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第2节 液体的压强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为什么深海的与捕上来会死?甲乙丙甲乙两图说明:
,
丙图说明:
。
把丁放入乙中后的现象说明说明? 观察与思考:为什么?丁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总结结论:方向?深度?密度?二、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用控制变量法压强计 橡皮管金属盒橡皮膜如果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变形,U行管的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
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3)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器材: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刻度尺b.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c.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回答前面的问题[例1]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都置于水平桌面上,分别倒入水和酒精,并使两种液体液面相平,则液体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 F乙。<<液体压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练习1】如下图所示,三个形状体积都不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盐水、水和酒精.三个容器内液体的高度相等,三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无法判定.
【练习2】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如何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思路:设想在液面下有一深度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计算这段液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压强公式。S理想模型法●1、这个液柱的体积:V=sh2 、这个液柱的质量:m=ρv=ρSh3、这个液柱对平面的压力是:F=G=mg=ρgsh4、平面受到的压强:公式推导步骤:液体公式的理解和应用P——液体在任一深度的压强 (Pa)
ρ——液体的密度 (Kg/m3)
g——常数 9.8N/kg
h——深度 液体内部某一位置到上面
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m)P=ρgh使用注意点:(1)h 指的是深度。即从液面到所研究点的竖直距离
(2)使用时单位要统一
(3)只适用于液体产生的压强区分深度和高度深度:液体内一点到上面自由液
面的竖直距离。高度:液体内一点到下面容器底的
竖直距离。A点的深度和高度分别是多少?7mA.27m24m液体压强例2: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中,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000多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这么大吗?假设脚背面积约为1.3×10-2m2,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为60kg,请通过计算回答:上面的说法中,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多少人所受的重力?(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 -2G=mg=60kg×10N/kg=600NP=ρgh= 1.0×103kg/m3× 10N/kg×7000m=7×107paF=pS=7×107Pa×1.3×10-2m2 =9.1×105N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个容器里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连通器连通器的应用-过路涵洞自动喂水器喷泉生活中的连通器 连通器上各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什么总是相同的?从液体压强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有一个容器的液面比别的容器高,那么· · · · · · ·应用:船闸《液体的压强》
教材分析
先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思考,然后由一些实验现象说明液体由于具有重力和流动性对底部与侧壁有压强,然后引入测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来探究是否有压强,及液体的压强与说明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2、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
器材:准备下面的器材和一个装有水的大桶,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泡制盐水
教学过程
由生活中一些现象:河坝上窄下宽的形状,深海里的鱼打捞上岸就死去,潜水服深度不同承受的压力的能力不同,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水是不是对这些物体有压力,有压强。
然后再用演示实验现象证明的确对底部与侧壁有压力由于压强。
1)演示实验:
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面上,水在桌面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又将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空圆筒放入水中,发现橡皮膜向上鼓说明什么?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然后提问液体内部的压强由怎样的特点呢?猜想,设计实验等。在实验前要介绍U形管压强计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反应压强大小。
a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b讲述实验步骤: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c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d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
教师: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
学生: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教师: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教师: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师: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教师:橡皮膜在不同深度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深度越深高度差越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教师: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然后由所得的结论请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点击课件动作按钮)河坝上窄下宽的形状,深海里的鱼打捞上岸就死去,潜水服深度不同承受的压力的能力不同,为什么?
然后在做些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怎么样
3)由固体的压强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建立理想模型由固体压强公式推导得出液体压强公式,
并由公式分析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与所做的实验结论也一样,可见这个公式不仅是计算公式还可以反映影响因素。同时要深入说明一下深度与高度的不同。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