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杭州文澜中学 胡柳蔚
第三节 力的存在
马山镇中学 冯敏
1组:用两个手指夹住科学课本,并尽可能抬高手臂;
2组:同桌两位同学掰手腕(注意安全);
3组:双手相对放于胸前,并相互挤压;
4组:与同桌单手拉起,并呈拔河状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友情提示:
可选用你身边的器材:橡皮圈、弹簧、橡皮泥、磁铁、矿泉水瓶、回形针
请你想办法证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运动员做了哪些动作,产生哪些效果?
人推车
姚明盖帽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
80千米/小时
40千米/小时
50千米/小时
50千米/小时
练一练
你能举例证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吗?并指出是运动速度大小还是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触而产生
你能否用实验来证明?
探究实验:观察右图,你有几种方法得到右图的效果?
A、红球不动,绿球压向红球
B、绿球不动,红球压向绿球
C、两球同时向中间压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压
红 球
绿 球
压
1、生活中,打鸡蛋时,往往在碗角敲一下,为什么鸡蛋壳破碎了?
2.汽车撞在树上,为什么反而自己受损?
火箭向下喷燃气,给燃气一个向下的力,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燃气就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力,使火箭上升。
作用效果
力
形变
改变运动状态
改变速度大小
改变运动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回顾新课内容:
一开课让学生感受力的游戏。(每组应该做什么,给学生稍做解释)在做游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肌肉在用力,比较酸痛。
师:对于我们祖先来讲,他们最早感觉力是从肌肉的紧张程度上来感觉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直接通过肌肉的紧张程度来感受力的,比如风吹树枝变形,铝板变成铝锅等现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力的存在,这是因为物体受到力以后会产生相应的结果,通过观察这些效果我们可以确认力是存在的。这种根据某种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事物的存在的方法,在科学中是比较常用的。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课本中的三幅图画,从这几幅图画中你能看到力的存在吗?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说的时候,可在黑板上写关键字:压弯、凹陷等)
生:……
师:你能看到它们的共同点吗?
生:发生了形变。
师:说明力的其中一个作用效果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接下来请你利用手头的一些工具来展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教师左手拿可乐瓶,右手拿玻璃瓶,双手一起用力)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生:……
师:杯子也会发生形变,但是这种形变很微笑,那大家能不能想想办法将这种形变放大。
生:……
师:我现在做了一个装置,上面插了一根玻璃管,你们说这根玻璃管是细点好还是粗点好?
生:细点好(可以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来判断玻璃瓶是否发生形变)
师:这里我们用到了一种将微小形变放大的方法。大家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被我们所忽略的微小形变?
生:平时走路时,地面的形变十分微小,被我们忽视掉了。
师:大家想一下,力除了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外,力作用在物体上还能产生哪些效果?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观察运动员做了哪些动作?产生了哪些效果?
生:动——静、静——动(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两者统称运动状态的改变。
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师:分析两辆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吗?
生:都有。甲改变的是速度的大小,乙改变的是运动方向。
师:练一练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并说明是速度大小的改变还是运动方向的改变?
生:……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那不接触的物体间可否产生力的作用呢?
生:有
师:拿出指南针同极慢慢转一圈,并未接触,大家会发现,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存在。大到宇宙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存在。
生:地球绕太阳转,虽然不接触,但是也有力的作用。
师:再做小车的实验(先不接触)。问:有没有力的存在?你能看到什么现象?(这个例子也能够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有力的作用)
师:接下来让这两辆小车接触,左手放开,左边的车会后退。同时右手放开,右边的小车也会向后退;同时将两只手放开,两辆小车同时向后退,为什么呢?这说明A对B有力的作用,使B后退,B对A也有力的作用,使A也后退。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观察P52图2-34问要达到图上的这种效果,你觉得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A、左球不动,右球压向左球B、右球不动,左球压向右球C、两球同时向中间压
师:生活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鸡蛋打烧杯:鸡蛋对烧杯有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烧杯对鸡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鸡蛋发生了形变碎了。
师:解释P52图2-35和2-36
生:图2-35导弹对气体有一个向下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气体对导弹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使导弹升空。图2-36汽车对柱子有一个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柱子也会给汽车一个向后的力,这个力使汽车撞坏。
师:请同学解释火箭为什么会升空?
生:火箭向下喷燃气,给燃气一个向下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燃气就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力,使火箭上升。
师:请你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生:用力拍桌子,手会感到疼。
师: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知识上的收获,学到了哪些方法?
生:……
课前预设 评价目的 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通过有目的的评价来改进教与学,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内容 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力的存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更要让学生体会一些学习科学的方法。
评价方式 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让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科学的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素质,最终发展个性。对于基础学业不太好的学生在某次回答中大胆创新、有明显的进步;或某次实践中有较强的能力等等,这些闪光点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把它们挖掘出来,表彰他们的闪光点。
课后反思 情境描述 学生在回答地空导弹为什么会升空的原因时,学生由于紧张回答无法进行下去。做为老师鼓励学生不要紧张。
评价是否有效及原因分析 评价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做为老师这种话语并不会给学生在思维的形成上带来很大的帮助,反而让学生更显紧张,影响其思路。评价语言比较单一低效。
新的改进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紧张使得思维比较混乱,无法回答下去,做为老师可以给予相应的知识点的引导,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使其语言表达变得完善,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