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孔子曾说:“不礼,无以立。”荀子则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古人对礼仪是多么重视。
所谓礼仪,包括“礼”和“仪”两部分。“礼”就是指礼貌和礼节,“仪”就是指“仪表”“仪态”“仪式”“仪容”等内容。也就是说,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统称。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大家都应遵守礼仪常则,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讲究一定的规矩,注重一定的形式,以示对别人的尊重,传达善意。
传统礼仪发展到今天,日趋完善。在内容上,包括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多个方面;在应用对象上,包括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等方面。就我们个人而言,礼仪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就整个社会而言,礼仪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以及国民的整体素质。
由于礼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不时出现礼仪类考题。如湖北宜昌卷中就考查了谦称,试题先举例子,再要求考生填写称自己不聪明时所用的谦辞,以及帝王的谦称。此外,考查点还集中在个人的言谈举止上,常以口语交际的形式出现。比如湖北十堰卷,就先给出一个老将军的资料,然后让考生邀请这位将军到校为师生作报告,邀请语自然要讲究基本的礼仪。再如云南曲靖卷,先设计“公园餐厅,人们正在享用美食,离席桌上,盘盘剩菜,一片狼藉……”的情境,然后让考生以“光盘行动”响应者的身份,,对一位就餐即将离去的中年“剩男”展开劝说,让他把剩菜打包带走,这样的劝说显然也要有礼有节。
礼仪文化进入中考语文试题,一般会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考查生对一些基本礼仪的掌握情况,如言语交谈、待人接物等。另外有可能要求考生对古代礼仪进行探究,考查考生对这些古代礼仪的了解和运用。除此之外,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考查,还有可能先给出阅读文本,然后让考生解答相关题目。
基础知识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中重要的行为规范,不是随意凭空捏造的,它的产生是有着社会现实基础的。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因为在祭祀活动中,参与的人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和制度,最终正式成为祭祀礼仪。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仅仅在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时候讲究规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于是,人们将祭祀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扩充,推广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规范人们的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也就成为必然。@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步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这就是风俗。人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肯定会受这些风俗的影响,时间一长,这些风俗习惯就逐渐演变成人与人交际的规范,直至形成固定的礼仪。
中国礼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革过程,夏朝以前是礼仪的起源期,这个时期的人们确定了一些婚嫁礼仪、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礼制、祭天敬神仪式等。夏、商、西周三代是礼仪的形成时期,原始的宗教礼仪逐渐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周礼》《仪礼》《礼记》等礼制典籍面世。春秋战国时期是礼仪的变革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推动了礼仪的发展。秦汉到清末是礼仪的强化时期,在长达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传统礼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某些礼仪也逐渐变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的枷锁。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礼仪受到强烈冲击,一套新的礼仪标准得以推广和传播。
重要礼仪
祭祀之礼
祭祀是华夏典礼的一部分,是一种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天神泛指天上的神仙,地衹指土地神、山神、河神等百物之神,人鬼,包括先祖、先师、功臣,以及其他历史人物等。
人类最初的祭祀活动相对简单,也比较粗犷。当时的人们在祭祀时,一般是用竹木或泥土塑造心中的神灵偶像,或者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图画,作为神灵的附体。祭祀时,大家会在这些神像面前陈列各种各样的食物和礼品,并由主持者进行祈祷,然后众人一起对着神灵唱歌、跳舞,表达心愿。进入文明社会后,生产力发展,物品日益丰富,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祭祀礼节也就随之变得复杂起来,祭礼用品更加讲究,并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如祭祖、祭天地等大型祭祀活动祭品丰盛,仪式繁琐。
冠婚之礼
“冠婚”是指中国古代的冠礼和婚礼,这两种礼仪统称嘉礼。
冠礼是古代男子的成年礼,一般在二十岁举行,由父亲或兄长主持,地点在宗庙里。举行冠礼前,要先用蓍草进行占卜,以选定加冠的良辰吉日。在冠礼仪式上,主持人要给受冠男子加三种形式的冠:先加用黑麻布做成的缁布冠,表示男子从此有了治人特权;其次加用白鹿皮制成的皮弁(古代的一种帽子),表示男子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用葛布或丝帛做成的爵弁,表示男子从此有了生儿育女权。
古时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笄礼是女子在十五岁时举行的成人礼仪。笄礼由女性家长主持,参加的人也都是女性。负责加笄的人先将女子的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用簪子固定,以示成年。
婚礼是一种结婚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角色和生活。在中国古代,婚礼被称之为“昏礼”。为什么叫“礼昏”呢?原来,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就在黄昏举行娶妻礼仪。中国古代婚礼有“三书六礼”之说,“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向女方求婚;问名就是请教女子的芳名,古代有同姓不婚的讲究;纳吉就是去占卜未婚男女的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就是向女方家交纳彩礼;请期就是约定迎娶新娘的日期;亲迎就是迎娶新娘入门。#
中国人的婚礼还有许多独特的讲究。比如婚礼上一般会准备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食物,寓意“早生贵子”或者“连生贵子”。还会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等作为装饰,代表着富贵、美丽和爱情。拜堂无疑是中国婚礼最重要的环节,又被称为拜高堂、拜花堂。婚礼时,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拜父母,最后夫妻对拜,就算成亲了。闹洞房也是很有意思的婚礼习俗。古时候新人婚前互不相识,两人突然生活在一起,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为了消除他们的胆怯和羞涩,人们就会去闹洞房,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祝福。
宾客之礼
古代把诸侯朝见天子以及诸侯之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称为宾礼,后来也包括官员之间、平民百姓之间相见时的礼节。“朝”是宾礼中的重要内容,所谓“朝”,就是古代诸侯按规定的时间来朝见天子的礼节。如果诸侯不按规定时间来朝见天子,那就是“大不敬”,将要受到讨伐。诸侯朝见天子时是不能空手的,要带上玉帛、兽皮、珍珠及本地的奇异特产等作为礼物,以示忠心,这种方式被称为“朝贡”。天子收到礼物后,也要以玉帛、珠宝等物象征性地进行回赠。诸侯朝见天子时,有一套严格的礼仪,不同爵位的诸侯要穿不同的服饰,拿着不同的礼器,站在不同的方位。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也讲究待客之道。有人来访的时候,要起身出门迎接,请客人进屋,然后让座、倒茶,陪客人说话。客人走时,主人要起身相送,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军礼
古时候,国家在军事活动方面也制定了许多礼节,比如天子出征讨伐时,要祭拜天地和祖先,然后到太庙去商讨战争策略。得胜还朝之后,还要举行凯旋、告庙、献俘、受降等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先秦时的军礼,范围很宽泛,不仅用在治军上,同时也应用于战争过程中。比如遇到身份高的人,甚至是遇到敌军的统帅时,普通士兵也必须下战车敬礼。若是两军对阵时,敌军统帅逃跑,追赶的人不能不择手段地进行追捕。对待敌国的君主要像对待本国的君主一样,要谦卑有礼,并给予高规格的待遇。这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在也有一套标准的礼仪规定,每天第一次遇见首长或者上级时,应当敬礼,首长、上级应当还礼。携带武器装备不便行举手礼时,可以行注目礼。军人听到首长和上级呼唤自己时,应当立即答“到”。回答首长问话时,应当自行立正。领受首长的命令、指示后,应当回答“是”。
丧葬之礼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故称白事,与红事(喜事)相对。丧礼包括报丧、奔丧、停灵、出殡、下葬、烧七等过程。给死者穿寿衣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人死后几个小时肌肉细胞就会死亡,尸体就会僵硬,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古人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之所以要停灵,一方面是为了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另—方面是为了确定死亡者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设在家中,也可临时搭制。灵堂内摆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以及供奉死者的食品、香、蜡烛、纸钱等。
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的晚辈必须披麻戴孝,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按照儒家的传统,孝子还应该在父母墓边守孝三年,这期间要避免娱乐活动,不饮酒食肉,称之为守孝。如果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去世,此人也必须放弃官职,回到自己的家乡守孝,这叫丁忧。
礼节形式
古代礼节
揖:拱手行礼,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作揖”,也叫做“拱手”。作揖的时候,抬起两手作抱拳状,身体略微弯曲,以示敬意,这是中国古代人们见面时最常用的礼节之一。两手合抱时,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但是如遇到凶事、丧事,那就要反过来了。当然今天,人们已经不太讲究这个了。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中国古代的拜,只是拱拱手、弯弯腰而已,一般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头碰到双手,如同作揖。后来人们也把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
顿首:跪着用头叩地称之为顿首。古人一般席地而坐近似于跪,所人行顿首礼时非常方便,直接由坐转跪,先拱手到地,然后用头叩地,稍停即起。这种礼节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
稽首:跪拜之礼,行礼方法与顿首相似。先屈膝跪地,用左手按住右手,拱手于地,然后头也缓缓碰到地面,头触地后必须有较长时间停留。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万福:一种古代妇女相见行礼的方式。行礼时双手交叠放在小腹上,眼睛向下看,微微屈膝。行礼的同时,口中一般同时称“万福”,所以叫作万福礼。
现代礼节
握手:握手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握手时应确保手的干净,不用湿手或脏手与别人握手,更不能戴着手套,也不要佩戴墨镜。非特殊情况不要坐着与人握手。握手有一个“尊者决定”的原则,即只有女士、长辈、职位高者伸出手之后,男土、晚辈、职位低的才可伸手去呼应。而平辈之间,则应主动握手。如果一个人需要与许多人握手,那就要讲究顺序,一般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土。
鞠躬:鞠躬就是弯身行礼,它既适合于庄严肃穆的仪式,也适用于普通的社交和商务活动场合,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非常流行。当人们表示对他人的感谢、敬意或者欢迎的时候,可以行鞠躬礼。鞠躬时,人应立正站立,摘掉帽子,以腰部为轴,上身向前倾斜,目光自然下垂。受礼者也要以鞠躬礼相还,长辈、上级可以不用鞠躬还礼,用微笑、欠身或者点头致意来代替。
鼓掌:鼓掌礼是在公众场合常用的一种礼节,观看比赛或演出、欢迎客人时,都可鼓掌。鼓掌时,要目视对方,动作要文雅、自然,不应太用力,掌声也不应太大。当然,观看体育比赛的时候可以热烈些,但也应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失态。
拥抱:拥抱礼是西方国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拥抱礼时,双方面对面,张开双臂,表示要行拥抱礼。当两人靠近上体接触后,双方用右臂拥住对方的左肩背部,左手稍微抱持对方的腰部,还可以用手轻轻地拍一拍对方的背部。现代研究表明,拥抱能提升人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让人的心理更加积极健康。
注目礼:注目礼是比较庄重的礼节,多用在上课、升国旗、受检阅、受接见等场合。行注目礼时应身体直立,眼睛注视目标。注目礼也多用于军中,以这种形式表示对长官的尊重。升国旗的时候,人们也向国旗行注目礼。
礼仪用语
礼仪称谓
礼仪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尊称也叫敬称,表示尊敬之意。针对不同的对象,尊称也不同。称呼帝王时,一般可用陛下、上、君、天子、万乘等。对于一般人,则可用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阁下、长者、大人、兄台等等。令尊、尊公、尊大人用来指对方的父亲,令堂、太君用来指对方的母亲。对方的妻子可以称为令正,对方妻父可以称为泰山。古代有黄河为母、泰山为父的说法,泰山还代表着长寿。对方兄弟可以称为昆仲、昆玉、令兄(弟)。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玉是指昆仑山的美玉,是对对方兄弟的美称。对方的儿子可以称为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方的女儿可以称为千金、玉女、令爱等。在古代,千金一般指富贵人家的女孩,如今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用于自称的词有: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很丰富,有孤、寡人等。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卑职等。读书人一般把自己称为小生、晚生、晚等。如果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可以用不才、不佞、不肖等词。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的谦词是家、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等。
礼仪用词
初次见面时多称“久仰”,以表达对对方仰慕已久。好久不见时多用“久违”,表示客气。迎接客人时要说“欢迎”,没来得及迎接的话要说“失迎”。别人送别自己时,要说“留步”。中途离开时,要用“失陪”。请人原谅,要说“包涵”。请别人指点自己,要说“赐教”。希望人接受自己的礼物,要说“笑纳”。请求人帮忙,要说“劳驾”。赞赏别人的见解,要说“高见”。对方的书信称为“惠书”,赠给别人书画称“惠存”。老师尊称为“恩师”,别人的生称为“高足”。
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水平不高叫“涂鸦之作”,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叫“刍议”,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为“急就章”,称纯属个人之见叫“窃闻”“窃思”“窃以为”。续写别人的著作为“续貂”,归还别人的东西叫“璧还”,形容别人的言论、教诲使自己获益匪浅叫“如聆梵音”,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照顾时称“垂青”,对某一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称“鼻祖”。
积累知识
对于考查礼仪形式、用词的题目,我们要注重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多读一些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籍,熟练掌握礼仪用词使用的场合与对象。礼仪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义,还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礼仪文化的重视,这方面的考查会越来越多,我们要做好准备。
讲究礼貌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口语交际题目出现得较多。回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身份和场合,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做到简洁明了,得体大方,热情周到,不卑不亢。尤其在做劝告类的试题时,要讲究分寸,态度要友好,语气要委婉,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对于辩论题,要有礼有节,紧扣主题,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对于导游题,要尊重游客,充满热情,抓住名胜风景的特点,力求生动翔实,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辨析材料
近年来,为考查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探究性试题频频出现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一则或多则主题相关联的图文资料,要求考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或参与讨论,提出建议,解决相关问题。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传统礼仪,出现在试题中的概率自然不小,解题的主要方法是“求同”和“求异”,即通过对比等手法,探寻各材料之间的共同点,找出各材料之间的差异,然后对某一礼仪进行解读、判别和运用。
细读文本
传统文化主题也逐渐渗入到现代文阅读中,如果试卷中出现了与礼仪相关的现代文,我们要仔细通读文本,依据不同文体的解题技巧进行解答。自主性、开放性题目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相关礼仪知识进行解答。事实上,无论礼仪文化类题目怎么考,同们平时都应更多地去关注传统礼仪知识,并做好积累,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答。
1.【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校的育人目标之一。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习活动。
(1)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分条列举“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写出三条即可。
(2)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们正在热烈讨论遵守《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了你要说的话。
2.【2017届中考湖北省襄阳卷】校为激发生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李明为此熬夜准备,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的说:“李明,你已经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怎么说?
3.【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中考前夕,同们讨论如何度过漫长的暑假,张杨想着约李璐到河边游玩,李璐不想去。同时也劝张杨不要去。李璐的表述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不行,我父母说不安全,那里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不让我去。
B.你脑子有病吧,河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人多又不安全,反正我不去。
C.我俩年纪小,家长又没时间陪伴,河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假期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们都不要去了。
D.去那里?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想去就去,我可不陪你去。
4.【2017届中考黑龙江绥化卷】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之道亮国】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1.我国素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操场上碰到同时说“久仰大名”。
B.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C.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D.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2.今年5月30日,资阳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所搜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2)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
①不文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性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① ② ③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人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 (久违、久仰) 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③ (阅读、拜读)!”
① ② ③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4.综合性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在笔、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文明礼仪是我们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开展此次活动?请参照示例,列举两种。
示例:主题班会
① ②
(2)请指出校园内的两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两条你的可行性整改措施。
不文明现象:① ②
整改措施:① ②
(3)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收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60字以内)。
故事名:
故事内容:
5.综合性习。
礼仪,指礼节和仪式。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为了让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仪,锦绣中开展了一次综合性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礼仪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限用四字回答)
【材料】《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书籍。书中这样说:“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古籍《养蒙便读》也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礼记》中还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就是说交往要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算有礼,所以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同时,古人认为,往来之礼应适度,要通过适合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特点:① ②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马龙·白兰度为什么行拱手礼。
【材料一】马龙·白兰度是美国的影坛巨星,被称为上世纪世界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1998年,葛优在美国拍摄电影,通过介绍,他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葛优回忆说,当时马龙·白兰度已经是74岁高龄的老人了,“我们一见面,他就用中国的礼仪,对我抱拳作揖,这让我吃了一惊。”
【材料二】拱手礼也叫作揖礼,是同辈人见面时采用的礼节。行礼时,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问候。这种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拱手礼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散发着典雅的气息,也符合现代卫生的要求。很多礼专家认为,拱手礼是最体现中国文化、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礼节。近年来,在一些正式场合,我国国家领导人也喜欢行拱手礼。#
(3)活动结束后,校报记者对同进行了采访。同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使他们对传统礼仪的内容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表示作为中生,应该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记者准备写一篇介绍这次活动的通讯稿,他拟写了三个标题,请你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只填序号即可)。
①锦绣中开展礼仪教育,创建文明校园
②了解中国传统礼仪规范,弘扬中华文明
③传统礼仪如何传承发展,引发同热议。
最恰当的标题是: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孔子曾说:“不礼,无以立。”荀子则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古人对礼仪是多么重视。
所谓礼仪,包括“礼”和“仪”两部分。“礼”就是指礼貌和礼节,“仪”就是指“仪表”“仪态”“仪式”“仪容”等内容。也就是说,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统称。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大家都应遵守礼仪常则,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讲究一定的规矩,注重一定的形式,以示对别人的尊重,传达善意。
传统礼仪发展到今天,日趋完善。在内容上,包括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多个方面;在应用对象上,包括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等方面。就我们个人而言,礼仪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就整个社会而言,礼仪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以及国民的整体素质。
由于礼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不时出现礼仪类考题。如湖北宜昌卷中就考查了谦称,试题先举例子,再要求考生填写称自己不聪明时所用的谦辞,以及帝王的谦称。此外,考查点还集中在个人的言谈举止上,常以口语交际的形式出现。比如湖北十堰卷,就先给出一个老将军的资料,然后让考生邀请这位将军到校为师生作报告,邀请语自然要讲究基本的礼仪。再如云南曲靖卷,先设计“公园餐厅,人们正在享用美食,离席桌上,盘盘剩菜,一片狼藉……”的情境,然后让考生以“光盘行动”响应者的身份,,对一位就餐即将离去的中年“剩男”展开劝说,让他把剩菜打包带走,这样的劝说显然也要有礼有节。
礼仪文化进入中考语文试题,一般会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考查生对一些基本礼仪的掌握情况,如言语交谈、待人接物等。另外有可能要求考生对古代礼仪进行探究,考查考生对这些古代礼仪的了解和运用。除此之外,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考查,还有可能先给出阅读文本,然后让考生解答相关题目。
基础知识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中重要的行为规范,不是随意凭空捏造的,它的产生是有着社会现实基础的。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因为在祭祀活动中,参与的人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和制度,最终正式成为祭祀礼仪。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仅仅在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时候讲究规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于是,人们将祭祀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扩充,推广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规范人们的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也就成为必然。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步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这就是风俗。人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肯定会受这些风俗的影响,时间一长,这些风俗习惯就逐渐演变成人与人交际的规范,直至形成固定的礼仪。
中国礼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革过程,夏朝以前是礼仪的起源期,这个时期的人们确定了一些婚嫁礼仪、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礼制、祭天敬神仪式等。夏、商、西周三代是礼仪的形成时期,原始的宗教礼仪逐渐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周礼》《仪礼》《礼记》等礼制典籍面世。春秋战国时期是礼仪的变革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推动了礼仪的发展。秦汉到清末是礼仪的强化时期,在长达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传统礼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某些礼仪也逐渐变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的枷锁。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礼仪受到强烈冲击,一套新的礼仪标准得以推广和传播。
重要礼仪
祭祀之礼
祭祀是华夏典礼的一部分,是一种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天神泛指天上的神仙,地衹指土地神、山神、河神等百物之神,人鬼,包括先祖、先师、功臣,以及其他历史人物等。
人类最初的祭祀活动相对简单,也比较粗犷。当时的人们在祭祀时,一般是用竹木或泥土塑造心中的神灵偶像,或者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图画,作为神灵的附体。祭祀时,大家会在这些神像面前陈列各种各样的食物和礼品,并由主持者进行祈祷,然后众人一起对着神灵唱歌、跳舞,表达心愿。进入文明社会后,生产力发展,物品日益丰富,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祭祀礼节也就随之变得复杂起来,祭礼用品更加讲究,并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如祭祖、祭天地等大型祭祀活动祭品丰盛,仪式繁琐。
冠婚之礼
“冠婚”是指中国古代的冠礼和婚礼,这两种礼仪统称嘉礼。
冠礼是古代男子的成年礼,一般在二十岁举行,由父亲或兄长主持,地点在宗庙里。举行冠礼前,要先用蓍草进行占卜,以选定加冠的良辰吉日。在冠礼仪式上,主持人要给受冠男子加三种形式的冠:先加用黑麻布做成的缁布冠,表示男子从此有了治人特权;其次加用白鹿皮制成的皮弁(古代的一种帽子),表示男子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用葛布或丝帛做成的爵弁,表示男子从此有了生儿育女权。
古时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笄礼是女子在十五岁时举行的成人礼仪。笄礼由女性家长主持,参加的人也都是女性。负责加笄的人先将女子的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用簪子固定,以示成年。
婚礼是一种结婚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角色和生活。在中国古代,婚礼被称之为“昏礼”。为什么叫“礼昏”呢?原来,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就在黄昏举行娶妻礼仪。中国古代婚礼有“三书六礼”之说,“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向女方求婚;问名就是请教女子的芳名,古代有同姓不婚的讲究;纳吉就是去占卜未婚男女的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就是向女方家交纳彩礼;请期就是约定迎娶新娘的日期;亲迎就是迎娶新娘入门。
中国人的婚礼还有许多独特的讲究。比如婚礼上一般会准备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食物,寓意“早生贵子”或者“连生贵子”。还会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等作为装饰,代表着富贵、美丽和爱情。拜堂无疑是中国婚礼最重要的环节,又被称为拜高堂、拜花堂。婚礼时,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拜父母,最后夫妻对拜,就算成亲了。闹洞房也是很有意思的婚礼习俗。古时候新人婚前互不相识,两人突然生活在一起,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为了消除他们的胆怯和羞涩,人们就会去闹洞房,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祝福。
宾客之礼
古代把诸侯朝见天子以及诸侯之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称为宾礼,后来也包括官员之间、平民百姓之间相见时的礼节。“朝”是宾礼中的重要内容,所谓“朝”,就是古代诸侯按规定的时间来朝见天子的礼节。如果诸侯不按规定时间来朝见天子,那就是“大不敬”,将要受到讨伐。诸侯朝见天子时是不能空手的,要带上玉帛、兽皮、珍珠及本地的奇异特产等作为礼物,以示忠心,这种方式被称为“朝贡”。天子收到礼物后,也要以玉帛、珠宝等物象征性地进行回赠。诸侯朝见天子时,有一套严格的礼仪,不同爵位的诸侯要穿不同的服饰,拿着不同的礼器,站在不同的方位。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也讲究待客之道。有人来访的时候,要起身出门迎接,请客人进屋,然后让座、倒茶,陪客人说话。客人走时,主人要起身相送,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军礼
古时候,国家在军事活动方面也制定了许多礼节,比如天子出征讨伐时,要祭拜天地和祖先,然后到太庙去商讨战争策略。得胜还朝之后,还要举行凯旋、告庙、献俘、受降等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先秦时的军礼,范围很宽泛,不仅用在治军上,同时也应用于战争过程中。比如遇到身份高的人,甚至是遇到敌军的统帅时,普通士兵也必须下战车敬礼。若是两军对阵时,敌军统帅逃跑,追赶的人不能不择手段地进行追捕。对待敌国的君主要像对待本国的君主一样,要谦卑有礼,并给予高规格的待遇。这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在也有一套标准的礼仪规定,每天第一次遇见首长或者上级时,应当敬礼,首长、上级应当还礼。携带武器装备不便行举手礼时,可以行注目礼。军人听到首长和上级呼唤自己时,应当立即答“到”。回答首长问话时,应当自行立正。领受首长的命令、指示后,应当回答“是”。
丧葬之礼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故称白事,与红事(喜事)相对。丧礼包括报丧、奔丧、停灵、出殡、下葬、烧七等过程。给死者穿寿衣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人死后几个小时肌肉细胞就会死亡,尸体就会僵硬,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古人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之所以要停灵,一方面是为了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另—方面是为了确定死亡者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设在家中,也可临时搭制。灵堂内摆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以及供奉死者的食品、香、蜡烛、纸钱等。
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的晚辈必须披麻戴孝,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按照儒家的传统,孝子还应该在父母墓边守孝三年,这期间要避免娱乐活动,不饮酒食肉,称之为守孝。如果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去世,此人也必须放弃官职,回到自己的家乡守孝,这叫丁忧。
礼节形式
古代礼节
揖:拱手行礼,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作揖”,也叫做“拱手”。作揖的时候,抬起两手作抱拳状,身体略微弯曲,以示敬意,这是中国古代人们见面时最常用的礼节之一。两手合抱时,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但是如遇到凶事、丧事,那就要反过来了。当然今天,人们已经不太讲究这个了。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中国古代的拜,只是拱拱手、弯弯腰而已,一般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头碰到双手,如同作揖。后来人们也把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
顿首:跪着用头叩地称之为顿首。古人一般席地而坐近似于跪,所人行顿首礼时非常方便,直接由坐转跪,先拱手到地,然后用头叩地,稍停即起。这种礼节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
稽首:跪拜之礼,行礼方法与顿首相似。先屈膝跪地,用左手按住右手,拱手于地,然后头也缓缓碰到地面,头触地后必须有较长时间停留。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万福:一种古代妇女相见行礼的方式。行礼时双手交叠放在小腹上,眼睛向下看,微微屈膝。行礼的同时,口中一般同时称“万福”,所以叫作万福礼。
现代礼节
握手:握手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握手时应确保手的干净,不用湿手或脏手与别人握手,更不能戴着手套,也不要佩戴墨镜。非特殊情况不要坐着与人握手。握手有一个“尊者决定”的原则,即只有女士、长辈、职位高者伸出手之后,男土、晚辈、职位低的才可伸手去呼应。而平辈之间,则应主动握手。如果一个人需要与许多人握手,那就要讲究顺序,一般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土。
鞠躬:鞠躬就是弯身行礼,它既适合于庄严肃穆的仪式,也适用于普通的社交和商务活动场合,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非常流行。当人们表示对他人的感谢、敬意或者欢迎的时候,可以行鞠躬礼。鞠躬时,人应立正站立,摘掉帽子,以腰部为轴,上身向前倾斜,目光自然下垂。受礼者也要以鞠躬礼相还,长辈、上级可以不用鞠躬还礼,用微笑、欠身或者点头致意来代替。
鼓掌:鼓掌礼是在公众场合常用的一种礼节,观看比赛或演出、欢迎客人时,都可鼓掌。鼓掌时,要目视对方,动作要文雅、自然,不应太用力,掌声也不应太大。当然,观看体育比赛的时候可以热烈些,但也应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失态。
拥抱:拥抱礼是西方国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拥抱礼时,双方面对面,张开双臂,表示要行拥抱礼。当两人靠近上体接触后,双方用右臂拥住对方的左肩背部,左手稍微抱持对方的腰部,还可以用手轻轻地拍一拍对方的背部。现代研究表明,拥抱能提升人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让人的心理更加积极健康。
注目礼:注目礼是比较庄重的礼节,多用在上课、升国旗、受检阅、受接见等场合。行注目礼时应身体直立,眼睛注视目标。注目礼也多用于军中,以这种形式表示对长官的尊重。升国旗的时候,人们也向国旗行注目礼。
礼仪用语
礼仪称谓
礼仪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尊称也叫敬称,表示尊敬之意。针对不同的对象,尊称也不同。称呼帝王时,一般可用陛下、上、君、天子、万乘等。对于一般人,则可用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阁下、长者、大人、兄台等等。令尊、尊公、尊大人用来指对方的父亲,令堂、太君用来指对方的母亲。对方的妻子可以称为令正,对方妻父可以称为泰山。古代有黄河为母、泰山为父的说法,泰山还代表着长寿。对方兄弟可以称为昆仲、昆玉、令兄(弟)。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玉是指昆仑山的美玉,是对对方兄弟的美称。对方的儿子可以称为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方的女儿可以称为千金、玉女、令爱等。在古代,千金一般指富贵人家的女孩,如今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用于自称的词有: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很丰富,有孤、寡人等。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卑职等。读书人一般把自己称为小生、晚生、晚等。如果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可以用不才、不佞、不肖等词。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的谦词是家、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等。
礼仪用词
初次见面时多称“久仰”,以表达对对方仰慕已久。好久不见时多用“久违”,表示客气。迎接客人时要说“欢迎”,没来得及迎接的话要说“失迎”。别人送别自己时,要说“留步”。中途离开时,要用“失陪”。请人原谅,要说“包涵”。请别人指点自己,要说“赐教”。希望人接受自己的礼物,要说“笑纳”。请求人帮忙,要说“劳驾”。赞赏别人的见解,要说“高见”。对方的书信称为“惠书”,赠给别人书画称“惠存”。老师尊称为“恩师”,别人的生称为“高足”。
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水平不高叫“涂鸦之作”,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叫“刍议”,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为“急就章”,称纯属个人之见叫“窃闻”“窃思”“窃以为”。续写别人的著作为“续貂”,归还别人的东西叫“璧还”,形容别人的言论、教诲使自己获益匪浅叫“如聆梵音”,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照顾时称“垂青”,对某一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称“鼻祖”。
积累知识
对于考查礼仪形式、用词的题目,我们要注重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多读一些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籍,熟练掌握礼仪用词使用的场合与对象。礼仪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义,还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礼仪文化的重视,这方面的考查会越来越多,我们要做好准备。
讲究礼貌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口语交际题目出现得较多。回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身份和场合,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做到简洁明了,得体大方,热情周到,不卑不亢。尤其在做劝告类的试题时,要讲究分寸,态度要友好,语气要委婉,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对于辩论题,要有礼有节,紧扣主题,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对于导游题,要尊重游客,充满热情,抓住名胜风景的特点,力求生动翔实,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辨析材料
近年来,为考查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探究性试题频频出现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一则或多则主题相关联的图文资料,要求考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或参与讨论,提出建议,解决相关问题。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传统礼仪,出现在试题中的概率自然不小,解题的主要方法是“求同”和“求异”,即通过对比等手法,探寻各材料之间的共同点,找出各材料之间的差异,然后对某一礼仪进行解读、判别和运用。
细读文本
传统文化主题也逐渐渗入到现代文阅读中,如果试卷中出现了与礼仪相关的现代文,我们要仔细通读文本,依据不同文体的解题技巧进行解答。自主性、开放性题目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相关礼仪知识进行解答。事实上,无论礼仪文化类题目怎么考,同们平时都应更多地去关注传统礼仪知识,并做好积累,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答。
1.【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校的育人目标之一。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习活动。
(1)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分条列举“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写出三条即可。
(2)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们正在热烈讨论遵守《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了你要说的话。
【答案】(1)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课间,遵守校规,适量活动;课外,积极参加有意交的课外活动。强身健体。
【解析】(1)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课外知识积累,答题时,要注意语句有中心,有内容,有条理,生的礼仪规范可从课上、课间、课外三个方面作答;
(2)此题解答,要做到观点明确,语意条理,语句简明、连贯、得体,然后还要结合具体要求如字数介于100至120字间作答。
2.【2017届中考湖北省襄阳卷】校为激发生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李明为此熬夜准备,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的说:“李明,你已经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怎么说?
【答案】示例: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准备,没有休息好,所以睡着了。下次我一定注 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活动。请原谅我好吗?
【解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语体得体,注意对象和场合。&
3.【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中考前夕,同们讨论如何度过漫长的暑假,张杨想着约李璐到河边游玩,李璐不想去。同时也劝张杨不要去。李璐的表述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不行,我父母说不安全,那里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不让我去。
B.你脑子有病吧,河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人多又不安全,反正我不去。
C.我俩年纪小,家长又没时间陪伴,河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假期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们都不要去了。
D.去那里?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想去就去,我可不陪你去。
【答案】C
4.【2017届中考黑龙江绥化卷】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之道亮国】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答案】(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智慧可以指导我们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3)示例: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4)言之有理即可。
(2)注意突出题干的要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
(3)注意与“孔子”和“孟子”相关的内容。
(4)注意谈论的重点“合作共赢”。
1.我国素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操场上碰到同时说“久仰大名”。
B.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C.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D.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答案】B
【解析】“久仰大名”所用场合:第一次见面。赠送礼物时用“请笑纳”。称呼对方父亲时用“令尊”。故选B。
2.今年5月30日,资阳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所搜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2)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
①不文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一: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他认为自己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吃)
示例二:程门立雪(宋代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2)①不文明现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出口成脏、起绰号、搞恶作剧等。
②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加强班级管理;设置文明礼仪宣传牌;实行操行评分奖惩制度等。 ⑶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 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文明礼仪是我们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3.综合性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① ② ③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人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 (久违、久仰) 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③ (阅读、拜读)!”
① ② ③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礼仪知识我知晓 ④生活处处有礼仪 ⑤知书达理赢天下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解析】(1)版块名称要与“礼仪”有关,名称用语要精练,要适合生的口味。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两种选择皆可,但必须具有充分的理由。
4.综合性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在笔、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文明礼仪是我们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开展此次活动?请参照示例,列举两种。
示例:主题班会
① ②
(2)请指出校园内的两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两条你的可行性整改措施。
不文明现象:① ②
整改措施:① ②
(3)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收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60字以内)。
故事名:
故事内容:
【答案】(1)示例:①演讲比赛 ②征文活动(构想合理即可)
(2)示例:现象:①随地吐痰 ②乱扔垃圾
措施:①设置文明礼仪宣传牌 ②加强班级管理
(3)示例: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梨。每次,也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他认为自己的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吃。
【解析】(1)根据活动主题内容,设计生喜爱的易操作的活动内容。
(2)联系现实生活,根据校里生的不文明的行为提出制止或帮助改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措施。
(3)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简述有关故事即可。¥
5.综合性习。
礼仪,指礼节和仪式。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为了让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仪,锦绣中开展了一次综合性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礼仪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限用四字回答)
【材料】《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书籍。书中这样说:“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古籍《养蒙便读》也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礼记》中还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就是说交往要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算有礼,所以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同时,古人认为,往来之礼应适度,要通过适合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特点:① ②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马龙·白兰度为什么行拱手礼。
【材料一】马龙·白兰度是美国的影坛巨星,被称为上世纪世界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1998年,葛优在美国拍摄电影,通过介绍,他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葛优回忆说,当时马龙·白兰度已经是74岁高龄的老人了,“我们一见面,他就用中国的礼仪,对我抱拳作揖,这让我吃了一惊。”
【材料二】拱手礼也叫作揖礼,是同辈人见面时采用的礼节。行礼时,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问候。这种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拱手礼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散发着典雅的气息,也符合现代卫生的要求。很多礼专家认为,拱手礼是最体现中国文化、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礼节。近年来,在一些正式场合,我国国家领导人也喜欢行拱手礼。
(3)活动结束后,校报记者对同进行了采访。同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使他们对传统礼仪的内容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表示作为中生,应该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记者准备写一篇介绍这次活动的通讯稿,他拟写了三个标题,请你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只填序号即可)。
①锦绣中开展礼仪教育,创建文明校园
②了解中国传统礼仪规范,弘扬中华文明
③传统礼仪如何传承发展,引发同热议。
最恰当的标题是:
【答案】(1)示例:①尊敬老人,②礼尚往来(交往对等、往来适度)
(2)①拱手礼是同辈人见面时用的礼仪,马龙·白兰度用这种自谦的形式表示对葛优的敬意。②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礼仪,马龙·白兰度以此来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和敬仰。
(3)②
(3)根据活动的主题和意义,比较三个标题,“了解中国传统礼仪规范,弘扬中华文明”最能突出活动的主题,故选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