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三大改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三大改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8 21: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6课 三 大 改 造课程标准: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一)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二)总路线:一 化:三 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通过“一五”计划实现)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1956年)内容1953年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前所有制性质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行业
(对象)土地改革后,我家分到了土地和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农民个体私有制),我们每家每户都是分散经营的,但是这种分散经营使我家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分散集体化合作化老李的烦恼1、我家的田在高处,要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进行灌溉,但是我们一家人却办不到。2、遇到像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我们一家也是束手无策。3、我家还缺少一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生产资金。
材料中老李的烦恼是由怎样的经营方式带来的呢?你能说说怎样才能解决老李的烦恼吗?不利于农村生产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农民参加 社,走 的道路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合作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前所有制性质途径改造后所有制性质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行业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途径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者私有制手工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行业资本主义私有制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改造后所有制性质结果: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义:不足: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1)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阅读P35 每课一得 “布票”、“粮票”:计划经济。点拨发散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见图5)的主要原因(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答案】B右图体现当时我国( )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答案】B“一瞧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答案】A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依据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答案】A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