的厚度,认为容积和体积相等。
相同点: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意义不同;体积从外面量,容积从里面量。
【设计意图:在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中,进一步加深对容积概念的理解,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就是体积的计算方法。考查目标1】
(3)认识容积单位
①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
师: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 毫升)
用字母表示就是L、mL(板书:L、mL)
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升和毫升这两个容积单位?学生举例。
师:什么时候用升和毫升做单位呢? (生:水 饮料 油 酱油 醋 )
这些统称什么? (液体 ;在计量液体的时候用升和毫升。)
②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师:看来L和mL的用处还挺多,1mL是多少呢?
(出示医用注射器:用注射器抽出1毫升水)
师: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滴?
师推动注射器,学生观察,并计数,大约30滴水。
(师强调,如果想要得出的数据准确,就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值。)
练习:
估计一下容积分别为4mL、10mL、20mL、100mL、310mL、500mL容器的容积。
师:那1升到底有多大呢?
(出示1升的正方体容器: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积就是1升。)
练习:
估计下面容器的容积。容积大于1升的下面画“√”,容积小于1升的下面画“×”。
并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大?(教师出示:水桶 油桶 饮料瓶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和教师演示各种大小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1升、1毫升到底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考查目标2、3】
(4)探究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①实验探究进率
师:认识了容积单位,也知晓了1升、1毫升的大小,那么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出示500毫升的两瓶饮料)
师:将饮料倒入容积为1升的瓶内,你发现了什么?
1升=1000毫升
师: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出示正方体容器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把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放入到正方体容器里,正好能够容纳。)
正方体容器的容积是1L 正方体的体积是1
正方体容器的容积就是正方体的体积,所以1L=1
②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40页第1题。
(5)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例5:一种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2dm。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目标2、3】
3.巩固练习
(1)一个正方体水箱,从里面量棱长3分米,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无盖长方体铁皮水槽长12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这个水槽最多可以装多少升水?
(3)求做一个无盖木箱用料的多少,是求木箱的(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求一个无盖木箱占的空间有多大,是求木箱的(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求一个无盖木箱能容纳多少东西,是求木箱的(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4.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知道了什么是容积,容积和体积的区别和联系;容积的单位有哪些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知道了1L和1mL大约是多少,并能够解决生活中关于容积的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根钢管长20( ) 一间书房的面积是8.5( )
一墨水瓶的容积是52( ) 一瓶止咳糖浆的容积200( )
一个水桶的容积是10( ) 一个仓库的容积是2700( )
答案:m ㎡ mL mL L
解析:本题主要是巩固容积单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考查目标1、2】
2.填空。
3.05升=( )毫升 640毫升=( )升
3.4升=( )立方分米 760毫升=( )立方分米
2.6升=( )立方厘米 600立方厘米=( )升
3.6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5立方分米=( )升( )毫升
7升20毫升=( )立方分米
答案:3050 0.64 3.4 0.76 2600 0.6
3 600 2 500 7.02
解析:巩固容积单位换算的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对于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考查目标2】
3.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从里面量棱长是0.6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L,这个油箱的底长25cm,宽20cm,这个油箱深是多少?
答案:(1) V= (2)20L=20=20000
= h=V÷a÷b
=0.216() =20000÷25÷20
0.216=216=216L =40(cm)
解析:本题的两个练习,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可以先换算再计算或先计算再换算,出现两种方法可以做比较,选出更适合计算的方法。【考查目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