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目的影响时间经过影响 时间经过影响① 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一、遣唐使1、什么叫遣唐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规模: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200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随行有留学生、留学僧和各种技术人员等,他们在唐朝居留、游历、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沈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3、遣唐使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影响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孝德天皇政治制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影响文 字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 平假名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片假名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你知道假名和汉字有什么关系么?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共收录了2136个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影响服 饰 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到平安时代,对唐风贵族服加以若干改造,如袖子、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变宽。为给人以美感,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美。从此这种服装便固定为日本的和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影响货 币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影响茶 道 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影响节 日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人在七夕这一天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可见日本人对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影响建 筑 随着律令制度的完善,与唐朝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大和朝廷深切感受到唐朝巨大的都城可以有效地显示国威,于是着手建造自己最初的大都城。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日本平城京朱雀大街朱雀大街西市西市东市东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二、鉴真东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一讲鉴真六次东渡的故事?1、鉴真东渡经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鉴真东渡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鉴真手迹《请经书帖》被日本视为国宝鉴真东渡影响 鉴真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鉴真与书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影响 鉴真东渡,在携带的物品中有多种药材。鉴真曾为日本鉴定药物并为光明皇太后治过疑难病症。日本平安时代由丹波康赖编纂的《医心方》中,收录有鉴真的医方。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曾印有鉴真像。鉴真与医药麻黄五味子丹参当归地黄黄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影响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鉴真与建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影响 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鉴真去世的消息传回扬州的时候,扬州僧众全体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行大法会,悼念鉴真。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先生三、唐与新罗的关系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文化交往朝鲜音乐传入中国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化、历算成就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 韩服的雏形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朝鲜半岛就已出现。 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一走就是几万里……”四、玄奘西行玄奘西行玄 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四、玄奘西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行经过 他从凉州玉门关出发,经过今天的土耳其、阿富汗等地区,单独行走十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抵达天竺—— 最初,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后来游历天竺各地,并与当地佛学家辩论,名声大震。玄奘在天竺学习了近二十年,最终拒绝了天竺的盛情挽留,回到了长安,并同时带回了657 部佛经,受到唐太宗的热情迎接 。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丝绸之路路线:长安——丝绸之路——天竺那烂陀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影响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雁塔 玄奘和弟子一边忙于宣扬佛法,一边从事梵文经典的翻译工作。在19 年的时间里,玄奘和弟子共翻译出75 部经、论著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影响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玄奘大师留给后人的还有“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玄奘精神,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脊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影响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那烂陀寺遗址玄奘取经回长安如何看待《西游记》与《大唐西域记》?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可以大量虚构。要区别看待历史和影视作品,也不能把小说当历史。课堂小结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传授佛经、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唐与新罗的关系中国和新罗1、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A.朝鲜 B.阿拉伯 C.日本 D.印度练一练C2、右图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D(1)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