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课题 黄河颂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积累“澎湃、狂澜、哺育”等词语。2、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 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品味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见过黄河吗?见过黄河的澎湃的气势吗?请来听一听这首《保卫黄河》。(播放视频)这就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光末然的《黄河颂》,去品味黄河的雄壮吧! 听。 用《黄河大合唱》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看课文,听朗读,思考问题。1、用原文回答:黄河体现了中遗传性什么样的伟大精神?明确:伟大而又坚强!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明确:第一层(开头——劈成南北两半):描绘黄河美景。第二层(第一个“啊!黄河!”——发扬滋长)歌颂黄河的巨大贡献。第三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结尾)学习黄河精神。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明确:诗中的三个“啊!黄河!”提示了我们,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贡献: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听,并交流看法。讨论交流。 划分段落。培养学生朗读和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
作者介绍 光未然,光末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作品介绍 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国大地。该组诗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是其第二乐章。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山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成(pī) 哺育(bǔ)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流泻 (xiè) 浊流(zhuó) 宛转( wǎn)2、词语积累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狂澜:巨大的波浪。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笔记。 积累字词
深层探究 1、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明确: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精神:伟大坚强;其作用是引出下面的唱词。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远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河的? 明确:“望”统领的内容: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近镜头描写;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3、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望”的内容有实有虚,选择了不同的立足点,全方位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4、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明确:赞颂黄河的部分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地理特征——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自然特点——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从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5、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既把对黄河的赞颂分作三部分,同时使诗人的赞美之情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6、诗人先后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怎么理解这两个比喻?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7、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明确: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雄浑的气势,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强大的、不可战胜力量源泉。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抓住重点段落赏析。抓住重点内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分析 1、本诗的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明确:本诗语言直接抒情、风格豪迈,大有苏轼辞风。诗人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2、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明确:诗人用“劈成”一词,雄浑的语气,渲染出了黄河贯穿中原大地、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明确:全句的重点就贯注在一个“泻”字上。一个“泻”可以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黄河水滚滚奔腾,雄浑万里的磅礴气势。(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敬仰,以及对母亲黄河深深的眷恋之情。 讨论交流。 学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拓展延伸 课后收看《黄河大合唱》组歌(依次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然后写出自己听后的感受,字数在500字左右。 课后听合唱。 培养学生的课后阅读能力。
巩固提高 1、给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山巅( ) 狂澜( ) 哺育( ) 澎湃( ) pī成( ) 屏zhàng ( ) 流xiè ( ) zhuó流( ) (diān lán bǔ péng pài劈 障 泻 浊)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登上山颠,周围云海翻滚,似乎进入了仙境。“山颠”应写为“山巅”(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发原”应写为“发源”(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摒障。(4)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州的原野。(颠—巅 原—源 摒—屏 州—洲)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蓝色)的意思。(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2)惊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3)掀起万丈狂澜(狂澜:巨大的波浪。)4、赏析“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句。(这句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巨大作用,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黄河深厚的思想感情。)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希望大家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有机会去一去吉县壶口瀑布,更深入地走进黄河。同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虽然我们不是出生在抗日年代,但今天的中华民族还远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负的地步。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真正地做到有能力爱国。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序曲 民族精神望黄河主体 颂黄河学黄河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黄河颂
伟大坚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黄河颂
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下
导入新课
你见过黄河吗?见过黄河的澎湃的气势吗?请来听一听这首《保卫黄河》。(播放视频)
这就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光末然的《黄河颂》,去品味黄河的雄壮吧!
初读感知
1、用原文回答:黄河体现了中遗传性什么样的伟大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初读感知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描绘黄河美景。
歌颂黄河的巨大贡献。
学习黄河精神。
初读感知
诗中的三个“啊!黄河!”提示了我们,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贡献: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走近作者
光未然,光末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作品简介
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国大地。该组诗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是其第二乐章。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山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成(pī) 哺育(bǔ)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
流泻 (xiè) 浊流(zhuó) 宛转( wǎn)
字词积累
2、词语积累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深层探究
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精神:伟大坚强;其作用是引出下面的唱词。
1、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深层探究
“望”统领的内容: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近镜头描写;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远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河的?
深层探究
“望”的内容有实有虚,选择了不同的立足点,全方位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3、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深层探究
赞颂黄河的部分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地理特征——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自然特点——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从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4、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深层探究
“啊!黄河!”反复出现,既把对黄河的赞颂分作三部分,同时使诗人的赞美之情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5、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深层探究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是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6、诗人先后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怎么理解这两个比喻?
深层探究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雄浑的气势,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强大的、不可战胜力量源泉。
7、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深层探究
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语言特色
1、本诗的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
本诗语言直接抒情、风格豪迈,大有苏轼辞风。诗人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语言特色
2、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诗人用“劈成”一词,雄浑的语气,渲染出了黄河贯穿中原大地、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
语言特色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全句的重点就贯注在一个“泻”字上。一个“泻”可以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黄河水滚滚奔腾,雄浑万里的磅礴气势。
语言特色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敬仰,以及对母亲黄河深深的眷恋之情。
拓展延伸
课后收看视频《黄河大合唱》组歌(依次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然后写出自己听后的感受,字数在500字左右。
巩固提升
1、给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山巅( ) 狂澜( )
哺育( ) 澎湃( )
pī成( ) 屏zhàng ( )
流xiè ( ) zhuó流( )
(diān lán bǔ péng pài
劈 障 泻 浊)
巩固提升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登上山颠,周围云海翻滚,似乎进入了仙境。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摒障。
(4)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州的原野。
(颠—巅 原—源 摒—屏 州—洲)
巩固提升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蓝色)的意思。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惊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掀起万丈狂澜(狂澜:巨大的波浪。)
巩固提升
4、赏析“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句。
这句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巨大作用,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黄河深厚的思想感情。
巩固提升
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中,“钻探”一词用得非常好,请作简要的赏析。
“钻探”一词是比喻的用法,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希望大家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有机会去一去吉县壶口瀑布,更深入地走进黄河。同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虽然我们不是出生在抗日年代,但今天的中华民族还远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负的地步。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真正地做到有能力爱国。
课后板书
序曲 民族精神
望黄河
主体 颂黄河
学黄河
黄河颂
伟大坚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g)
B.流泻 (xiè) 浊流(zhuó) 宛转( wǎng)
C.劈成(pī) 哺育(bǔ) 澎湃(péngbài)
D.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 气魄(pò)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慈长 原野 B. 亚洲 臂傍
C. 惊涛 浊流 D. 赞歌 发原
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
B.史铁生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
C.能否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
D.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诗仙李白曾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您的恢宏气势。
②秦皇汉武,文韬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
③您以千军万马的势力,一泻万里的河水,穿过沃野圹垠的宁夏平原。
④构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江南”,江南之国。
⑤但是无论他们有何等的丰功伟绩,都是由您抚养长大的,靠着您的水成就千秋霸业。
⑥在这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中,又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
A.①③④⑥②⑤ B.⑥②⑤①③④
C.⑥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⑥②⑤④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会有土寇 会:
⑵几为所擒 为:
⑶使试于一村 使: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自谓可将十万 将:
出郭相扶将 将:
晓雾将歇 将:
3.翻译画线的句子:
原句: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译句: 。
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 。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答: .
.
2.歌词中写道“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
答: .
.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答: .
.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 .
.
.
(三)课外阅读
黄河魂
壶口瀑布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在我国发行的第四套五十元面额的人民币上就有它的气势磅礴的形象。但又常听人说,观景不如听景。那意思很明白:一些景观名声在外,其实到那里一看,却常常令人失望。那么,壶口瀑布呢?
来到壶口,我一下子惊呆了。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方才还萦绕脑际的那一切疑虑,顷刻间烟消云散。
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倏而,腾空而起;猛然,俯冲而下。如同百米冲刺一般,它们各不相让,非要在壶口“冲线”的一霎那,争个你低我高。
来了!来了!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一瞬间,后面的一排早已接踵而至。雷霆万均的冲击力,足以所向披靡,那紧随其后的更是势不可挡。说是迟,那是快,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前呼后拥的千万条巨龙,齐刷刷地跌进深渊……
震耳欲聋的雷声还在轰鸣,紧接着撼天动地的霹雳又已炸响。跌落深渊的巨龙,拼命挣扎着、蜿蜒着,企图跃出深渊。可跟踪而至的后来者,又以泰山压顶之势猛冲下来。在山呼海啸般的轰鸣中,无数的断鳞残甲,化作腥风血雨,从深渊中升腾,如同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冲天而起,扶摇直上……伫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她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染,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感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化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博大的胸怀,您的精神,您的气概,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我真希望时间凝固在这里,让我在这里呆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1、选文第3~5自然段主要写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答: .
.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如雷贯耳”在文中的意思。
答: .
3.“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答: .
.
4. 第7自然段里“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其中作者想汲取的营养指的是什么?
答: .
5. 文章题目“黄河魂”指的是什么?
答: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D 2、C 3、B 4、D 5、B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1.⑴恰好,遇上 (2)被 (3)让
2.率领 扶持 将要
3.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4.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译文】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二)课内阅读
1、“啊!黄河!”反复出现,既把对黄河的赞颂分作三部分,同时使诗人的赞美之情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3、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雄浑的气势,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强大的、不可战胜力量源泉。
4、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三)课外阅读
1. 主要写了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磅薄气势
2. 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文中指壶口瀑布名气大。
3. 这是一个比喻句,将壶口瀑布奔腾的流水比作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水流湍急,来势汹汹,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4. 指的是壶口瀑布博大的胸怀,精神,气概。
5. 黄河魂,“魂”指精神,指的是黄河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博大的胸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