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艰苦创业与一心奉献的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岳麓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艰苦创业与一心奉献的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岳麓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7 15: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艰苦创业与一心奉献的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记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的事迹;理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人的奉献精神。
2.能力目标
学习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王进喜、焦裕禄、雷锋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忘我精申、踏实肯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尽自己的能力帮由他人的优良品德。
重难点感知:
重点: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的事迹。
难点:体会先进模范人物的情怀和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收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模范人物。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墙壁上的铮铮誓言、泥浆中的人体搅拌机,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建设中的奉献精神,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国家的建设、发展,不顾生命,玺我工作,才使我们迎来了今天的崭新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艰苦创业与一心奉献的时代精神》
讲授新课:
一、“铁人”王进喜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石油状况如何呢?为改变这种石油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多媒体展示“l960年,大庆油田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图片)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看到公共汽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汽车只能烧煤气。”这话使身为石油工人的王进喜深受刺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仅建成了3个小油田,国内的化工产业和生活用油,基本上依赖于“洋油”的进口,被西方国家嘲笑为“贫油国”。
为改变我国的这一落后状况,1960年,中共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在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国家从玉门、新疆、青海等地和一些石油厂矿、院校,抽调几十支优秀钻井队和数万名工人、科技人员,参加会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落后:状况,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石油勘探开发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决策。)
2.王进喜是如何带领工人进行石油大会战的?
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王进喜和队友们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方法运送钻机用水,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发生井喷险情时,他带领队友奋不顾身,跳进水泥浆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奋战数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他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环境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被誉为“铁人”。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
3.应该怎样评价王进喜呢?我们应该学习王进喜的什么精神?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王进喜
王进喜是为国家分忧解难的英雄模范。“铁人精神”既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1962年.焦裕禄被派到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兰考县正面临什么困难?
兰考地处豫东黄河故道,常年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之患。在这最困难的时候.焦裕禄受命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2.为了治理兰考县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之患,焦裕禄是怎样做的?
焦裕禄站在泡桐树旁
焦裕禄决心治理“三害”,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对人民群众,他更是满腔热情、无私奉献。
3.焦裕禄后来身患肝癌晚期,仍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兰考人民为什么像悼念自己的亲人一样悼念焦裕禄?
材料一“我们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累死的呀!困难时期你为俺贫民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我的奋斗》第三部“黄沙热泪”
材料二 1964年5月.焦裕禄逝世,年仅42岁。他的遗体运回兰考下葬那天,街上人山上海,街边树枝挂满了布条,上万群众披麻戴孝等候棺木到来,当棺木出现时,群众不顾一切地冲上去齐刷刷跪倒在地。在棺木前的人们退一步,磕一个头;有群众围起人墙,甚至跳进地穴,不愿他下葬。最后,没动一锄一铲,是兰考人民用手中的黄土将焦裕禄与兰考大地融为一体的。
教师讲解:1964年5月,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他安葬在兰考,看着后人把沙丘治好。兰考人民深情地说:“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去世之后.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切实感受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他那种心系百姓、甘当公仆的精神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三、“向雷锋同志学习”
1.雷锋出身贫农,7岁就成了孤儿,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雷锋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l960年应征人伍后,由于表现突出,雷锋多次立功受奖,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处处做好事,不计个人得失,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雷锋逝世后,毛泽东发出了什么口号,使社会各界掀起了持久的学习雷锋的热潮?
1962年8月,雷锋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2岁。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来,3月5日被定为全国“学雷锋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雄模范事迹,向我们展示了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他们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井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版块:“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向雷锋同志学习”。三个版块都使用了历史图片资料,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学生多参与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