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陈情表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险衅( ) ②闵凶( ) ③愍臣孤弱( ) ④祚薄( )
⑤期功强近( ) ⑥茕茕孑立( ) ⑦逋慢( ) ⑧矜育( )
⑨洗马( ) ⑩拔擢( ) ?优渥( ) ?盘桓(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舅夺母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抚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沐浴清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辞不赴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急于星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臣之进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不矜名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____________。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一、整体感知
1.实词
(1)通假字
①夙遭闵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零丁孤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四十有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①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以供养无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郡县逼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拜臣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①见
②卒
③薄
④矜
⑤拜
⑥曾
⑦寻
⑧除
(4)词类活用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臣具以表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词
(1)以
(2)之
3.文言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句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5.结合时代背景,推测一下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
6.李密在应召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者,我们应如何看待?
三、技法迁移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
文本回顾] 《陈情表》不事雕琢,感情真挚朴实,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读来感人至深。
技法点拨]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成就了很多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美文。21cnjy.com
如何达到“感情真挚”的要求呢?
第一,我们要选取真实的材料。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我们写话题作文,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所以,我们要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等。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合乎实际,合乎事理。www.21-cn-jy.com
第二,情感的表达方式。矛盾冲突中见真情,“百炼之后始见真”,真情是锤炼出来的,矛盾冲突的双方便是锤炼的大锤。2·1·c·n·j·y
第三,细节描写中绘真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
技法运用] 请写一个作文片断,抒发真情实感,做到以情感人。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险衅(xìn) 陨首(yuán) 茕茕孑立(jié) 除臣洗马(xǐ)
B.期功强近(qī) 矜愍(jīn) 夙遭闵凶(mǐn) 过蒙拔擢(zhuó)
C.床蓐(rù) 日笃(dǔ) 宠命优渥(wò) 猥以微贱(wěi)
D.逋慢(bū) 不胜(shènɡ) 门衰祚薄(zhà) 日薄西山(bó)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躬亲 伏惟 气息奄奄 诏书切峻
B.沐浴 矜育 形影相掉 五尺之僮
C.孝廉 盘桓 矜愍愚诚 奉诏奔驰
D.供养 希冀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3.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二、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1·世纪*教育网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1-c-n-j-y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宠命优渥 宠:恩宠
B.听臣微志 听:听信
C.日薄西山 薄:迫近
D.更相为命 更:交互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 B.①与③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①②③都不同
8.下面四个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三、类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21教育网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21*cnjy*com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来源:21cnj*y.co*m】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处:21教育名师】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 ①醮(jiào):女子出嫁。②烝烝:淳厚的样子。③方:比拟。游夏:孔子的学生言子游、卜之夏,并称游夏。【版权所有:21教育】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 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愍愚诚 矜愍:夸耀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11.下列语句全都体现李密“悲恻动人”的一项是(3分)( )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
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6分)
(1)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8分)
14.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字左右。(3分)www-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①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__②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及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__③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__④__。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__⑤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①xìn ②mǐn ③mǐn ④zuò ⑤jī qiǎnɡ ⑥qiónɡ ⑦bū ⑧jīn ⑨xiǎn ⑩zhuó ?wò ?huán21·cn·jy·com
2.①夺:强行改变。志:守节的志向。 ②爱护并教养。 ③缠绕。 ④清明的政治教化。 ⑤推辞、辞谢。 ⑥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⑦指为官和守孝。 ⑧自夸。
3.(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2)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文本互动
一、整体感知
1.(1)①通“悯”,忧愁,忧伤,这里指令人忧戚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②同“伶仃”,孤独的样子 ③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21*cnjy*com
(2)①不能走路。 不可以。 ②无人主持。 没有主人。 ③优异的人才。 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 ④报答。 a.向上级报告;b.登在报上。 ⑤直到。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⑥申诉,诉说。 说给别人,让人知道。 ⑦私情,谦词。 数量少。 ⑧蒙受。 洗澡。 ⑨催促。 迫使。 ⑩尚书省的属官。 中医医生。
(3)①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看见,动词
表被动,“被”,介词 ②终于,副词 通“猝”,突然,副词
终,副词 死,动词 ③迫近,动词 与“厚”相对,形容词
轻视,动词 ④怜惜,动词 自夸,动词 ⑤呈上,动词 授予官职,动词 ⑥曾经,副词 竟然,副词 ⑦不久,副词 寻找,动词 平常,形容词 ⑧授予官职,动词 台阶,名词 去掉,动词
(4)①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②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③使动用法,使……知道
2.(1)凭借,介词 因为,连词 原因,名词
(2)结构助词,的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结构助词 到,动词
3.(1)被动句
(2)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3)判断句
4.(1)家外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奴仆,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2)我想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老年人,尚且都受到怜惜和养育,何况我孤单困苦,更是不同寻常。
二、深层探究
5.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的现实问题,像文章中所说“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甚至有忠臣不侍二主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次齐桓”的人物,对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皇帝高兴时,则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则臣为君弃之草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时机不宜做官。
6.李密以奉养祖母为出发点,“辞不就职”,有他深沉的思考,既包含他的真实情感,又带有些许明哲保身的影子。祖母“供养无主”是现实,而摆在面前的不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选择背后暗含许多丰富内容。作者从“孝”出发,以引起武帝同情,而关键在于消除武帝对李密这位蜀汉旧臣的怀疑,而李密的选择和陈述无疑是明智之举。
晋朝刚刚建立,地方官吏承认并表彰了李密的孝顺和做事有原则、有才干,体谅了作者的惨苦处境。但皇帝“特下”诏书,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具以表闻”,而且须得委婉、诚恳,为自己进一步申述提供了很好的谈话氛围。而李密最终明确态度“先徇私情,后报国恩”,这是李密选择的明智所在。
至此,李密的选择中,已经包含了“赴任”一意,只不过时间暂缓而已,而且表露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压低了自己,抬高了皇恩。李密“终养”祖母,出自肺腑,动人神魄,合乎晋武帝的“以孝治天下”的主张。同时他对武帝的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溢于言表,宛然适合一个新朝君主所希望听到的降臣的朴实、真切、令人怜悯的语言,怎能不使武帝霁怒为怜、予以怀柔呢!难怪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所以李密的选择合情亦合理,是俊杰之举。
三、技法迁移
略
第2课时 导学与探究
1.C A项“陨”读yǔn,“洗”读xiǎn。B项“期”读jī。D项“胜”读shēnɡ,“祚”读zu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B 掉—吊。]
3.B ①②④为连词,因为;③为介词,用。]
4.C C项早时。A项子/气息,这里指风。B项安慰/哀悼死者。D项私情/少,小。]
5.B A项至于:古义,一般表示时间、处所等所至的范围,相当于“到了”“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C项今年:古义,现在的年龄;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年。D项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或用于求人做事的客套话。]
6.B 听:任,任从。这里指准许。]
7.B ①③怜惜,②自夸。]
8.A 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B、C、D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9.D 矜愍:怜惜。]
10.B A项因为,介词。B项就/却。C项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D项连词,表顺承。]
11.C “悲恻动人”主要表现在对李密祖母以及自己身世不幸方面。]
12.D “实现了夙愿”不当。]
13.(1)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
(2)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不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相比拟(认为他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书说:
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奴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不曾间断和离开过。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看见、内心明白的,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平安寿终。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送至晋武帝,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有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相匹敌,所以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皇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在家去世。
14.(示例)爸爸:今天是您的生日,您却在千里之外为事业、为家人的生计奔波。正因为有您,我才能坐在教室中学习,我一定会像您一样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自己。祝您生日快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编写贺卡词、表达真诚祝福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开放性高,鼓励创新。编写贺卡词要注意用语简明、连贯、得体,运用修辞,注重文采。贺卡词表达祝福情意,多与祥和美好联系,根据具体情境与对象,用语可以轻松幽默,也可以正规庄重。
15.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刀切”的模式 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第2句中“这”复指第1句中的“学生给父母洗脚”,“质疑”也应围绕这一点提出;②说的是文段的中心,本段话的中心是“学校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联系上下文,③处应填句子的意思为,简单的统一的要求,即“一刀切”的模式;④前说“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后面一句应与“不但”呼应,反向递进,所以应填“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感恩教育必定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据此可填⑤的内容。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