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3-17 22:35:37

文档简介

第2章 第1、5节
一、选择题
1.(2017·衡水中学调研)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B.人、硝化细菌和烟草花叶病毒所含有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总是最多
D.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能在体内合成
解析: A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的统一性;B错误:组成不同生物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C错误:C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但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D错误: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不是蛋白质,而是水、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八种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
答案: A
2.下列哪一实例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A.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D.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
答案: B
3.(2017·济宁市第一中学第一次检测)水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代谢强度就越大,抗性也越大
B.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均可产生水
C.相同质量的糖类、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生成水最多的是糖类
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
解析: 自由水比值大抗性弱;细胞核可以产生水但不是细胞器;脂肪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水多。
答案: D
4.(2017·蚌埠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
B.核糖体、线粒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有水生成
C.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由m个氨基酸构成2个环状多肽,水解需要(m-2)个水分子
解析: 水参与生化反应,核糖体上蛋白质合成的脱水缩合、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均有水生成,由m个氨基酸构成2个环状多肽,水解需要m个水分子。
答案: D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切片法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解析: 鉴定脂肪时,是利用染料将细胞内的脂肪微粒染色,而不是整个细胞,因此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结果。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所用的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C、D两项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描述颠倒了。
答案: B
6.(2017·合肥模拟)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不利于抵御寒冷
B.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D.在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有利于降低植物的细胞代谢
解析: 冷害初期细胞呼吸增强,释放能量增多,有利于抵御寒冷;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使细胞呼吸减弱,氧化酶与可溶性糖合成淀粉无关;低温使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答案: D
7.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 20 ℃和30 ℃培养条件下相比较,30 ℃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速率更快,相同条件下产生的麦芽糖更多。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麦芽糖越多显色越明显。斐林试剂本身为蓝色。
答案: D
8.(2017·芜湖一中第二次模拟)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
B.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影响光合作用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
解析: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则不能合成血红蛋白;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Mg2+则不能合成叶绿素,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在食物中加碘是为了补充碘,预防因食物中缺碘而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 C
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
B.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多会引起抽搐
C.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生物体处在不同发育期,含水量基本一样
解析: 水和无机盐不是能源物质;生物体的不同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幼儿含水量远高于成年人;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多会引起肌无力,钙离子含量过少会引起抽搐。
答案: C
10.有关生物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C.在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D.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解析: 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考虑,组成不同生物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每种元素的含量不同。
答案: 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细胞中的相关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非常重要 ②若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则会发生抽搐 ③Mg2+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④Fe2+对人体内结合与运输O2不可缺少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中K+、Na+等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答案: D
12.某同学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则其可能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是(  )
实验
1
2
3
4
检测试剂
双缩脲试剂
试剂A
苏丹Ⅲ染液
试剂B
检测结果
淡紫色
无砖红色沉淀
未观察到橘黄色
蓝色
A.鸡蛋清、斐林试剂 B.鸡蛋清、碘液
C.劣质奶粉、碘液 D.劣质奶粉、斐林试剂
解析: 由检测结果可以推知,试剂A为斐林试剂,试剂B为碘液,实验1和4证明待测物质含有蛋白质和淀粉,因此被鉴定的物质不可能是鸡蛋清。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关于C、H、O、N、P、S在玉米和人细胞(干)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O
C
H
N
P
S
玉米细胞(干)
44.43
43.57
6.24
1.46
0.20
0.17
人细胞(干)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活细胞
65.0
18.0
10.0
3.0
1.40
0.30
(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含量多的是氧元素和________元素,发生差异的原因是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这两种元素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化合物________中。
(2)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新陈代谢作用。
①在秋季收获大豆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___水。如果大豆细胞内水分过多,则会使细胞的________作用加强。
②从上述现象可以推断,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比值变________,则新陈代谢加强。
③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 kg的黄豆能生出5 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变化是________,种类变化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中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________成分较多,此类化合物主要作为________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
(4)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原生质的最重要的化合物,在表中的元素中,这两种化合物的生物元素在组成上最明显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氢 水 蛋白质 (2)①自由 呼吸 ②大 ③减少 增多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代谢中间产物 (3)糖类 细胞壁 (4)蛋白质含S、核酸含P
14.互花米草是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曾被称为“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的最佳植物”。某科研小组以“探究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为课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同一海滩的互花米草幼苗分别栽种于多个沙盆中。
②将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互花米草幼苗平均分成5组,分别每天以0 h、3 h、6 h、12 h和24 h进行水淹处理。
③在处理50 d后,采集整株植株并测定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计算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如曲线甲所示。
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在该实验中,________是自变量,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是因变量。
(2)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互花米草水淹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________水,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植物的代谢能力及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________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在水淹时间为________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
(4)在实验结束时水淹时间为24 h/d的实验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甚至死亡,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小组同时测定K+吸收速率与水淹时间的关系,如曲线乙所示。由图可知,互花米草吸收K+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实验目的可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水淹时间,因变量是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该实验应选用取自互花米草采样地点的海水。(3)由甲曲线可知,水淹3天,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最低,互花米草的抗逆性最强。而在没有水淹时,自由水/结合水比值最高,代谢最旺盛。(4)在水淹时间为24 h/d时,植物因缺氧而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供能不足和酒精毒害。
(5)由曲线乙可知,随水淹时间延长,K+吸收速率逐渐下降,结合(4)的分析,可知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 (1)水淹时间 (2)海 互花米草采样地点 (3)3 0 (4)长期水淹导致互花米草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供能不足、酒精中毒 (5)主动运输
15.(实验探究)由于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因此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同时无土栽培也是确定一种元素是否是植物所必需的元素的最常用的方法。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供作物________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为了验证镍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营养液乙(其他元素均具备)、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等。
②方法步骤(完善表格):
项目
A组(20株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
B组(a.__________)
处理
放入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培养
b.__________
培养
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数天
观察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d.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
③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玉米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镍元素供应不同引起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营养液的配方) 选择
(2)②a.20株同A组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
b.放入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
c.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d.玉米幼苗生长不正常
e.玉米幼苗生长正常
③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镍元素(或含镍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恢复正常生长(或症状消失),则镍是必需元素
课件61张PPT。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5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用法比例、使用方法和反应原理不同( )
3.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过C3、C5形成(CH2O)( )√√×4.自由水在衰老,癌变细胞中含量较少,而在分裂、成熟的细胞中含量较多( )
5.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过程中,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一直增加( )
6.龋齿是由于人体内钙含量过高造成的(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种类
(1)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等。
(2)微量元素:生物生活必需但需要量却很少的元素:
等。
(3)基本元素: 。C、H、O、N、P、S、K、Ca、MgFe、Mn、Zn、Cu、B、MoC、H、O、N2.作用
组成化合物进而构成细胞,如蛋白质、核酸等。
影响生物体的 ,如B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两者具有 。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两者具有 。生命活动统一性差异性鲜重条件和干重条件下,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从多到少的前四种元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 鲜重条件下,由多到少的前四种依次是:O>C>H>N;干重条件下由多到少的前四种依次是:C>O>N>H。二、细胞中的水
1.结合水
(1)概念:在细胞内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2)功能:是 的重要组成成分。
2.自由水
(1)概念:细胞内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2)功能:①细胞内的 ;
②参与细胞内的许多 ;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送 。细胞结构良好溶剂生物化学反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人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高温作业时大量出汗,要喝大量的盐水,这是为了及时补充水分和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三、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主要以 形式存在。
2.功能
(1)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 ;
(3)维持细胞内 。 离子生命活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1.种类与含量
(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是含量,而不是生理作用。
(2)主要元素占人体鲜重比例的顺序依次是O、C、H、N、P、S。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2.生物界的统一性
(1)从化学元素角度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从分子水平角度分析:①所有生物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相同;②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③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相同。
(3)从结构角度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生物体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1.(2017·聊城模拟)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
答案: B 水的存在形式1.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比值高时,代谢旺盛,但生长迅速;比值低时,代谢强度降低,但抗寒、抗旱、抗热等抗逆性增强。2.细胞中水的吸收、产生和利用几种无机盐离子作用的总结
(1)I-: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2)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时患贫血。
(3)Ca2+: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
(4)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5)Mg2+: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 2.(2017·山西师大附中三次摸底)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冬的植物体内水分含量下降,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B.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等在其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
C.用H218O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水、O2、CO2中都会出现18O
D.缺水时,人体感受渗透压变化并主动饮水的过程属于反射,其中枢位于下丘脑解析: 越冬的植物体内水分含量下降,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结合水的比例增大有利于度过不良环境;线粒体、核糖体等在其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中心体在其活动中不产生水;缺水时,人体感受渗透压变化并主动饮水的过程属于反射,其中枢分别位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用H218O浇花草,由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周围空气中的水、O2、CO2中都会出现18O。
答案: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综合考查
除了要记住糖类(C、H、O)、脂肪(C、H、O)、蛋白质(主要含C、H、O、N)和核酸(主要含C、H、O、N、P)的组成元素以外,还要了解教材中提及的一些特殊物质的元素组成和作用: (2017·山东济宁一模)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图2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c,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关
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解析: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的含量高,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
D.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生物的组成元素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血钙高会表现为肌无力症状;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tRNA,其元素组成是C、H、O、N、P。
答案: A细胞中的水及其作用 (2017·西安第一次联考)干旱可以使植物枯萎,人体老化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含水量明显下降,急性肠炎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这些现象说明了生命离不开水。下面与水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比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B.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要脱水
C.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别
D.水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解析: 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
答案: 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最多的有机物各是什么?
提示: 水、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实验步骤]
先根据选材预测实验结果,然后再实验验证,因此本实验属验证性实验。
(1)还原性糖的检测和观察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制、使用方法2.做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3.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1.(2017·宁波检测)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B.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
C.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蓝色
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基本相同解析: 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较多,可以用作鉴定脂肪的材料,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被染上颜色的脂肪微粒。小麦种子含淀粉最多,可以用作鉴定淀粉的实验材料,但需要用碘液来鉴定,呈现蓝色。大豆种子含有蛋白质较多,所以研磨后的样液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而呈现紫色。等质量的种子萌发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含的脂肪最多。
答案: A2.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脂肪鉴定时,花生子叶染色后,没有用酒精洗去浮色 ②蛋白质鉴定时,把A、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 ③还原糖鉴定时,用60℃水浴加热 ④淀粉鉴定时,直接把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⑤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的实验中,直接把重铬酸钾加入到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解析: 花生子叶染色后,没有用酒精洗去浮色会使染液的颜色遮盖脂肪呈现的颜色;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加A液提供酸性的化学反应环境;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的实验中,要先加硫酸,使溶液呈酸性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才能发生反应。
答案: A 1.(2017·河南安阳第一次调研)右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解析: 在细胞鲜重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C,然后是H、N等,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然后是脂质、糖类等。
答案: D2.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B.青蛙和玉米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C.组成血红蛋白、肌球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
D.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某些生物化学反应的原料解析: C是最基本的元素;不同生物体细胞内的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在含量上有区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使得蛋白质具有多样性。
答案: D3.结合下列曲线,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
B.曲线②可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解析: 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由水含量比例以及水的总含量逐渐下降;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说明自由水相对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水分下降,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增高。
答案: C4.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解析: 三种物质的鉴定中,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热。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别呈现砖红色、橘黄色(或红色)和紫色。鉴定还原糖用的斐林试剂的甲液(0.1 g/mL的NaOH)和乙液(0.05 g/mL的CuSO4)是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而鉴定蛋白质用的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加A液1 mL(0.1 g/mL的NaOH),再加B液(0.01 g/mL的CuSO4)4滴。两种试剂的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
答案: C5.某校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打算调查市场上的奶粉质量。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奶粉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牛奶中这种营养成分与NaOH、CuSO4溶液反应呈________色。目前检测技术中,单纯检测奶粉中________元素的含量是无法确定这种营养成分是否达标。因为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在食品检测时提高这一元素的测定值,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危害消费者。(2)奶粉有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之分。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若用______对样品进行检测呈________色,表明它是用淀粉冒充脱脂奶粉;若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对样品进行检测呈________色,表明它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解析: (1)奶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单纯检测氮元素含量无法确定蛋白质含量是否达标。(2)据淀粉与碘液反应呈蓝色,可检测样品是否为淀粉冒充,据苏丹Ⅲ(或苏丹Ⅳ)与脂肪反应呈橘黄色(或红色),可检测样品是否为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
答案: (1)蛋白质 紫 N (2)碘液 蓝 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或红)第2章 第2节
一、选择题
1.(2017·烟台模拟)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有足量的三种氨基酸,则它们能形成多肽的种类最多是27种
B.氨基酸之间的不同,是由基因的碱基排列次序决定的
C.碳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可形成链式或环式结构,在一个十七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D.每种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构成的
解析: 如果有三种足量的氨基酸,则多肽的种类有无数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对于链状的多肽来说,其肽键数等于氨基酸个数减去1,对于环状多肽来说,肽键数等于氨基酸个数。
答案: C
2.(2017·山东省枣庄市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间期
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核糖体内同时存在三种RNA
C.脱水缩合生成的水,其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D.一条90个碱基构成的mRNA作为模板最多能合成由30种氨基酸构成的多肽
解析: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答案: D
3.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 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 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减少1个
A.①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R基团上有5个氨基,N原子共有93个,每去掉一个甲硫氨酸会减少2个肽键,去掉氨基酸后由一条肽链变成了六条肽链,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了5个。
答案: C
4.(2017·江西省红色六校联考)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甲链由21个氨基酸,乙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图中“—”代表的化学键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
D.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分子质量减少了686
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图中“—”代表肽键,它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通过缩合完成的,而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38分子的水,同时形成一个二硫键失去2个氢,分子质量减少38×18+2=686;通过分析肽链分子的结构,不难发现每条多肽链至少保留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氨基(—NH2)。
答案: C
5.某三十九肽中共有甘氨酸4个,现用某种水解酶去除其中的甘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右下图,甘氨酸结构式如左下图)。如将原来多肽与4条多肽总的原子数或结构数进行比较时,会出现下列4种情况中的(  )
①肽键数目减少7个 ②C原子减少8个 ③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④O原子数目减少1个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 据图分析,原39肽中共38个肽键,去掉4个甘氨酸,得到4条多肽链后,共有31个肽键,所以肽键减少7个,故①正确。每个甘氨酸含2个碳原子,故②正确;每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③正确;水解7个肽键需7分子水参与,O原子数增加7个,而每个甘氨酸含有2个O原子,故④正确。
答案: D
6.(2017·西安质检)某多肽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多肽的正确叙述是(  )
A.该多肽水解后可产生5种氨基酸
B.该多肽属于6肽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
C.该多肽的合成车间是核糖体
D.该多肽的分泌不需要ATP
解析: 该多肽中含有4个肽键,所以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属于五肽,B错误。因左起第2、3两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H),为同种氨基酸,所以氨基酸的种类是4种,A错误。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的场所是核糖体,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消耗ATP。所以C正确,D错误。
答案: C
7.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Notch”的蛋白质,它能快速修复受损的脑细胞。下列有关该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为20种
B.合成蛋白质时脱水缩合过程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
C.该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血红蛋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组成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
D.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上密码子数目和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相同
解析: 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密码子数目多于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
答案: D
8.(2017·衡水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的不同种类主要是由②④⑥⑧决定的
B.③⑤⑦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C.该多肽链呈中性
D.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答案: C
9.(2017·福建厦门一模)某50肽中有2个丙氨酸(C3H7O2N),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4个 B.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解析: 1个丙氨酸左右有2个肽键,脱掉2个丙氨酸肽键数目减少4个。该过程得到3条短肽链和两个游离的丙氨酸,3条短肽链增加了2个氨基和2个羧基,两个游离的丙氨酸增加了2个氨基和2个羧基,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增加的氨基、羧基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增加了12个和8个,又因为水解过程肽键减少4个,减少了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所以,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
答案: D
10.如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54个氨基和154个羧基
C.该分子空间结构的形成与—S—S—等化学键无关
D.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答案: B
11.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个肽键
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解析: 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水分子数为N—3,含有N—3个肽键。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条数=3。
答案: C
12.下图表示细胞内的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X是N元素,Y是N元素和P元素
B.过程①②均有水的生成
C.A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C1中的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
D.过程③④合称为基因表达,发生在核糖体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7·江门龙岩模拟)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代表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Y代表的主要化学元素是________。
(2)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中,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
(3)物质A决定物质B的合成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4)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里,再加入下列几种有机物,模拟化合物B的合成。
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其中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原料合成化合物B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B物质具有多种功能的原因是B具有多样性。B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在于:
①从b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和P N (2)糖类(糖类和脂肪) (3)转录 翻译 (4)细胞质基质 ①④⑤ (5)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②DNA的多样性(或不同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14.根据下图所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分子中有________个肽键,该物质水解时需要________个水分子,该化合物是________肽。
(2)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那么该化合物的分子量应该是________。
(3)该化合物在消化道被消化后的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
(4)合成该化合物的场所是________,控制该化合物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5)某蛋白质含n个氨基酸,有m条肽链组成,该蛋白质含氧原子数至少为________个。
解析: 解答该题时可以根据R基的数目或直接看肽键的数目;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答案: (1)2 2 三 (2)384 (3)主动运输 (4)核糖体 36 (5)n+m
15.(实验探究)(2012·南昌模拟)2009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了“东方牌”系列奶粉为不合格产品,经查,该系列奶粉是用80%的麦芽糊精和20%的奶粉简单勾兑而成。由于含有大量糖类物质,而蛋白质含量低,婴儿喜欢吃却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营养。
请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劣质奶粉中含有大量还原糖,如果用斐林试剂鉴定,则该试剂与待测样液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后,还必须经过________处理,预计试管中混合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鉴定劣质奶粉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3)评价奶粉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是看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缺乏则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赖氨酸是否也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呢?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请补充并完善他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材料和用具:2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幼年大鼠、分装在不同试剂瓶中的20种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秤、天平等。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①配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配制成食物A(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成食物B。
②分组:将20只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量其体重。
③饲喂:甲组每天饲喂适量的食物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实验结果(营养状况和体重)
实验结论
解析: (1)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其颜色变化表现为由蓝色变成砖红色。(2)鉴定蛋白质的有无用双缩脲试剂。(3)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若动物缺乏,将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因此,要证明赖氨酸是否为必需氨基酸,应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由20种氨基酸配制成的食物A(对照组);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对甲、乙两组大鼠分别饲喂等量的食物A、食物B。分别测量两组大鼠的体重,计算体重增加量。若两组大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则赖氨酸不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若乙组大鼠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甲组大鼠正常,则赖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答案: (1)水浴加热 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2)双缩脲试剂
(3)实验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当动物缺乏必需氨基酸时,就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 实验方案:①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0种氨基酸 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 ③乙组每天饲喂与食物A等量的食物B。两组大鼠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④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见下表:
实验结果(营养状况和体重)
实验结论
若两组大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
赖氨酸不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若乙组大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症状,甲组大鼠正常
赖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课件59张PPT。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m>n),这些氨基酸缩合成一条多肽链,氨基数为m-n( )
2.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
3.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4.每个氨基酸分子都是只含C、H、O、N四种元素( )
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
6.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在内质网中形成的( )
7.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 )××√√一、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组成元素: 。
2.种类:约 种。
3.通式: 。C、H、O、N204.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 和一个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 上。
不同导致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羧基碳原子R基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哪里?
提示: 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合成场所: 。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方面:氨基酸的 的不同。
(2)肽链方面:肽链的 。核糖体氨基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水解时不耗能,是在蛋白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蛋白质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分别是多肽、氨基酸。①—E ②—C ③—A ④—B ⑤—D1.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加以理解:
(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
—○—○—○—○—○—○—
(2)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
—□—□—□—□—(3)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 —○—□—○—□—○—
(4)空间结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不同。
多肽与蛋白质的区别1.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则此多肽中含有的氨基、羧基、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A.3、3、2           B.4、3、3
C.2、2、2 D.3、4、2
答案: C2.(2017·西安名校联考)如右图所示,物质甲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乙是一种淋巴因子;物质丙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丁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乙、丙、丁的结构多样性只与a有关
B.控制甲、乙、丙、丁合成的物质是核糖核酸
C.物质甲、丁分别为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D.物质乙、丙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解析: 甲(胰岛素)、乙(淋巴因子)、丙(抗体)、丁(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控制甲、乙、丙、丁合成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淋巴因子和抗体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 D1.氨基酸数、肽链数、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之间的关系
(1)形成一条肽链时: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1
(2)形成n条肽链时: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n
2.氨基、羧基、原子个数与肽链、肽键的关系
(1)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2)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3)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
(4)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水数
(5)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的总数-2×脱水数
3.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关系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4.氨基酸与相应DNA、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1.只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和羧基才参与形成肽键,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2.由n个氨基酸形成一环状肽,则形成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3.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和羧基位于R基上。3.(2017·石家庄二模)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C.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D.在细胞中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至少需要基因中36个碱基解析: 构成该多肽的3种氨基酸都只含有1个氨基,从其分子式中共有6个N原子可知,该多肽是6个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5个水分子后形成的。6个氨基酸羧基的氧原子有12个,脱水后剩7个,而该多肽分子中共有13个氧原子,则其余6个氧原子来自3个谷氨酸R基中的3个羧基。由于该多肽有6个氨基酸,其中3个是谷氨酸,故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4个游离的羧基。该多肽为六肽,合成中至少需要基因中36个碱基。
答案: C 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
蛋白质多肽链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多肽需经“内质网”或在细胞质基质中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
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最后“加工、分类与包装”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解析:
答案: 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在哪里形成空间结构?
提示: 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形成空间结构。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有关计算
(1)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
(2)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
知蛋白质中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 (2017·安师大附中测试)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解析: 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即800-2=798;氨基数=氨基总数-肽键数,即810-798=12;羧基数=羧基总数-肽键数,即为808-798=10。
答案: B 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52个肽键 ②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③从图2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羧基 ④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及相关计算。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其中一条由21个氨基酸组成,另一条由30个氨基酸组成,即共有51个氨基酸,故该蛋白质中应有51-2=49(个)肽键。图2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基,③⑤⑦是肽键。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再加上图2中的⑥⑧上的羧基,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羧基。每个氨基酸都是由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决定的,控制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
答案: A 生物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
1.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或已知影响因素所造成的结果的一组实验;而实验组通常指某种自变量的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未知,需要人为探索的一组实验。对照组能帮助人们排除无关变量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与实验组对照有助于得出真实可信的结果或结论。2.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设置两组实验,其中施加实验变量(要研究的因素)处理的为实验组,常态或未施加实验变量(要研究的因素)处理的为对照组。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有无。一般验证性实验采用空白对照。
(2)相互对照。设置三组以上的实验,每一组既作为实验组,同时又是其他组的对照。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不同量度(或类别)。一般探究“××最适(佳)条件”的实验采用相互对照。(3)自身对照。实验组、对照组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即实验处理前的为对照组,处理后的为实验组,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处理与否,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4)条件对照。增设了与实验变量无关的一组实验。常结合空白对照进行,具有反证或加强作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1)实验步骤(请填充表格空白处)(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答案: (1)②5滴无水乙醇 ⑥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 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①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
②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 1.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中肯定含有S
B.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C.①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解析: A表示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其基本元素是C、H、O、N,不一定有S元素。C是肽键,一条多肽链中,肽键数量比氨基酸少1。①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该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
答案: C2.下面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上这三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
B.将这三种氨基酸(足量)置于适宜条件下,经脱水缩合可形成三肽化合物最多有27种
C.甲是最简单的氨基酸
D.从上式可看出,只要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答案: D3.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分子式为C62H105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数目是17个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D.如果有足量的3种氨基酸甲、乙、丙,则它们能形成三肽种类最多有6种解析: 结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A正确;一个肽键只含有一个N原子,根据N原子守恒,可知B正确(但要成环);缩合时形成的水,其中的H,一个来自—NH2,一个来自—COOH;三种氨基酸最多能够形成的三肽有3×3×3=27种。
答案: D4.(2017·长沙一模)有关下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2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失去水分子125个解析: R基中羧基数为15,蛋白质羧基总数为17,肽链一端的羧基数为2,即有2条肽链。
答案: A5.(2017·衡水模拟)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
B.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等元素,且具有催化功能,可以推断此物质为蛋白质
C.蛋白质中有些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具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抗体与受体都具有专一性
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而这种改变一定是不可逆的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的功能特点及空间结构改变的不可逆性。
答案: C6.(2017·山东实验中学期末)下图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关系,其中a、b表示有机小分子物质,A、B、X代表有机高分子物质,虚线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1)b的分子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2)B可分为B1、B2、B3等,其原因是:从b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在催化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时所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和________。(3)与合成B3有关的A片段在人体的肝细胞中是否存在?________,原因是每一个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3是由574个氨基酸、4条肽链组成的,在形成1分子B3的过程中,共脱去________个水分子。解析: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种类、数目以及排列顺序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特异性。m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n条肽链,脱去水分子数目为(m-n)个。
答案:
(2)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高效性 专一性 (3)存在 都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4)570第2章 第3、4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解析: 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组成DNA与RNA的碱基有3种相同。鉴定DNA用甲基绿染色剂,鉴定RNA用吡罗红染色剂。
答案: C
2.(2017·青岛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 ②麦芽糖、乳糖、蔗糖的组成中均有葡萄糖 ③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也具有还原性 ④多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故①正确。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故②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故③错。淀粉、糖原分别是植、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而纤维素属于多糖,但不是储能物质,故④错。
答案: A
3.(2017·河北衡水调研)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五种
B.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C.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D.幽门螺杆菌体内含化合物m共四种
解析: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五碳糖组成了核苷酸b,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可代表核糖,也可代表脱氧核糖。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共含有A、T、C、G、U五种碱基。
答案: D
4.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4种
B.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A具有多样性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的只是图中的①②
D.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的成分
答案: C
5.(2017·赣榆模拟)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用盐酸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吡罗红与DNA结合
解析: 细胞膜能阻碍染色剂进入细胞,质量分敷为8%的盐酸溶液的作用主要是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有关,也与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有关。
答案: B
6.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
B.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所形成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不同
C.E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B的排列顺序不同
D.E是人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7.(2017·忻州一中等四校联考)有关组成细胞的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糖是所有细胞中的二糖
B.少数糖类的组成元素中含有N、P
C.淀粉、纤维素、糖原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糖类是细胞代谢中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 C
8.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葡萄糖、蔗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解析: 图示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继续水解;蔗糖不属还原搪;纤维素不属贮能物质,用纤维素酶可破坏植物细胞壁。
答案: D
9.(2017·本溪模拟)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D.盐酸有利于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解析: 实验中加入8%的盐酸的重要作用:一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二是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故B正确,D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应配成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故A错误。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故C错误。
答案: B
10.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
C.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
解析: 所有的细胞都具有膜结构,细胞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磷脂。乳糖是二糖,不是多糖。固醇中维生素D有利于促进钙、磷等物质的吸收,性激素能促进生物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 B
11.(2017·淮北一中模拟)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
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D.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
解析: 由图可知,A为葡萄糖,E为多糖(植物体内主要是淀粉,动物体内主要是糖原),B为甘油、脂肪酸,F为脂肪,C为氨基酸,G为蛋白质,D为核苷酸,H为核酸。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脂肪产生的能量较多。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
答案: D
12.当前“减肥”和“瘦身”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下列关于减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肥胖是由于脂肪在体内积累过多,为了减肥,应该少吃油腻的食物
B.为了减肥,应该适当运动并且少吃含纤维素等多糖较多的食物
C.脂肪可以在体内氧化放能,为了减肥,应该多运动,以增强脂肪的消耗
D.为了轻松减肥,最好少吃肉类,多吃一点含维生素丰富而含脂质较少的水果、蔬菜
解析: 纤维素在人体消化道中不能被消化吸收,所以不会增加人体内糖的含量。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7·江西师大附中等重点校联考)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过程为______。其产物彻底水解能得到________种不同的物质。②过程所需原料是________。已知mRNA1,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则其对应基因中G和T共有________个。
(3)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此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有关。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________的合成。
(5)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既是蛋白质加工,又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是________,据上图分析可知,细胞对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存在________机制。
(6)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________。
解析: 人体中胆固醇的作用有两种: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和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由图可知,图中①②过程分别为转录和翻译,已知mRNA1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则G和U共18个,则其对应基因中共有60个碱基,因为G=C、A=T,所以G和T共有30个;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此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LDL无法行使其运输作用,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
答案: (1)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转录 6 氨基酸 30 (3)蛋白质 胞吞 流动性 (4)LDL受体 (5)内质网 反馈 (6)增多
14.(2017·福州模拟)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
(4)Ⅲ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
(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________。
解析: (1)葡萄糖是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小麦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可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3)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为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信使RNA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
(5)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最主要是水分的减少,代谢缓慢。
答案: (1)葡萄糖 淀粉 (2)核糖核苷酸 红
(3)RCHNH2COOH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4)决定 (5)水
15.(实验探究)2010年9月28日为第4个“世界狂犬病日”,宣传主题为“共同关注,让狂犬病成为历史”。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引起,人类也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要研制狂犬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现预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请完成以下实验过程:
(1)实验原理:RNA遇吡罗红染液呈红色。
还需要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液;
③向B试管中滴加适量吡罗红染液;
④向C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表格并记录实验内容。
(4)预期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②DNA遇甲基绿染液呈绿色
(2)④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
(3)
A
B
C
试剂
甲基绿染液
吡罗红染液
双缩脲试剂
现象
成分
(4)A试管不反应,B试管出现红色,C试管出现紫色反应。说明狂犬病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课件54张PPT。第3、4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m>n),这些氨基酸缩合成一条多肽链,氨基数为m-n( )
2.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
3.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5.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实验( )
6.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果糖是动植物都含有的单糖( )××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元素: 。
2.种类
(1)DNA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少量DNA。原核细胞的DNA位于 ,可以用染色剂 显示其分布。
②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C、H、O、N、P细胞核拟核甲基绿双螺旋结构(2)RNA
分布:主要分布在 中,染色剂 使其呈红色。
结构:一条核糖核苷酸长链。
3.功能: 的携带者,在生物体的 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吡罗红细胞质遗传信息遗传和蛋白质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的不同和含氮碱基的不同。二、细胞中的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
(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直接被细胞利用,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 和乳糖。
(3)多糖: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水解成单糖后才可被吸收。常见的种类有植物细胞中的 ,动物细胞中的 。
3.功能:细胞的 物质。麦芽糖纤维素、淀粉糖原主要能源还原性糖有哪些?可以和葡萄糖相互转化的物质是什么?
提示: 还原性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以和葡萄糖相互转化的物质是肝糖原。①—E ②—B ③—A ④—C ⑤—D1.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组成2.连接方式3.DNA与RNA的比较(1)DNA和蛋白质均存在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别不同物种的依据。
(2)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核DNA相同,mRNA和蛋白质不同。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图示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已知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5种
B.b在细胞核中经缩合反应合成丙C.区分甲与乙的依据主要是组成它们的五碳糖不同
D.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不同,丙一般相同解析: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据此可推断甲是DNA,乙是RNA,丙是蛋白质,a是核苷酸,在人体细胞内a有8种,b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进行;在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DNA一般相同,而蛋白质不同;DNA和RNA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组成它们的五碳糖不同。
答案: C2.(2017·内蒙古第一次模拟)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 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 ③B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可能导致生物膜的功能不同
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 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B1.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多,放能多,产生水多。
2.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是由肽聚糖构成的。因此能否被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是区分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据之一。脂肪与脂质、脂质与磷脂、固醇与胆固醇关系
脂肪只是脂质中的一类物质,脂质除包括脂肪以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脂肪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脂质的元素组成除C、H、O外,有的还有N、P。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的一种。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3.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乳糖、淀粉是叶肉细胞内的重要糖类物质
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常被用做检测脂肪的材料
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D.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但要现用现配
解析: 叶肉细胞中不含乳糖;花生种子中也含蛋白质;对蛋白质的检测需用双缩脲试剂。
答案: C 核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核酸在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解析:
答案: B 1.两个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什么键连接起来?
2.遗传信息只是存在于DNA上吗?
提示: 1.磷酸二酯键。
2.不是,DNA、RNA上都有。三种有机物作为细胞中能源物质的辨析
(1)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供能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其他还有动物细胞中的糖原、植物细胞内的淀粉。
(3)在氧化分解中,由于三大有机物的含氧量不同,需氧量也不同。脂肪含氧量最少,需氧最多,产生的能量也最多。 (2017·山东烟台一模)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
解析: 动物、植物都能利用葡萄糖。此生物能将植物细胞中的淀粉转化为动物细胞的糖原,所以一定是动物。
答案: C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共有5种核苷酸
B.图乙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小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解析: 图甲中有8种核苷酸,图乙所示化合物中含有核糖,小鼠体细胞内不可能有蔗糖。图丙可表示脱氧核苷酸,也可表示核糖核苷酸。
答案: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实验步骤、结论]1.几种液体在实验中的作用
(1)0.9%的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2)8%的盐酸: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
(3)蒸馏水:①配制染色剂;②冲洗载玻片。
2.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混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要现配现用。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染色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答案: B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能运用的原理是(  )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可以说明DNA和RNA的分布解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依据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时,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吡啰红可将RNA染成红色。
答案: C1.(2017·内蒙古第一次模拟)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如果要构成ATP,只要在①位置上加上2个磷酸基团即可
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解析: ①是磷酸基团,②是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2种),③是含氮碱基(共有A、G、C、T、U 5种)。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一方面②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②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②是核糖;另一方面③的种类不同,脱氧核苷酸的③有A、T、G、C 4种,核糖核苷酸中的③有A、U、G、C 4种。要构成三磷酸腺苷,不仅要在①位置上加上2个磷酸基团,而且②是核糖,③是腺嘌呤。
答案: D2.(2017·合肥八中第三次段考)如图表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和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的种类约有20种,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呈紫色
B.细胞中b的种类有5种
C.成分A在细胞内形成时,需要B的参与
D.A、B只存在核糖体中
答案: C3.下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取决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解析: 根据有机物的主要功能,可以推断出M1、M2、M3、M4依次表示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比糖类耗氧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产生不同的mRNA,合成出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m3是指氨基酸,组成核酸的m4是指核苷酸;不同的核酸在结构上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 B4.(2017·山东临沂一模)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它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解析: 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单位;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答案: B5.在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人体细胞中,单体a的种类有4种
C.图中仅①②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具有多样性 解析: 根据图中A到C的信息流动: ,
可知道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C表示蛋白质,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人体细胞中组成DNA的单体a——脱氧核苷酸有4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具有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
答案: C6.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请在图中横线上写出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
(2)D为________,它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从b分析是由于______,从A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④反应过程为____________,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5)染色体是________的主要载体,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用________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解析: 从染色体的组成和图示物质关系上分析,A是DNA,E是蛋白质。相应a、b分别表示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②③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D表示mRNA,B表示多肽。(1)组成DNA的元素有C、H、O、N、P,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C、H、O、N等。(2)RNA彻底水解,可得到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A、U、G、C)。(3)蛋白质具有多样性,从氨基酸的角度分析,与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此外,也与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角度分析,是由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4)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设肽键数为x,则r·(x+m)-18x=e,得x=(e-rm)/(r-18)。(5)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答案: (1)N、P N (2)mRNA 磷酸 核糖 碱基 (3)组成B的b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组成A的a排列顺序不同
(4)脱水缩合 (e-rm)/(r-18) (5)基因(遗传物质) 甲基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