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走近“科学小课题”研究——温州三中
胡玫光的漫反射现象启示:不同受体对于同一信息有不同反应;从多个方向上获取反射信息。一、实施研究的前奏(目标、方法、依据、设置对照)二、小课题研究的
细化过程找到研究的起点
三种研究的起点(Marion Dadds,1985):
1.从一个兴趣出发。
2.从一个困难出发。
3.从一种不明的情况出发。
从身边的教育教学困惑出发1、寻找身边的研究问题班级管理问题:作业设置与批改问题“科学”教学细节问题:“科学”错题集在复习中的作用研究
“科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实践“科学”学科学生课堂笔记行为与听课效率的相关性研究“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练习对应性的研究“科学”实验现象有效观察的研究 08学年研修专题选择1、《温三中“实效课堂”》模式探索
? “实效课堂”提问的设计
?“实效课堂” 课堂理答策略
?“实效课堂”课堂练习的设计
?“实效课堂”课后练习的设计
?“实效课堂”课件的有效使用
?“实效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选择
“实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
“实效课堂” 同课异构的设计
2、寻找研究的基本策略 以研究者任教的二年级全班学生筛选出六位握笔较不正确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透过书写动作的观察、家长访谈、文献探讨设计出调整书写动作的策略。
(一)设计手指精细肌肉动作游戏(表1)
(二)设计“书写动作”观察记录表
(三)写字前进行精细肌肉动作游戏5-10分钟,之后再写字15-20分钟《“科学”当堂练习的有效性探索与实践》案例21、选取某单元五至十节课,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5-10分钟的当堂练习;
2、设置量表,观察学生完成练习情况,进行分析;
3、与对照班级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案例4《“科学”学科学生课堂笔记行为与
听课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以实验者任教的一年级全班学生为对象,筛选出十位上课听课持续时间较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透过对十位学生笔记的内容、笔记的时间的定期检查;十位学生作笔记与不做笔记时听课专注程度的观察记录;十位学生与其他学科程度相似的学生听课的比较记录;十位学生与与其他学科程度相似的学生阶段性成绩比较;进行具体实验。
3、资料收集 以研究者任教的二年级全班学生筛选出六位握笔较不正确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六位原先书写动作的观察记录、家长访谈记录、文献探讨;调整书写动作后的观察记录、家长访谈记录等。(透过精细肌肉动作游戏于写字前先玩5-10分钟,再进行写字,40次的调整之后,学生错误的书写动作改进许多,) 案例1(2)
阅读资料
选择资料
呈现资料
解释资料及做结论 4、资料分析新课程《科学》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实践与研究案例(6)内容摘要
新课程倡导以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基本目的评价新理念,本文围绕如何实施《科学》成长档案袋的评价,依据《科学》新课标及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确定了《科学》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激励性、多样性原则,提出了相应的评价策略,依据《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构建了评价的整体框架,并阐述了《科学》成长档案袋评价具体实施过程,总结了在实施过程所取得的:关于《科学》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模式形成、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成长等结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针对成长档案袋评价今后的改进与实施提出了一定的设想。
关键字
新课程,科学,学生发展性评价,成长档案袋一、《科学》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背景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课题研究的方法
三、新课程《科学》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定位四、《科学》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激励性原则
(四)、多样性原则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4)、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5)、统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五、《科学》成长档案袋评价策略
(一)、明确目标
(二)、构建框架(1)、社会调查内容
(2)、科学探究内容
(3)、实验操作内容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内容
(5)、小课题研究内容1、评价内容框架
2、评价主体构建
六、《科学》成长档案袋评价实施过程
1、单项评价
2、资料收集
3、整体评价
4、交流反馈
取得了哪些效果?
从几个方面予以说明。(结果的改变;教师、学生的改变)
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在执行的方法上出了问题。
在行动策略的构想上出了问题。
在教学情境的分析上出了问题。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出了问题。
在问题的界定上出了问题。
从本研究中得到的启示: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5、结论与反思什么是我的研究兴趣
为了改进我的教学,我想要做什么
在教学中,我是怎么做
我怎么记录我的实践过程
我如何解释收集的数据
我如何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可靠的
我学到了什么
我下一步要做什么国外行动研究案例
一般步骤 一是注重体验方式,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表现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作;就其亲身经历而进行考察,不是拿别人经验作实验,强调从“内部、自我”入手,注重已有教学经历的回溯、当下的情境的感悟、以及对未来专业的渴望; 二是它的个人意义,注重教师内在体验的自然流淌,是个人实践知识的表达,是多样性、原生态的悟得,所揭示的是教育实践原本具有的动态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个性,而不是寻求唯一正确的解释,有了这种独特的感悟,日常教育教学不再是琐碎事情的堆积,而具有了丰富的教育意境,教师的日常工作因此而充溢着情趣与诗意。四、对小课题研究的感悟:
谢谢!2007年10月对问题的表现分析
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作“吵闹”?
哪些学生在吵闹?
当他们吵闹的时候,他们正在做些什么?
他们的吵闹是由于参与讨论或别的事情?
吵闹对于他们个人有什么意义?问题情境分析-原因分析积极方面:
课堂气氛的民主与宽松
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声的思维)
表达与交流的愿望
多向交流的汇集
参与意识(意见的发表)
个体发展需求的呼声(个体的“小声”汇合为集体的“吵闹”)
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问题情境分析-原因分析消极方面
课堂纪律问题
教师的课堂管理问题
因课程安排不当
非学习活动
捣乱行为
其它
课堂某一阶段的表现
特定环境或特定任务的原因
个别学生为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偶发事件的影响
教师的基本态度 传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的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援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创造性地工作,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动”和“有声音”。
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至为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要能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表达样式案例5一、课题实施背景
1、国内外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实践的简述
2、我校实施“以‘成长档案袋’为载体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的背景二、课题实施设计
1、课题主要概念的界定
“以‘成长档案袋’为载体的学生学科发展性评价”:
指在初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终身幸福;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学生层面上的评价。在其指导思想下,(1)我们主要通过建立 “展示型”的“成长档案袋”作为评价载体,突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2)在 “成长档案袋”评价基础上,体现以“分类评价,综合呈现”的发展性评价总体框架。(3)我们的评价范围为学科学习内容,尚不包括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德育部分内容。
3、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建立初中新课程各学科学生发展评价制度。形成整体框架为“分类评价 综合呈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单。完善与其导向相一致的新课程学生评价机制。
(2)实施以“以学生成长档案袋”为主要内容载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形成一些学科评价方面的典型案例。
(3)通过运用“以‘成长档案袋’为载体的学生学科发展性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并通过自评、他评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符合我校学生学习现状的各个学科的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课题特色体现:4、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直接调查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培训学习——制定方案——形成策略——评价实施——及时反思——纠偏提升”的流程,以年级段、学科组为基本单位,落实“评价”工作。
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现状,吸纳他人先进思想理念,指导本课题实施。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他人实践案例的解剖,掌握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摸索本校探索“评价”实施的规律,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形成新的案例。
运用直接调查法:及时了解学生、教师在实施发展性评价阶段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利于课题实施及时有效的改进。5、课题实施步骤:
启动阶段(2004年3月初—4月初):学校组织新课程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积累、收集研究新课程案例资料;
前期阶段 (2004年5初—6月初):学校成立课题组,确定总体研究框架和目标,收集资料,关注当代“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状况。组织相关的“评价”理论培训,学科组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性评价“理念,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本学科学生“评价”的方向,制定学科评价方案;
研究阶段(2004年8—12月): 各学科组之间进行方案交流,形成基本评价框架;课题组初步形成“评价”策略目标,提出建立“成长档案袋”作为过程内容载体,并结合学科评价方案,组织教师进行实践。
结题阶段(2005年3—2005年9月):课题进行全面总结,逐步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初稿。
总结推广阶段: 6、课题的理论依据:
(1)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寻求“评价”价值体验的理论基础
(2)人本管理理论——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开展“评价”的理论基础
(3)期望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标的“评价”理论基础
(4)建构主义理论——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为导向的“评价”理论基础三、课题实施
(一)、策略构建 形成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整体框架1、评价途径优化——综合呈现与分类评价链接组合策略
2、评价体系建构——评价目标、内容、方式有效整合策略
3、评价方法选择——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适度融合策略
4、评价主体组合——多元主体分层分类组合策略
5、评价凸现过程——以成长档案袋为载体的过程性评价策略
6、评价体现反馈——交流与反馈相结合策略
(二)、凸现过程 以“成长档案袋”为内容载体的评价
1、学科协调 确定对象
2、统一布置 逐个落实
3、学科分工 指导实践
4、自评互评 交流反馈
统一布置——制定标准——自评互评——学科汇总——公开展示——交流反馈(三)、分类综合 “学生学科发展性评价”实施、
管理的校本化
1、评价实施的校本化
(1)方案内容多样性:
(2)过程组织灵活性:
(3)实施要求人文化:
(4)结果处理电子化:2、评价管理校本化
(1)目标达成重落实
(2)教师奖励重发展
(3)校本教研重落实五、问题与思考
1、“评价”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2、“评价”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
3、 对“过程”的评价有待加强
4、“评价”为何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5、科学地认识与正确处理“评价”带来的负担四、课题实施效果
1、形成了“以‘成长档案袋’为载体的学生学科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范式
2、对实施本课题后学生的调查分析
3、对实施本课题后教师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