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新闻两则 毛泽东新闻知识新闻又叫消息。
新闻的六要素(与记叙文的要素一致):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1、用事实说话;2、及时性;3、简明性。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 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高度概括主要事件。
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扼要揭 示核心内容。
主体:对导语作具体、详细的阐释。
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结束的一段或一句话。}(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不出现。)电头: 放在导语之前的一句 话,格式为“……电”。 主要内容:交代报社名称,报道时间,报道地点。 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有关国家的主要通讯社新华社 -------------- 中国
美联社、合众社 ------- 美国
塔斯社 -------------- 俄罗斯
路透社 -------------- 英国
法新社 -------------- 法国
共同社 -------------- 日本什么是“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消息这种体裁最基本、最有效的结构形式。
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最前面。
“倒金字塔”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实践尝试阅读两则新闻,指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指出两则新闻的电头。字词积累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高屋建瓴( ) 锐不可当( )
击溃( ) 歼( )灭
要塞( ) 阻遏( )
二十八宿( ) 绥( )靖( )
阌( )乡 逃窜( )
鄂豫皖( ) 襄( )阳
杜聿( )明 荻( )港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探秘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继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将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2日2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问题探究主体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概括层意。
中路军渡江情形。
三层 西路军渡江情形。
东路军渡江情形。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在文中画出议论语句,指出其作用“此种情况……不起丝毫作用。”
作用:分析“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三路大军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来叙述?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和中路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和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语言探究分析下列加粗词语的作用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歼灭及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探秘本则新闻发表于1949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本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层次划分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问题探究这则消息把背景和结语交代的比较清楚,而主体部分却被淡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由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想借南阳解放之机告知解放区军民,我军形势一片大好,蒋军政局已无法挽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交代南阳在军事上重要的背景和我军一年多取得战绩的状况及瓮中之鳖的形势。这些背景资料代替了主体,更能激发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拓展与运用在报纸或校园网上找两子则新闻,指出其标题、导语和主体。
写一则校园新闻。再 见课件制作:易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