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教案(3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教案(3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3-17 10:14:28

文档简介

《练习十七》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第1题的口算练习是在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些口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第2题意在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使学生熟练计算,掌握验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第3题是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以两幅实物图动态呈现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读数,获得相关的数据,并运用小数计算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第4题通过计算、填表等活动,将统计知识和小数的计算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小数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统计知识做准备。
教学建议
(1)注意练习的层次,做到自觉验算。
计算练习应由易到难,在学生熟练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第1题可让学生口算后结合具体题说说口算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如整数部分是O的小数加减法及进位加、退位减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
第2题可先让学生说说笔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使学生明确不仅要仔细计算,还要自觉验算。教学时应注意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自觉应用小数的性质来化简计算结果。
(2)应用小数加减运算解决生活问题。
第3题可用课件出示或设计称量小实验来进行。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指名看指针来读出称量前后的质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认真审题,说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所给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来解决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编写意图
(1)第6题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计算中易错之处,使学生在判断、改错的过程中,内化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2)第7题结合人民币、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等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3)第8题是应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同时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4)第9题将统计知识与小数计算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第10题是思维训练题,
分别呈现了4组等差数列,让学生探索有趣的计算规律,使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建议
(1)利用错误资源,在反思中明确算理。
第6题可让学生来当森林医生来诊病并改错,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病因所在,讨论列竖式计算时该注意什么,让学生在改错中学会反思,进一步明确算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化繁为简,提高计算能力。
第7题可引导学生先想想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然后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从而体会到改写复名数的必要性。这里改写是计算的易错点,可结合错例,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原因,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题可让学生独立审题并根据问题设计购买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第9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表,说说从表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审清题意,独立解答。可让学生说说计算这组数据该注意什么,有什么体会,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探寻规律,发展思维。
第10题让学生迁移整数等差数列找规律的方法,找到规律后填数。可让学生交流找规律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练习十九》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第1题是小数加减混合练习,意在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学会根据题中数据特点,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
(2)第2题通过计算购物的总价和交易找零的余款,使学生学会看懂购物小票的内容,理解应收金额和交易找零的意思。通过计算和填写小票,初步体会小票在实际购物中的意义和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教材通过情境图呈现了相关信息和问题,意在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应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进行解答,进一步体会到小数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第4题要求学生先将分母为10、1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进行计算,意在突出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
(1)合理简算,体验简算的优越性。
第1题可要求学生根据题中数据特点判断能否简算,再进行计算。若能简算的,则要写出简算的过程。教师可追问,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把按运算顺序算和简算的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简算的优越性,并自觉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
(2)认识小票,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
第2题可先让学生观察两张购物小票,说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除了文字、数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外,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发票中应收金额和交易找零分别表示什么?方框里要填什么?怎样列式?然后再独立计算,做完后再用计算器检验。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刚才的计算和填写购物小票的过程,有什么感受?小票在购物中有什么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小票的理解,增加一些生活常识。
(3)关注已有知识经验,提高计算能力。
第3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及列式的依据,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题中数量关系并正确计算。第4题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母是10、100的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最后运用转化将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编写意图
(1)第5题设计了两个小猴分桃的趣味比赛练习,并且呈现的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都是不带小括号的,只需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意在通过本组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巩固运算的技能。
(2)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第7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关键要让学生理解买了12双实际上只花了2个五双的价钱,即为买十双的价钱。
(4)第8题是选做题。由于题中的物体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在改变,理解题中动态变化的数量关系是难点,因此教材提供了简单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第5题可以创设竞赛的情境,激发学生挑战欲望和热情。将全班按男女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计算挑战赛,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反思,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6题可引导学生结合太阳系各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的图片和表格说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广泛交流并解答,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即可。
(3)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第7题要引导学生理解“买五双送一双”的含义,从而将买12双袜子的价钱转化为10双的价钱,借助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4)利用直观分析题意。
第8题可以让多数学生参与练习。应引导学生先画示意图表示题意,化抽象为直观,可以把每1秒下落的距离标出来。由于此题属复杂的小数运算,步骤较多,因此,对于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让他们使用计算器。
《练习十八》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第1题安排了小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意在发展学生的口算技能,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第3题是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并出现了带小括号的情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3)第4题是需要两次运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4)第5题是应用小数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题通过开放的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丰富练习形式,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第1题可以采取趣味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口算兴趣。
第2题计算出结果后,可引导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再纵向观察、比较:这几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当一个加数(或减数)不变时,和(或差)是怎样变化的?
第3题可采取男女生分组竞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2)理解题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题可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题意。由于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关键是弄清怎样求海洋面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说清思路和计算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应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张英跳高的高度这一隐含量,然后通过3人跳高的高度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来检验运算的结果,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编写意图
(1)第6题通过分别计算三个国家的3对选手五轮跳水的总成绩,了解其排名情况,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一些跳水的相关知识。
(2)第7题以日常生活中商场购物促销活动为素材,分别提供了四种商品的单价,并提出了一个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此题信息丰富,还可进一步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购买的商品,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第8题是富有童趣的问题解决,需要应用单位换算、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来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思想教育。
第6题可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从这个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了解3对选手的得分和排名情况?然后让学生运用计算连加的方法和经验分别算出3对选手的总成绩,并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来检验。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总成绩和排名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让学生利用数据来说一说陈若琳、汪皓取得冠军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因势利导渗透思想教育,以激发学生奋发拼搏的精神。
(2)以开放性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7题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或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满100元减20元”的意思。接着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购买的物品并提出问题,以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