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8 20: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他是谁?你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郑和下西洋郑和,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3年4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他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南京牛首山郑和墓 从1405年到1433,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率船队航行中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远航绘制的海图郑和宝船模型郑和下西洋危险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想一想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郑和个人优秀的品质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最终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有几点?历史与今天
时隔600年,今天热爱郑和的人们、学者纷纷想要重新下西洋,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纪念郑和。假如你是这次航行的船长,为了保证这次旅行的顺利和安全,你会为这次航行做哪些准备?通过对比,请对郑和下西洋进行评价!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但是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 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技术先进,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明代《倭寇图卷》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 10 000 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继光抗击倭寇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鸳鸯阵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 10 000 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威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威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抗倭图卷》,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时的情景诗以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决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思考
抗倭战争胜利的原因1、“人心向背”:反侵略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2、军队:纪律严明,战斗英勇,军民配合,同仇敌忾。
3、策略: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4、戚继光:军事韬略,指挥才能,高尚品德。人心向背军队策略指挥当堂练习适合作为下图名称的是(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示意图
C.唐朝对外交通线路图
D.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D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是( )
A.占城 
B.古里和锡兰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C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造船技术高超??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海上交通发达AD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并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戚继光 如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C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 项不属于同一类性质( )
A.玄奘西游? ?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郑和下西洋??
D. 鉴真东渡B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