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4-09 2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第六章第3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 区别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特点。
3. 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及意义。
4. 知道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技能目标]
通过图片、录象、实验、小游戏、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录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区别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特点;条件反射的形成。
[难点]
条件反射的形成;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教学方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通过自制教具、播放录象、演示实验、学生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使知识的呈现自然、生动、直观。
[资源开发]
图片、录象、自制教具、PPT等
[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播放“上当的小狗”的录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设疑过渡:第二次小狗为什么会上当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2、 讲授新课
(1)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 游戏:拍手和抓手指
借助多媒体介绍游戏规则,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设问:刚才的两个小游戏除了运动系统外还需要什么系统共同参与和调节?(神经系统)
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刚才的两个游戏其实就是两个反射活动,我们暂且称它们为拍手反射和抓手指反射。
2、 图片展示:打针时的反应;手碰到烫的水壶后马上缩回;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起跑;一盘美味佳肴。
请学生对四幅图片中的反射及游戏中的拍手反射和抓手指反射,根据是否是与生俱来的分成两类。
3、 讲述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并板书。
非条件反射: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然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事例。
4、 条件反射的形成
师: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那么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来看一段录象。
播放巴甫洛夫实验的录象,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再把巴甫洛夫实验的录象用四幅图片提炼出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为后面的知识呈现作铺垫。最后用框图的形式小结巴甫洛夫实验中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5、小游戏:刺激盒 (请两位学生来完成)
游戏要求:
(1)甲同学闭上眼睛,向前伸出双臂。
(2)教师拿出一个课前准备好的“剌激盒”给乙同学看:盒是鲜红色的,两面颜色一样,只是有一面上露出由里向外刺出的几枚图钉尖(如右图)。然后将有刺尖的一面对着甲生手指,举在距手指尖端 20~30 cm 处。
(3)请甲同学慢慢向前方走,手臂要伸平。
(当甲同学手指无意碰到盒上的刺尖时,他会突然缩回手臂并睁眼察看情况。这时教师问大家“发生了什么 ”然后请被试者甲同学看一下有刺尖的红盒子。但注意不要让他看到另一面。)
(4)教师让甲同学睁开眼睛,再伸直手臂,仍旧用“剌激盒”再碰他的指尖。(这次让乙同学使用“剌激盒”没有刺的一面来继续做实验。教师对甲同学说:“你不用紧张,乙同学不会太用力的,只是轻轻地……”然后要求乙同学突然快速地用“剌激盒”敲向甲同学的手指。于是引起他再次缩回手臂,但可能盒子还没有碰到手指。)
(5)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看到的甲同学两次“缩手”反应有什么不同
(6)学生活动: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A、分析这先后两次缩手反应,引起反射的剌激方式有什么不同
B、完成这两次反射的神经中枢一样吗
C、甲同学的第二次缩手是紧接在第一次缩手后完成的,这两次缩手之间有关系吗 如果没有第一次缩手,甲同学也没有看清盒子上有刺尖,还会有第二次缩手吗?
6、 分析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特点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在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有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引起反射的剌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剌激 任何无关剌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剌激
固定,不会消退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范围广,可适应多变的环境
(二)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1、过渡:图片展示鲫鱼的脑、家鸽的脑、人类的脑,通过比较说明人类的脑结构复杂,表面有许多的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增大,具有特殊的大脑皮层功能区----语言中枢。引出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并板书。
2、学生活动:吃话梅、看话梅、想话梅
课前准备好三类盒子,一类盒子里面放上三、四颗咸话梅和一张写有“请你品尝话梅,并记录此时你嘴里有什么反应”;另一类盒子里面放上三、四颗咸话梅和一张写有“你看到话梅了吧,请别急着吃,先感觉一下,此时你嘴里有什么反应?并记录”;还有一类盒子里面不放话梅,只放一张写有“你吃过咸话梅吗?想象一下什么味道,记录此时你嘴里的反应”。把这三类盒子分别给三组学生,让他们根据各自纸条上的要求来完成这个活动,并把记录的感受派代表交流。
教师分析活动,并让学生完成下表:
产生反射的活动特点 吃梅 看梅 谈梅
剌激方式
参与的神经中枢
产生反射的对象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例举一些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沸水烫手,立即缩手 B、扣击膝下韧带,小腿前踢
C、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 D、强光刺激,瞬间闭眼
2、马戏团里的狗熊表演投篮球节目后,驯兽员一边大声称赞它,一边用食物喂它,其中的道理是( )
A、用食物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B、用食物补充狗熊能量的消耗
C、怕狗熊肚子饿了咬人 D、精神鼓励为主,辅以物质奖励
3、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玩耍,小张的手不小心被钉子扎了一下,立即缩回,这属于____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 。
4、右图是2007年5月18日宁波日报报道的一则社会新闻,题目是《会拉车的“狗保姆”》。这只白底黑点的斑点狗不但会拉车,而且能听懂一些简单指令。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看, “狗保姆”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反射。
4、 课后作业
1、作业本A本P47、48。
2、完成课本P156的练习1、2、3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