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练习二》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练习二》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3-17 11: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本单元的知识既涉及“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图形与几何”领域,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加深对比的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通过感知数量间的变化规律,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教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教育网
本单元学习的比例、比例尺等知识与已学习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知识的综合性较强。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21cnjy.com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能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1·cn·jy·com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运用比的知识学习比例的过程,体会迁移的数学思想在学习中的应用。
2.通过创设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实际意义。
4.经历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美。
2.能借助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www.21-cn-jy.com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感受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
一 、回顾与整理:
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
2、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是什么?
3、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是什么?
4、什么叫做比例尺?
二 、巩固与练习:
1、P33页第一题:
要求: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2、学生合作完成第二题
要求: 尽量独立完成,允许交流合作。
第2小题进必要的集体讲解订正
3、第3题:
①分析判断: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
②从表格中你可以知道哪些有用的数据?
③学生完成作业。
④全班交流分享。
4、第4 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一说你是如何完成这道题目的,从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条件?
5、学生独立完成第5 题。
三、课堂小结: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通过练习活动,你巩固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进行讨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布置作业:
配发的<资源>上相应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比例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说一说。
比例尺1:800表示什么?
比例尺1:3000000表示什么?
对于比例尺1:3000000,学生可能在不同的表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000厘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千米。以上两种表述方式都可以。2·1·c·n·j·y
3.做一做。
图上距离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情况。
②全班反馈。
板书:实际距离200千米=20000000厘米
      
(2)如果图上距离是7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汇报解答过程。
板书:5000000×7=35000000(厘米)=350(千米)
(3)如果实际距离是600千米,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解答。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情况。
③汇报解答结果。
解法一:实际距离:600千米=600000000厘米
图上距离:60000000÷5000000=12(厘米)
解法二:600÷200=3(厘米)  4×3=12(厘米)
二、综合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第5-7题。
(1)第5题。
①测量医院距中心广场的图上距离:2.5厘米。
②计算图形的比例尺。
③在图的右下角标明:“比例尺1:800”。
①学生独立测量,将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②计算实际距离、行走时间。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②说一产你是怎样解答的。
③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图,师生共同评价。
(2)第6题。
学生独立思考,将结果填在表中。
说一说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情况。(长增加,宽反而减少;长减少,宽反而增加)
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3)第7题。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说一说你的思路。(利用比例尺知识,先计算出AB之间的的实际距离)
测量AB图上距离
利用比例尺计算AB实际距离
计算行驶时间                计算9小时行驶路程
判断是否到达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四、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配备<资源>相应习题。
五、课后延伸:实践活动:为“巨人”设计房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