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1.中国古代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A.秦朝 B.唐朝 C.汉朝 D.西晋
2.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方折俊丽,笔力险劲”特色的两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和颜真卿 B.王羲之和欧阳询
C.颜真卿和欧阳询 D.王羲之和吴道子
3.下列哪位皇帝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温故知新BBB 5.简答: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4、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C在我国的西安市和日本的奈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 仲麻吕纪念碑。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 杰出代表人物。在西安之
仲麻呂像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印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
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1)概念:2)特点:目的1、遣唐使贞观年间开始 唐玄宗为他取中文名字晁衡阿倍仲麻吕一、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3)作用:
遣唐使把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学、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技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本平城京朱雀大街朱雀大街西市西市东市东市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郭沫若:“唐风洋溢奈良城”日本的和同开弥"bǎo"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唐朝的开元通宝可以从外形、图案、文字等方面思考;
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文字生活中的历史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一、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2、鉴真东渡生于唐玄宗时期,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1)简介:2)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一、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3、东渡经历: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 5 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 6 次东渡,终于在754 年抵达日本。2、东渡目的:传授佛经鉴真东渡示意图二、鉴真东渡鉴真六次东渡优秀品质:
不畏艰险和坚忍不拔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
思考与分享日本各界欢迎鉴真佛学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于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寺中主殿金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wǔ]殿顶,八根廊柱并列在台基上。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唐招提寺日本孝谦太上皇御题唐招提寺匾额建筑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的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绘着鉴真图像。医学鉴真在日本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鉴真在日本讲授佛经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
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这是什么体育盛事?在哪一国举行?下一个举办城市在什么地方?该国在唐朝时期国号是什么?它与唐朝的关系如何?新罗(英文音译:Silla,公元前57年~935年),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新罗二、唐与新罗的关系表现: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贸易往来:1)许多商人到中国经商;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文化交流1)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2)引入科技成就:医学、天文、历算等3)朝鲜音乐传入中国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崔致远 韩服是中国唐朝汉服与朝鲜半岛古代的新罗王国时期的朝鲜民族本土服装的融合,经过不断"民族本土化"发展而成的服饰。辨一辩:唐僧西游真相?欣赏图片,猜:作品是?玄奘西行玄 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三、玄奘西行三 、玄奘西行2 经历:
1)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他遍访天竺的名寺, 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目的:为求佛学真谛 在位皇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 目的地:天竺(即 )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不至天竺,终不
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玄奘从长安起步,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沙漠里不仅没有水,喉咙还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焦躁难以忍受。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前进的步伐。到了今新疆哈密县,当地王苦苦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就派了几个人送玄奘到印度。后来几个护送被冻死在山上。但玄奘没有失去信心,历经险阻最终到达印度。玄奘西行影响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雁塔 玄奘和弟子一边忙于宣扬佛法,一边从事梵文经典的翻译工作。在19 年的时间里,玄奘和弟子共翻译出75 部经、论著作。玄奘西行影响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学习历史应注意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可以大量虚构。要区别看待历史和影视作品,也不能把小说当历史。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1.鉴真东渡,前后6 次,用了12 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2.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与日本 目的到达地方意义 优秀品质鉴真东渡遣唐使传播中国的文化(佛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中国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与印度玄奘西行学习佛经天竺(印度)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唐朝对外关系梳理与新罗使节和学生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商人经商中国引入音乐促进了中国与新罗的经济文化交流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拓进取中国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1.唐朝的全面繁荣。
2.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3.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
4.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
5.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合作探究唐朝的
中外文化交流日本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天竺玄奘西行活跃原因交通便利政策开放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新罗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课堂练习B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A3.图中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
A.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
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D4.唐朝对外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C5.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