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几千年绵延发展,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对东亚、东南亚文化圈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每一个汉字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汉字书写本身又发展成了一门艺术,这是别的文字无法媲美的,也是汉字的独特魅力所在。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有关汉字的课程内容,要求初中阶段“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中考命题必然要承载课程目标,所以我们看到各地近些年纷纷增加了对汉字文化的考查,有的要求辨析汉字音形义,如北京卷;有些要求规范、工整、美观地书写汉字,如湖北宜昌卷;有的要求赏析历代名家法帖,如湖北恩施卷;有的要求对最新汉字新闻发表看法,如山东威海卷;有的要求思考当下的汉字热乃至汉字面临的危机,如湖北恩施卷。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类题目也角度各异。但只要我们夯实基本功,对祖国文字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就能更好地品味汉字,传承文化。
汉字的演变
至少四五千年年前,汉字已经在这个星球上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当时的世界上,像汉字这样古老的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和玛雅人的图形文字等。但别的古老文字,纷纷湮没于历史的尘烟中。唯有我们中国的文字—-汉字,如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从远古时代浩浩荡荡一直流淌到今天。@
从比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汉字的六个阶段
甲骨文
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的文字。作为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汉字,很多甲骨文字体看上去像比较抽象的图画。它的形体如幼儿手工作品般稚拙,然而就是这可爱的稚拙,闪射出中华民族文明的晨曦。
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是殷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比甲骨文整齐匀称,形体渐渐趋向划一,结构渐趋齐整。看过它之后,我们知道,写字,不仅要技法,更需要力气。
篆书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和金文相近。小篆是秦吞并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笔画粗细一致,形体整齐,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把汉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隶书
早期的隶书称为秦隶,跟篆书非常接近。汉隶的出现,把小篆圆转匀称的线条改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字体结构由长方变为扁平,从而使字形平直方正,同时又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从此方块汉字完全失去了象形意味。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楷书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是东汉末年开始通行的字体。它的特点是规矩整齐,是字体的楷模,因此称为楷书,汉字发展到楷书,字形基本定型,并—直沿用至今。
草书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始于东汉章帝,由隶书演变而来。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字与字之间笔画可以相连,这种字体从东汉末年一直流传到现在,一般所说的草书,便是以今草为代表。到了唐代,今草又发展为狂草,书写快速,但却难以辨认,没什么实用价值。
汉字的特点
形、音、义三位一体
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书写形式,这就是“形”;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读音,这就是“音”;每一个汉字都表示一个同它的字形结构紧密相联的特定的含义,这就是“义”。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形、音、义三者密不可分,紧紧结合。
例如,“麓”字,现代读音为lù,本义是“山脚”,金文写作,篆书写作,字由“林”和“鹿”构成,鹿群生活的树林,可不就在山脚吗?可见“麓”字的字形与字义紧密相连,其读音也源于声符“鹿”。
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给初者带来一定困难,但习到一定阶段之后,习反而变得容易。譬如我们习了“”字,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渔、球、电、法、情、互联”等,而对后来涌现的新词,我们基本上无须重新习,就很容易理解掌握了。
超时空性
汉字的超时空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古今一致性比较强。千年之前《史记》《汉书》,今天我们照样能读。几百年前的《西游记》《水浒传》,我们初中生阅读起来,就跟现在的白话小说差不多。虽然古今读音不同,但字义及写法基本一致。而西方同时代的用拼音文字记录的文献资料,一般就只有专家才能看懂了,因为拼音文字要随词语读音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拼写。
二是具有沟通方言的特殊作用。我们国家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阳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口头上,如果大家都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交谈,就好像同外国人说话,彼此不知所云。但书面上,广东人给山东人写信,甘肃人读福建作家的书,互相之间毫无障碍。根本原因在于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虽然汉语方言众多,但各个方言的语法结构特点是一致的,语素意义差别也很小。
典型语言形式
成语
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凝固成的固定短语。有些成语出自经典典籍,以《论语》为例,区区五百条,就凝固成三百则成语。如“三省吾身”就出自《论语·而》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育人们要常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有些成语源于历史故事,如秦末巨鹿之战时,项羽引兵渡过漳水之后,与秦军主力对战,为了向将士们宣示誓死一战的决心,命令部队将船凿沉,将锅打破,只带三天口粮,于是士气大振,大破秦军,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意思是决一死战,一般用来表达做成某事的决心。“草木皆兵”这一成语源自晋朝时期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傲慢的苻坚没有把晋军看在眼里,当他的前锋被晋军打败时,才慌了手脚,看到对面山上的草木,也以为是漫山遍野的士兵,最终战败。后人用“草木皆兵”形容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样子。
还有一些成语源于寓言故事,如《庄子》《列子》《韩非子》等书中,都包含大量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后来又“结晶”为成语,如“朝三暮四”“相濡以沫”“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相濡以沫”出自《庄子》,是说泉水干涸之后,鱼儿用唾沫相互沾湿,比喻身处困境之时互相扶持。
有的来自于文作品,如“萍水相逢”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出自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浮萍是一种随风飘荡、聚散不定的蕨类植物。“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经过详细的考虑和谋划,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与可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他画竹子非常有名,每次画竹子之前,他已经在心中构思出要描绘的完整的形象。
谚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内容包罗万象,有的是农用谚语,如“小麦要高产,饱施底肥加深翻”;有的是事理谚语,如“打铁需要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的是生活常识谚语,如“早上吸烟,早归西天”。
谚语往往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譬如和下棋有关的谚语就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丢卒保车,弃车保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
有的谚语还有很强的故事性。譬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的就是宋朝一个瓜农王坡,因说话絮絮叨叨,做事婆婆妈妈,人送外号“王婆”。他将西夏的哈密瓜引进中原,他的瓜虽然甜,但因为中原人没见过不敢买,他生意很冷清。情急之下,他的广告意识萌芽,不仅切了瓜,让路人免费试吃,而且逢人就吆喝“这瓜既甜又香,大爷大娘敬请品尝”。后来宋神宗由此路过,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并感慨说:“做买卖就要善于推销,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可?”于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句就流传开来,—直到今天。@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的民间谚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里子”,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有些歇后语也源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姜尚听说文王姬昌尊贤纳士,就特意跑到西岐,在渭水岸边垂钓,他的钓法与众不同,钩是直的,也没有钓饵,甚至钓竿也不垂到水里去。别人觉得奇怪,他回答说“我宁愿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乏他果然钓到了文王姬昌,帮助文王兴邦立国,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他渭水边垂钓的故事,遂成了一条著名的歇后语。
字谜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离合、象征等多种手法创制的。一个完整的字谜,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三部分。如: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打一字)——岛。“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是谜面,谜面通常由简短精炼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歌谣、诗词等组成;“打一字”是谜目,谜目往往对谜底范围和数量起某种限定作用;“岛”是谜底,谜底即猜谜人所应求得的正确答案。
练好基本功
纵观近些年各地中考汉字题,很多出在试卷的“积累与运用”部分,或者要求辨析汉字字音、字形、字义,或者要求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中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日常的积累,平时的基本功。你平常不多翻字典词典,读音就可能咬不准;你平常不注意辨析字形,就容易写错字别字;你平常不认真练字,书写就可能“刀马叉”“鬼画符”。其实,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提高了汉字基本功尤其是汉字书写的要求,要求不仅练习硬笔书法,还要临摹名家法帖,练习软笔书法。所以,我们要多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训练。
知晓汉字常识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初中阶段至少应“取一瓢饮”,知晓一些基本常识,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连绵词、叠音词、双声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四种基本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三美——形美、音美、意美等。对这些汉字文化的常识不仅要知其皮毛,最好还能略懂一二。
留心汉字新闻
近些年,随着汉字文化热的兴起,媒体也热衷报道有关汉字的新闻,尤其是近来大热的各类汉字比赛,如“汉字听写大会”“谜语大赛”“成语大会”等,这类新闻中的素材,引发的时事,往往容易成为中考命题的题材。当然,我们留心汉字新闻,不是抱着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而对汉字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份热爱。
1.【2017届中考贵州遵义卷】综合性习。
在“文采风”的综合性习中,校组织活动小组到民间开展采风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同们收集到的三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什么字体。
第一幅字体:
第二幅字体:
第三幅字体:
(知识链接:字体指同一种文的各种不同形体,如汉字手写的篆书、隶书等)
(2)请你从上题的作品中,选择两幅喜欢的,结合字体特点说说理由。(每幅作品的理由说明限10字以内)
选择:①第 幅,理由:
②第 幅,理由:
(3)活动小组要举办一次民间艺术作品展,需向民间摄影爱好者刘青竹先生借一本名为《苗家文化图鉴》的书,用于展出,借期为一周,借出日期为2017年6月23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组长李轩,请你写一张借条。
2.【2017届中考江苏镇江卷】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3.【2017届中考湖南岳阳卷】综合运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7年端午假期,瑞瑞一家幸福相聚。
瑞瑞:爷爷,您又在练书法啊,刚写的“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甲),“赛龙舟不忠楚风余韵”(乙)是副对联吧。
爷爷:是啊。来,考考你们,上联是什么?
瑞瑞:上联是(1) 。(爷爷点点头)爷爷,书法很难练吧,我也想练书法,您有什么诀窍吗?
爷爷:正好,昨天有个朋友跟我聊了一下练字的事情,你来看看我们的聊天记录。(见图)
爷爷:你这下知道初练书法的方法了吧。
瑞瑞:嗯。练习书法的方法(2)
爷爷:说的蛮全面嘛。咦,伟伟,你最近看了什么书?
伟伟(瑞瑞堂弟):我看了几篇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文章。人工智能可神奇啦,他能当翻译哩,我可以不记单词了。
爷爷:人工智能怎么能代替人呢?
瑞瑞:(3)
爷爷:瑞瑞说得对。伟伟,你千万不要借口人工智能而不记单词哦。
伟伟:知道啦!我有个问题想垂询您……
瑞瑞:打住,打住。你这话有问题,“垂询”改为“(4) ”才得体哦。
(1)上联是
(2)练习书法的方法
(3)瑞瑞:
(4)“垂询”改为“ ”
1.近年来,络新词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量。你了解下列络新词吗?请自选就两个作答。
套路 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2.书法知识。
(1)东晋的大书法家______被称为书圣,他的作品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唐代有两位著名的大书法家以狂草著称,两人皆好酒,痛饮之后挥毫,更添神韵,这两位书法家是_______和______,人称______。
3.综合性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滨江中团委拟开展以“魅力汉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主题班会的开场白。
(2)在“析字”活动中,主持人出示了下面这张卡片,请你回答“言身寸”和“木易”分别代表什么字?
①这事做成了,少不了“言身寸”——《儒林外史》
②请问:您贵姓?回答:免贵,姓“木易”——社会交往用语
4.综合性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有关题目。
【材料一】在东台撤县设市三十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举行“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1000多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胜友,以及我市社会各界代表汇聚文化艺水中心大剧院,重温氧情燃烧的峥噪岁月,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
【材料二】东台杰出乡友、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专门为东台县设市30周年题词(见右)
【材料三】东台,一座 之城,这里,泰东河遗址,开庄遗址,见证了新石器时代的拓荒史诗:一座唐塔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仙风道骨的哲家王艮等共同写就了东台灿烂的文化史。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报道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2)从字体角度看,吴为山的题词“家乡东台美”这一书法作品属于_____。
(3)结合语境,在材料三横线处填补一个四字词语。
东台,一座___________之城
(4)某校小记者准备进行专题采访活动,请从下述对象中任选其一,围绕“东台撒县设市30周年”这一话题,帮助其设计出采访话语。
备访人员:①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西溪景区管委会崔主任。
5.近日,初三正在开展“我心中的大语文”实践活动,你们校也参与其中。
(1)【微标解读】下图四是乡村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标入围作品,请分条说明图形寓意。
(2)【文来风】下面是同们收集到的三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什么字体。
第一幅字体:_______ 第二幅字体:______ 第三幅字体:______
(3)【猜词游戏】在全校猜词游戏比赛活动中,出现了“田忌赛马”这个成语,刚上初一的小明同不了解“田忌赛马”这个成语故事,请你结合统筹方法的思想向小明做一个简要的解说。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校开展了“汉字”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宣传倡议】王旭同以泰州市育才中的名义写了一份倡议书,请你帮他完善。
关于开展“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活动的倡议书
全体同:
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工整、美观地书写汉字,不仅可以令人耳目一新,更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为引导广大同重视汉字的书写,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特向全体同发出“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的倡议:
一、重视书写态度,培养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以及按正确的笔顺、笔画、结构书写的习惯。
二、积极开展“规范汉字书写”评比和展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们,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之美,传承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吧。
2018年1月18日
①请你根据倡议书的格式要求,找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②倡议书中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指出其错误类型并加以改正。
错误类型: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识字】请结合下面两幅图及古文字,在横线上用楷书写出对应的简化汉字。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仿例造句】请仿照画线句子,从“牧、休、采”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汉字作为中华瑰宝,既形体优美,也有丰富的意蕴。看那“明”字,左边的“日”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右边的“月”就像是弯弯的玉钩悬挂在空中,光亮清晰。看那“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几千年绵延发展,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对东亚、东南亚文化圈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每一个汉字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汉字书写本身又发展成了一门艺术,这是别的文字无法媲美的,也是汉字的独特魅力所在。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有关汉字的课程内容,要求初中阶段“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中考命题必然要承载课程目标,所以我们看到各地近些年纷纷增加了对汉字文化的考查,有的要求辨析汉字音形义,如北京卷;有些要求规范、工整、美观地书写汉字,如湖北宜昌卷;有的要求赏析历代名家法帖,如湖北恩施卷;有的要求对最新汉字新闻发表看法,如山东威海卷;有的要求思考当下的汉字热乃至汉字面临的危机,如湖北恩施卷。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类题目也角度各异。但只要我们夯实基本功,对祖国文字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就能更好地品味汉字,传承文化。#
汉字的演变
至少四五千年年前,汉字已经在这个星球上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当时的世界上,像汉字这样古老的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和玛雅人的图形文字等。但别的古老文字,纷纷湮没于历史的尘烟中。唯有我们中国的文字—-汉字,如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从远古时代浩浩荡荡一直流淌到今天。
从比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汉字的六个阶段
甲骨文
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的文字。作为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汉字,很多甲骨文字体看上去像比较抽象的图画。它的形体如幼儿手工作品般稚拙,然而就是这可爱的稚拙,闪射出中华民族文明的晨曦。
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是殷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比甲骨文整齐匀称,形体渐渐趋向划一,结构渐趋齐整。看过它之后,我们知道,写字,不仅要技法,更需要力气。
篆书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和金文相近。小篆是秦吞并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笔画粗细一致,形体整齐,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把汉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隶书
早期的隶书称为秦隶,跟篆书非常接近。汉隶的出现,把小篆圆转匀称的线条改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字体结构由长方变为扁平,从而使字形平直方正,同时又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从此方块汉字完全失去了象形意味。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楷书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是东汉末年开始通行的字体。它的特点是规矩整齐,是字体的楷模,因此称为楷书,汉字发展到楷书,字形基本定型,并—直沿用至今。
草书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始于东汉章帝,由隶书演变而来。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字与字之间笔画可以相连,这种字体从东汉末年一直流传到现在,一般所说的草书,便是以今草为代表。到了唐代,今草又发展为狂草,书写快速,但却难以辨认,没什么实用价值。
汉字的特点
形、音、义三位一体
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书写形式,这就是“形”;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读音,这就是“音”;每一个汉字都表示一个同它的字形结构紧密相联的特定的含义,这就是“义”。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形、音、义三者密不可分,紧紧结合。
例如,“麓”字,现代读音为lù,本义是“山脚”,金文写作,篆书写作,字由“林”和“鹿”构成,鹿群生活的树林,可不就在山脚吗?可见“麓”字的字形与字义紧密相连,其读音也源于声符“鹿”。
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给初者带来一定困难,但习到一定阶段之后,习反而变得容易。譬如我们习了“”字,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渔、球、电、法、情、互联”等,而对后来涌现的新词,我们基本上无须重新习,就很容易理解掌握了。
超时空性
汉字的超时空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古今一致性比较强。千年之前《史记》《汉书》,今天我们照样能读。几百年前的《西游记》《水浒传》,我们初中生阅读起来,就跟现在的白话小说差不多。虽然古今读音不同,但字义及写法基本一致。而西方同时代的用拼音文字记录的文献资料,一般就只有专家才能看懂了,因为拼音文字要随词语读音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拼写。
二是具有沟通方言的特殊作用。我们国家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阳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口头上,如果大家都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交谈,就好像同外国人说话,彼此不知所云。但书面上,广东人给山东人写信,甘肃人读福建作家的书,互相之间毫无障碍。根本原因在于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虽然汉语方言众多,但各个方言的语法结构特点是一致的,语素意义差别也很小。
典型语言形式
成语
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凝固成的固定短语。有些成语出自经典典籍,以《论语》为例,区区五百条,就凝固成三百则成语。如“三省吾身”就出自《论语·而》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育人们要常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有些成语源于历史故事,如秦末巨鹿之战时,项羽引兵渡过漳水之后,与秦军主力对战,为了向将士们宣示誓死一战的决心,命令部队将船凿沉,将锅打破,只带三天口粮,于是士气大振,大破秦军,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意思是决一死战,一般用来表达做成某事的决心。“草木皆兵”这一成语源自晋朝时期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傲慢的苻坚没有把晋军看在眼里,当他的前锋被晋军打败时,才慌了手脚,看到对面山上的草木,也以为是漫山遍野的士兵,最终战败。后人用“草木皆兵”形容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样子。
还有一些成语源于寓言故事,如《庄子》《列子》《韩非子》等书中,都包含大量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后来又“结晶”为成语,如“朝三暮四”“相濡以沫”“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相濡以沫”出自《庄子》,是说泉水干涸之后,鱼儿用唾沫相互沾湿,比喻身处困境之时互相扶持。
有的来自于文作品,如“萍水相逢”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出自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浮萍是一种随风飘荡、聚散不定的蕨类植物。“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经过详细的考虑和谋划,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与可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他画竹子非常有名,每次画竹子之前,他已经在心中构思出要描绘的完整的形象。
谚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内容包罗万象,有的是农用谚语,如“小麦要高产,饱施底肥加深翻”;有的是事理谚语,如“打铁需要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的是生活常识谚语,如“早上吸烟,早归西天”。
谚语往往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譬如和下棋有关的谚语就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丢卒保车,弃车保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
有的谚语还有很强的故事性。譬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的就是宋朝一个瓜农王坡,因说话絮絮叨叨,做事婆婆妈妈,人送外号“王婆”。他将西夏的哈密瓜引进中原,他的瓜虽然甜,但因为中原人没见过不敢买,他生意很冷清。情急之下,他的广告意识萌芽,不仅切了瓜,让路人免费试吃,而且逢人就吆喝“这瓜既甜又香,大爷大娘敬请品尝”。后来宋神宗由此路过,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并感慨说:“做买卖就要善于推销,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可?”于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句就流传开来,—直到今天。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的民间谚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里子”,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有些歇后语也源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姜尚听说文王姬昌尊贤纳士,就特意跑到西岐,在渭水岸边垂钓,他的钓法与众不同,钩是直的,也没有钓饵,甚至钓竿也不垂到水里去。别人觉得奇怪,他回答说“我宁愿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后乏他果然钓到了文王姬昌,帮助文王兴邦立国,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他渭水边垂钓的故事,遂成了一条著名的歇后语。
字谜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离合、象征等多种手法创制的。一个完整的字谜,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三部分。如: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打一字)——岛。“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是谜面,谜面通常由简短精炼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歌谣、诗词等组成;“打一字”是谜目,谜目往往对谜底范围和数量起某种限定作用;“岛”是谜底,谜底即猜谜人所应求得的正确答案。
练好基本功
纵观近些年各地中考汉字题,很多出在试卷的“积累与运用”部分,或者要求辨析汉字字音、字形、字义,或者要求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中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日常的积累,平时的基本功。你平常不多翻字典词典,读音就可能咬不准;你平常不注意辨析字形,就容易写错字别字;你平常不认真练字,书写就可能“刀马叉”“鬼画符”。其实,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提高了汉字基本功尤其是汉字书写的要求,要求不仅练习硬笔书法,还要临摹名家法帖,练习软笔书法。所以,我们要多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训练。#
知晓汉字常识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初中阶段至少应“取一瓢饮”,知晓一些基本常识,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连绵词、叠音词、双声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四种基本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三美——形美、音美、意美等。对这些汉字文化的常识不仅要知其皮毛,最好还能略懂一二。
留心汉字新闻
近些年,随着汉字文化热的兴起,媒体也热衷报道有关汉字的新闻,尤其是近来大热的各类汉字比赛,如“汉字听写大会”“谜语大赛”“成语大会”等,这类新闻中的素材,引发的时事,往往容易成为中考命题的题材。当然,我们留心汉字新闻,不是抱着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而对汉字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份热爱。
1.【2017届中考贵州遵义卷】综合性习。
在“文采风”的综合性习中,校组织活动小组到民间开展采风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同们收集到的三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什么字体。
第一幅字体:
第二幅字体:
第三幅字体:
(知识链接:字体指同一种文的各种不同形体,如汉字手写的篆书、隶书等)
(2)请你从上题的作品中,选择两幅喜欢的,结合字体特点说说理由。(每幅作品的理由说明限10字以内)
选择:①第 幅,理由:
②第 幅,理由:
(3)活动小组要举办一次民间艺术作品展,需向民间摄影爱好者刘青竹先生借一本名为《苗家文化图鉴》的书,用于展出,借期为一周,借出日期为2017年6月23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组长李轩,请你写一张借条。
【答案】(1)第一幅楷书,第二幅行书(行楷),第三幅草书。
(2)示例:第一幅,字体端庄,匀称工整;第二幅,笔画连绵,灵活连贯;第三幅飘逸舒展,随性自然。
(3)
借条
今向刘青竹先生借到《苗家文化图鉴》壹本,于2017年6月30日前归还。
此据。
【解析】(1)注意根据平时的积累进行判断,主要从是否方正和手法连笔的角度分析。
2.【2017届中考江苏镇江卷】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答案】(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意思对即可)
(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意思对即可)
(3)示例: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建议合理即可)个人:①加强母语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③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建议合理即可)
(3)答题时,根据题干要求,应“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3.【2017届中考湖南岳阳卷】综合运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7年端午假期,瑞瑞一家幸福相聚。
瑞瑞:爷爷,您又在练书法啊,刚写的“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甲),“赛龙舟不忠楚风余韵”(乙)是副对联吧。
爷爷:是啊。来,考考你们,上联是什么?
瑞瑞:上联是(1) 。(爷爷点点头)爷爷,书法很难练吧,我也想练书法,您有什么诀窍吗?
爷爷:正好,昨天有个朋友跟我聊了一下练字的事情,你来看看我们的聊天记录。(见图)
爷爷:你这下知道初练书法的方法了吧。
瑞瑞:嗯。练习书法的方法(2)
爷爷:说的蛮全面嘛。咦,伟伟,你最近看了什么书?
伟伟(瑞瑞堂弟):我看了几篇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文章。人工智能可神奇啦,他能当翻译哩,我可以不记单词了。
爷爷:人工智能怎么能代替人呢?
瑞瑞:(3)
爷爷:瑞瑞说得对。伟伟,你千万不要借口人工智能而不记单词哦。
伟伟:知道啦!我有个问题想垂询您……
瑞瑞:打住,打住。你这话有问题,“垂询”改为“(4) ”才得体哦。
(1)上联是
(2)练习书法的方法
(3)瑞瑞:
(4)“垂询”改为“ ”
【答案】(1)乙
(2)示例: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相结合,“临”容易到笔画,“摹”容易到架构,各扬其长。
(3)示例:人工智能只能是模拟人类的智慧,有规可循的事情,人工智能比人强;规则稍作改变,事情就大不一样.单一的记忆,人工智能容易做到,可单词内涵之外的韵味,人工智能就难以传达。
(4)“咨询”或“询问”。
(2)解答此题根据二人聊天记录中石哥的话来归纳.从对话可见,习书法“最好是临摹结合”,“临易到笔画,摹易到字的架构”.根据这些信息整理出答案。
(3)根据前后内容,可以判断此处内容是瑞瑞对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的理由,特别是无法代替人来记忆单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理解,阐述理由,并注意语句通顺即可。
(4)“垂询”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是敬词.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咨询”或“询问”。
1.近年来,络新词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量。你了解下列络新词吗?请自选就两个作答。
套路 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答案】任选两个词语分析作答,意对即可。
【解析】考查对络词语的理解。此类试题要注意平时多关注生活,多关注新媒体,做到平时了解和积累一些新出现的词汇,这样即可解答本题。如:“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因此,“洪荒之力”可以理解为是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本题选择其中二个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2.书法知识。
(1)东晋的大书法家______被称为书圣,他的作品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唐代有两位著名的大书法家以狂草著称,两人皆好酒,痛饮之后挥毫,更添神韵,这两位书法家是_______和______,人称______。
【答案】(1)王羲之 《兰亭序》
(2)张旭 怀素 颠张醉素
【解析】本题是对古代书法家的考查。平时应全面了解中国古代书法简史,重点记忆古代名家名作。了解现代的者对历代名家名作的介绍和赏析,同时也应该习一些书法技巧、书法理论、当代书坛的基本知识。%
3.综合性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滨江中团委拟开展以“魅力汉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主题班会的开场白。
(2)在“析字”活动中,主持人出示了下面这张卡片,请你回答“言身寸”和“木易”分别代表什么字?
①这事做成了,少不了“言身寸”——《儒林外史》
②请问:您贵姓?回答:免贵,姓“木易”——社会交往用语
【答案】(1)示例:各位同,大家好!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召开以“魅力汉字”为主题的班会,请大家踊跃参与。
(2)①谢 ②杨
4.综合性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有关题目。
【材料一】在东台撤县设市三十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举行“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1000多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胜友,以及我市社会各界代表汇聚文化艺水中心大剧院,重温氧情燃烧的峥噪岁月,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
【材料二】东台杰出乡友、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专门为东台县设市30周年题词(见右)
【材料三】东台,一座 之城,这里,泰东河遗址,开庄遗址,见证了新石器时代的拓荒史诗:一座唐塔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仙风道骨的哲家王艮等共同写就了东台灿烂的文化史。%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报道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2)从字体角度看,吴为山的题词“家乡东台美”这一书法作品属于_____。
(3)结合语境,在材料三横线处填补一个四字词语。
东台,一座___________之城
(4)某校小记者准备进行专题采访活动,请从下述对象中任选其一,围绕“东台撒县设市30周年”这一话题,帮助其设计出采访话语。
备访人员:①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西溪景区管委会崔主任。
【答案】(1)示例:市委市政府举行“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
(2)行书
(3)示例:人文荟萃
(4)示例一:吴先生您好!作为东台杰出乡友,您怎么看东台30年来的发展变化?
【解析】第(1)小题考查生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这段新闻讲的是:市委市政府举行“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第(2)小题考查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从字体上看,书法分为篆书、楷书、隶书、草书、行书。这幅书法作品属于行书。第(3)小题考查生补写词语的能力。根据东台“泰东河遗址,开庄遗址”的文化历史,可以填写“人文荟萃”。第(4)小题考查生对采访类题目的作答能力。采访他人类型的题目在解答时要注意:要有称呼、使用礼貌用语、做好自我介绍、有针对性的提问,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意义。
5.近日,初三正在开展“我心中的大语文”实践活动,你们校也参与其中。
(1)【微标解读】下图四是乡村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标入围作品,请分条说明图形寓意。
(2)【文来风】下面是同们收集到的三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什么字体。
第一幅字体:_______ 第二幅字体:______ 第三幅字体:______
(3)【猜词游戏】在全校猜词游戏比赛活动中,出现了“田忌赛马”这个成语,刚上初一的小明同不了解“田忌赛马”这个成语故事,请你结合统筹方法的思想向小明做一个简要的解说。
【答案】(1)示例:寓意:A“师”强调教师行业属性,B麦穗突出乡村特点,也象征人才的丰收,C蜡烛是教师精神的写照,D整体构图体现出教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多村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
(2)第一幅楷书,第二幅行书(行楷),第三幅草书。
(3)小明同,“田忌赛马“这个成语讲的是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比赛中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用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赛,用中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赛。比赛的结果只有第一局失败,第二、三局都取得胜利,田忌以二比一赢得千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策略是很重要的。
(2)本题考查生对书法作品字体的辨别能力。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据此可作出判断。
(3)此题考查生对成语故事的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详细说明三次赛马的情况,最后点明故事的寓意。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校开展了“汉字”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宣传倡议】王旭同以泰州市育才中的名义写了一份倡议书,请你帮他完善。
关于开展“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活动的倡议书
全体同:
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工整、美观地书写汉字,不仅可以令人耳目一新,更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为引导广大同重视汉字的书写,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特向全体同发出“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的倡议:
一、重视书写态度,培养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以及按正确的笔顺、笔画、结构书写的习惯。
二、积极开展“规范汉字书写”评比和展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们,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之美,传承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吧。
2018年1月18日
①请你根据倡议书的格式要求,找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②倡议书中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指出其错误类型并加以改正。
错误类型: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识字】请结合下面两幅图及古文字,在横线上用楷书写出对应的简化汉字。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仿例造句】请仿照画线句子,从“牧、休、采”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汉字作为中华瑰宝,既形体优美,也有丰富的意蕴。看那“明”字,左边的“日”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右边的“月”就像是弯弯的玉钩悬挂在空中,光亮清晰。看那“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A.“全体同”要顶格写。B.少署名,在日期上方补上“泰州市育才中”。
②成分残缺。应改为:积极开展“规范汉字书写”评比和展示的活动。
(2)好 孝
(3)示例一:看那“牧”字,左边的“牛”慢慢踱行,右边牧童手拿木棒驱赶着牛,悠然自在。
示例二:看那“休”字,就像一个疲累的人倚靠着粗壮的树干,酣然入梦。
示例三:看那“采”字,就像一只手在树上采摘又大又甜的果实,姿态优美。(意思达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