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太阳系小天体

文档属性

名称 5.太阳系小天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10-13 19:33:00

文档简介

温故:::::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日地平均距离为_______千米。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___,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_____是卫星最多的天体,有_______颗。
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因为其质量占了太阳系质量的99.8%。八大行星绕太阳______公转,轨道形状为椭圆形。
太阳系是由太阳连同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万千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知新::::
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大利_______个发现了小行星,正式编号为_______。中国人把它称为______。行星约50万颗,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之间。
小行星的公转方向是_______。
彗星主要有_______和一些______结合而成,它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和_____。
当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使流星体熔化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形成_______。它们中的极少数会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成为_______,其中石质的称为_______,铁质的称为_________。
.太阳系小天体
尚田中学 毛程鹏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行星的发现与其性质
了解彗星的构成与特征,认识哈雷彗星
了解流星和陨星,知道小行星和陨星对地球的撞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入新课,在上新课的过程中,巩固前面所学过的知
识。并通过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对怎样预防小天体撞击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阳系小天体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的兴趣,并形成正
确的科学观与人生观。
教学重点:
彗星的构成与特征,小行星的发现、命名,流星与陨星的区别。
教学难点:
彗星的形成。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温故:①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②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③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④土星是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一颗行星,有23颗
⑤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⑥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主要原因是太阳的质量大(99.8%)。八大行星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形状为椭圆形
导入:太阳系是由太阳连同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万千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系中的另外一个成员:太阳系小天体。
翻开书本51页,除了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小天体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质量很小的天体,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它们也像八大行星一样绕着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
阅读P52《小行星的故事》和P53《中国天文学家和小行星》,回答什么是小行星。
1、 小行星
1、 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比大行星小得多,沿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被称为小行星。
小行星与大行星的比较:①相同点:都是自西向东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动,本身都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光
②不同点:小行星质量和体积比大行星小得多,有的小行星轨道过于扁长,甚至接近地球。
2、 小行星发现史:
A、1801年第一颗小行星有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正式编号为小行星1号,我国给它取名为“谷神星”。
B、太阳系中大约为50万颗小行星,最早发现的四颗小行星为: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婚神星。
C、“中华号”小行星是由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发现者是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
复习开学以来学过的几位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伽利略→望远镜;哥白尼→日心说;皮亚齐→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张钰哲→第一位发现小行星的中国天文学家。
3、 小行星位置: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又称为小行星带。 (黑板上草画)
2、 彗星
先从扫帚星的故事讲起:划过天际,拖着长长的尾巴,像扫帚一样。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吉利的,所以称彗星为扫帚星。
1 1、彗星是太阳系中比较特殊的小天体,俗称扫帚星。
2 轨道形状:扁长形
3 组成成分:岩石颗粒和冰块
4 基本结构:彗核、彗发、彗尾
5 形成过程:彗核由岩石颗粒和冰块组成,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汽化形成彗发,手太阳风吹拂,彗发一部分形成彗尾。
(黑板上草画)
2、哈雷彗星
①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它是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明明的,绕太阳供状周期76年,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1986年,所以下一次我们将在什么时候看到?
1986+76=2062(年)]
②其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彗星和彗星观测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我过保存了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1965年1月1日和1月11日,紫金山天文台先后发现了两颗彗星,命名为“紫金山一号”和“紫金山二号”。
3、 流星
提问:⑴什么叫流星体和流星?有没有见过流星?
⑵什么是陨星?陨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⑶陨石坑是怎么形成的?想象一下陨石下落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1、 流星体:太阳系中很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
2、 流星:当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而与大气发生摩擦,融化燃烧,发出光芒,形成流星。
3、 陨星:极少数流星燃烧未尽,穿过大气降落地面的天体。石质的陨星称为陨石(世
界最大的陨石:吉林1号);铁质的陨石称为陨铁。
流星与陨星的区别?
流星体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而发光现象,俗称“流星”,而极个别较大流星体未燃烧尽降落地面,成为陨星。
课堂练习:从恐龙的灭绝到彗木相撞事件再到怎样预防小天体撞击地球,让学生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P55的视窗与P56的思考与讨论。
课堂小结
1、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绕日公转,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大约有50万颗,其中皮亚齐第一个发现小行星1号,我国又称谷神星。
2、 彗星俗称扫帚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组成彗核成分是岩石颗粒与一些冰块物质。著名的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
3、 太阳系中数不清的绕日运动的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一些流星体进入大气,与大气摩擦,发光形成流星,未燃尽的流星降落地面成为陨星,陨星撞击地球出现陨石坑。
知新(课堂练习):
1、 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它们一样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
2、 小行星大约50万颗,分布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3、 意大利皮亚齐第一个发现小行星,正式编号为小行星1号,我国称它为谷神星。
4、 彗星主要有岩石颗粒和冰块结合而成,它的基本结构是彗核、彗发、彗尾。
5、 当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使流星体熔化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形成流星。它们中较少数会穿国大气层降落到地面,成为陨星,其中石质的陨星称为陨石,铁质的陨星称为陨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