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都知道生物是能够适应环境的,为了适应环境有各种不同表现。
2.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3.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在观察现象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使用温度计
情感目标: 5.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6.体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重点
1.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生物适应的普遍性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二) 难点
沙土加热实验,探究生物适应的理由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录象: 昆虫的保护色3. 实验器材:灯,干沙子,温度计6支,烧杯
四、教学安排
课时:1 课时
教学设计:
设疑:提问→实验→讨论、归纳,再设疑→讨论、分析→归纳
五、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引入: 数青蛙游戏。
述: 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色彩相似,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引出今天的课题:生物的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展开: 播放动物适应性特征的动画。
问: 这些动物通过什么方式适应环境的?
学生讨论
讲解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适应特征。
练习巩固
过渡: 动物的适应性的特征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适应特征,其实植物也不例外。
给出骆驼刺和青菜,学生分析,得出生物适应的普遍性。
述: 每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他的适应方式也不一样,许多生物的行为也反映出他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有趣的现象:白天,沙漠中的蝎子钻沙现象。
用科学探究法来探究。
具体做法:
学生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难度较大,阅读课本的活动)
干细沙的温度/℃ 湿泥土的温度/℃
光照时间 0分钟 5分钟 0分钟 5分钟
表面
3厘米
6厘米
教师演示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5分钟,所以我再提问,合理利用时间。
1、 这里的干细纱、湿泥土和灯泡模拟什么?
2、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得出数据,学生分析
指导:同一深度,温度随光照时间如何变?
相同的光照时间,温度与深度有什么关系?
相同的条件,干细纱与湿泥土有什么不同?
从而等出蝎子的适应性行为
质疑:是不是生物都能完全适应环境生存?
练习-------得出适应的相对性
小结:对以上生物分析,生物的适应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过渡:
生物和环境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生物如果突然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环境。
辩论能否将苍蝇灭绝。
得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然后给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分析原因。
我们该采取什么行动来保护生物。
补充知识:温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生物多样日。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