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7 13:4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
A.推行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D.实施了“一五’’计划
2.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的建成投产,表明 (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B.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C.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4.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探索计划经济发展道路。其实施的历史条件是 ( )
A.轻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C.农耕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D.经济已得到恢复和发展
5.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泽……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英语、法语等语种的翻译只占3%一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五四运动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7.《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9.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
A.工业化 三大改造 合作化
B.“大跃进” 人民公社 公私合营
C.“文化大革命” 合作化 土地改革
D.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0.为加强西藏同各地的交往联系,在“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运输路线不包括 ( )
A.川藏公路 B.青藏公路
C.新藏公路 D.青藏铁路
11.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 )
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2.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B.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
D.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3.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合作化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4.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5.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中有一段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6.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次改革的主要行业有 ( )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18.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小农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消灭剥削阶级,建立公有制
19.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族自治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
B.能够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C.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D.能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0.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 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 )
A.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开始建立
D.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21.俞可平在《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写道:“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其中“根本政治追求”的根本体现是 (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制度
23.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D.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4.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上海一个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对该资本家的改造方式是 ( )
A.参加生产合作社 B.没收资本
C.实行公私合营 D.成立股份公司
2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 )
A.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4分)
(3)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5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 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4分)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4分)
(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4分)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5分)
18.(15分)荣毅仁,中国著名的民主人士,被陈毅称为“红色资本家”。追溯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可归结为“创办—发展—衰落一再发展”的轨迹,这一轨迹也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图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纺织品也在中国大量倾销,荣氏企业(主要生产面粉和棉纺织品)陷入困境,他们多次向国民政府请求帮助都没有结果……荣氏企业损失了总资产的35%。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你判断,这幅示意图反映出荣氏家族企业在1914-1919年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4分)
(3)荣毅仁接受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迎来了荣氏企业的再发展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4)通过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谈谈你对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认识。(2分)
29.(5分)阅读下列材料: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l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l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l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2分)
(2)有人说“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D 2.D 3.A
4.D(点拔:从时间“1953年’’可以看,A、B、C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
5.C (点拔:从题意可以看出从事工程技术、俄语翻译的人员所占比例比较大,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可知是“一五”期间,得到苏联的支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6.A(点拔: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公布的。)
7.B 8.D 9.A
10.D(点拔:“一五,,期间修建三条公路到西藏,青藏铁路是改革开放后修建的。)
11.A l2.B l3.A l4.B l5.D
16.B(点拔: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官僚资本直接没收为国有。)
17.D(点拔:“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8.A l9.B 20.A 21.B 22.B
23.B(点拔:我国三大改造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4.C(点拔: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
25.A
26.(1)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
(2)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反对任何霸权。
(3)我们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侵略之苦。
27.(1)1954年。
(2)实行赎买政策。
(3)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1)迅速发展。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2)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比较落后;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较发达。
(3)赎买。公私合营。
(4)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9.(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不同意。“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