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课前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丰富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教师收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
2)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探究动物行为方式及其意义。
2、科学知识与技能
了解动物的几种主要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和洄游行为等。
认同动物的这几种主要的行为不是孤立的,它们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及进行资料分析,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会列举实例并通过具体实例区分动物的几种不同的行为及与这些行为相适应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动物的行为 创设情境:海底总动员的录象片段导入新课:许多动物从一出生就面临着严酷的生存竞争。先得找到食物,还要躲避天敌的捕猎,这些都得靠各种行为来实现。视频中有那些行为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归纳出动物有那些行为。 观看、聆听、思考与交流领略大自然的严酷和动物生存的不易。培养爱护动物及顺应自然规律,敢于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归纳出动物有几种主要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和洄游行为等。
一、觅食与防御二、捕食:动物为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运动三、防御:动物逃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区分动物的捕食和防御行为 播放图片: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的捕食和防御行为。提出问题:1、这些画面哪一些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哪一些是动物的防御行为?2、你还能列举一些与动物捕食和防御行为有关的成语吗? 仔细观看相关画面,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狡免三窟等。)
捕食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共同策略第一道防线:避免被发现。第二道防线:迅速逃走和展开追逐或采取别的办法 虽然动物捕食和防御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这对生死争斗的对手在很多方面却采取了相同的策略。 与师共同归纳捕食者和防御者共有的特点。归纳总结与学生共同归纳捕食者和防御者共有的特点
动物与捕食和防御相适应的特征:善跑、具犬齿利爪等。防御:个体-保护色(青蛙)警戒色(松毛虫)拟态(枯叶蝶)断尾(壁虎)放臭气(臭鼬)喷墨(乌贼)群体-麝牛 提出问题:结合前面的录像和自己已有的经验分析归纳和总结动物有哪一些与捕食和防御相适应的特征。评价完善:给予适当评价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和完善。分析动物的行为:当一群乌鸦发现老鹰时,会聚众鸣叫。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前面的录像和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和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列表或其它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分析案例,表达交流。
四、繁殖行为 动物其它求偶方式:鸣叫:蝉、青蛙等留下气味:蝶、蛾等昆虫比赛鸣叫:某些鸟类展示美丽羽毛:孔雀等抚摸:羚羊等同一种动物求偶时竞争的意义:强者得以生存和繁衍,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动物的各种求偶行为。提出问题:1、你会分辨孔雀的雌雄吗?你知道孔雀为什么要开屏吗?2、你会分辨蟋蟀的雌雄吗?你知道蟋蟀为什么要争斗吗?3、结合上节课学习内容,归纳动物争斗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评价和完善: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完善动物争斗行为产生的原因。启发探究:1、动物还有哪些求偶方式?2、你怎样看待同种动物在求偶时的竞争?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评价,与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观看画面:领略动物世界的奥妙。思考与交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区分孔雀和蟋蟀的雌雄;2、孔雀开屏和蟋蟀争斗的原因;3、归纳动物争斗行为产生的原因后进行交流。讨论与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师一同归纳总结:1、动物的其它求偶行为。2、同一种动物求偶时竞争的意义:使强者得以生存和繁衍,对动物的进化有着重要意义。
筑巢与育雏1、动物巢的作用:1)栖息地;2)帮助适应不良气候环境;3)孵卵、育雏。筑巢意义:更好地保护动物,提高子代的成活率,有利于物种延续。 很多动物在找到配偶后,就要筑巢和育雏。提出问题:1、动物的巢有哪些作用?2、动物的筑巢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有何意义?3、有哪些动物不育雏?它们的幼雏是如何长大的?评价与总结:对学生交流给予适当的评价,总结出动物筑巢和育雏的作用和意义。 查阅资料:形形色色的巢和动物的育雏行为。讨论与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后推选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
五、动物的社群行为: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社群行为的特征社群行为的意义: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动物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狒狒、猴子、蚂蚁等动物群体生活的资料图片。提出问题: (1)你注意到有哪些群体生活的动物?(2)在不同的动物群体中,动物个体间的关系相同吗?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征?(3)举例说出群体生活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组织讨论,根据学生发言对学生的表达做出鼓励性评价。归纳总结:和学生一起归纳社群行为的概念、社群行为的特征、动物社群行为对群体中个体及种群的意义。引申:(1)动物群体协助的例子还有哪些?它与人类社会中的群体协助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不同种动物间有集体的协助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看一看,议一议:学生观看图片, 结合图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小组讨论后,小组间交流自己的讨论结果。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社群行为的概念,社群行为的特征以及动物的社群行为对动物的个体和种群的意义。举例说明:(1)比如:羊群、猴群、狼群的协作等。(2)比如:狼和狈。
六、迁徙和洄游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 创设情境:播放部分动物迁徙和洄游行为的媒体资料。以上的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人也有先天性行为吗 体会:迁徙和洄游行为的意义理解:1.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4.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体会:人也有许多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分析:大山雀偷饮了牛奶蚯蚓走迷宫的实验黑猩猩钓取食物黑猩猩摘取食物小鸟喂鱼 小结:后天学习行为是指后天习得,无固定模式的行为2、这些反射活动需要后天的训练才能引起的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总结 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先天性的行为:本能后天性的行为:后天学习和训练才能具备动物的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和洄游行为
反馈练习: 将以下左右相对应的选项用线联系起来
A.繁殖行为 ①白蚁群中的蚁王、雄蚁、工蚁和兵蚁有不同的职能
B.攻击行为 ②豹将杀死的羚羊挂在高高的大树上
C.社群行为 ③乌贼受到敌害攻击而释放墨汁
D.防御行为 ④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
E.觅食行为. ⑤雄蛙求偶会鼓起鸣曩发出洪亮的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