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3节 眼 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3节 眼 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4-07 19: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 第二章 第3节 眼 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
慈溪市 卫前中学 张雪恩 315315
1、 教学目标:
1、 了解眼睛的结构及其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2、 使学生知道透镜的种类,以及透镜的主光轴、焦点、焦距。
3、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4、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3、 教学器材准备:
各种透镜、蚊香、眼球模型、手电筒、大烧杯、废弃的近视镜片、远视镜片、水等。
4、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多媒体播放:①蝙蝠用布遮住眼睛能避开障碍物飞行的现象(初一光盘中有)
②演示用布遮住人眼睛在教室中行走。(学生表演)
2、师:提问:蝙蝠为什么遮住眼睛能飞行,而人行走很困难呢?
生: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判断的。而人是通过眼睛观察到物体的。
师:那么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呢?人眼结构怎样?今天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知识。
(2) 新课:
1、 活动:观察眼睛
① 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观察,师简介眼球结构。
② 师:出示照相机,简介照相机结构。
③ 生:比较照相机和眼球的共同点:
a、眼睛的晶状体——照相机上的凸透镜
b、视网膜——照相机上的胶片
c、瞳 孔——照相机的光圈
师小结:眼球的前面是瞳孔,在瞳孔的后面有一个凸形的晶状体,我们看到的物体就是成像在视网膜上。
师问: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凸透镜,是眼球的重要部份。那物体如何成像的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透镜。
2、透镜
1)、透镜的种类
师:① 出示各种透镜、照相机镜头、放大镜。
生:② 让学生观察各种透镜及其截面形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找出共性特征。
③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请学生回答。
透镜分两类 1、中央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2、中央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师:④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
提问:中央厚边缘薄属凸透镜的有        
中央薄边缘厚属凹透镜的有
5 活动:a、师:让学生触摸废弃的近视眼镜和老花镜判断各属什么透镜?
生:近视眼镜中央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老花镜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b、师:观察幻灯机镜头,照相机镜头,属什么透镜。
生:幻灯机、照相机镜头都属凸透镜。
师:书本说透镜是用玻璃制作的镜片,那么透镜只能是玻璃制成吗?
生(纷纷回答):一个探险队在北极被困,没有火无法做饭,后来用冰做了一个透镜,能聚太阳光就有火了,所以,用冰也可做透镜。
师:对,不只是玻璃,只要透明的物质,都可构成透镜。水晶也可以,树脂也可以,现在眼睛镜片不是用树脂镜片吗?
师:问当有一点水滴在玻璃板上我们看玻璃板下的字怎样?
生:放大了。
师:滴在玻璃板上的水滴也可当作一个放大镜一即凸透镜,书本上说透镜用玻璃制成只是通常说法。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师:透镜作用是非常大的,望远镜、显微镜,摄像机都是透镜。为什么透镜应用这么广泛,它有什么特性呢?
师:一束光通过透镜会怎样?
生:折射。
师:要知道折射后的光束是怎样的呢?可以有什么办法?
生:实验。
师:打开激光器(光线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如何看到明显的连续的光线呢?(提示:在灰尘飞舞时,阳光下可见到什么?)接着在光传播方向上撒些粉笔灰,光线更明显了。
师:今天,我们就借肋于烟尘来观察光通过透镜时发生的变化。
实验:可演示或分组实验:用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点燃蚊香,使烧杯中充满烟雾,用激光器做光源,对着烧杯底自上而下照射,烧杯底上放置凸透镜观察光束通过凸透镜的变化,然后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观察光束通过凹透镜的变化。
在实验基础上,学生回答,师小结: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师: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也可以根据折射规律来分析,从透镜的截面图上看,可以把透镜看成许多三棱镜的集合。

师:问光通过三棱镜时,总是向哪个方向偏折?
生:从薄的地方向厚的地方偏折。
师:将三棱镜的截面图画于黑板,一条从空气中入射到三棱镜左边这个面上的光线,进入三棱镜再从三棱镜右边这个面上出来,它的光路是怎样的?请同学画在纸上。
(老师巡视、纠正、督促、叫一位学生板演)
师:因此光通过凸透镜时就要向靠近中央的方向折射,结果形成会聚,光通过凹透镜时就要向远离中央方向折射,结果形成了发散。
师:演示 ①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的会聚实验。
②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发散实验
③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变为平行光线。
3):介绍主轴、焦点、焦距。
1、主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轴。
2、焦点:跟主光轴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符号:F
跟主光轴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在主轴上的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符号:F
3、焦距:从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 符号:f
师:板演(边板演边讲)
F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延伸: 师:当发散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怎样。
生:会聚到一点。
师:这点到凸透镜中心距离大于焦距还是小于焦距。
生:大于焦距,因为发散光线比平行光线难会聚。
师: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甲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甲 乙
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乙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动手做一做:制作水透镜
组织:组织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尽可能的凸透镜或凹透镜。
体验:投影用上面器材制作的各种各样水透镜。组织学生分析成为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原因,再进一步安排学生体验制作过程。
横看凸透镜、竖看凹透镜 水多凸透镜、水少凹透镜
(四)、拓展延伸
探究区别两种透镜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
讲解:共有“摸”、“看”、“照”、“晃”等四类方法。
①摸——中央比边缘厚凸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②看——近看课本上的字:使字迹放大的透镜是凸透镜;
使字迹缩小的透镜是凹透镜;
近看黑板上的字:使字迹倒立的透镜是凸透镜;
使字迹仍然是正立的透镜是凹透镜;
很多同学小时侯都玩过凸透镜,这种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③照——平行光正对射到透镜上:使光线会聚于一点的是凸透镜;
使光线不会聚于一点的是凹透镜;
这里再告诉大家一个眼镜店里师傅判断近视镜和老花镜的方法:
④晃——透镜向右移,如果看到书上的字向右移,则是凹透镜。
透镜向右移,如果看到书上的字向左移,则是凸透镜
(五)、巩固小结: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分别具有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练习:1、作图: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2、填相应的透镜。
五:课外延伸:1.实验: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远处的物体看到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活动:完成书本第P30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
3.动脑筋:添加光学元件,改变光的传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