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学复习(空气、氧)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学科学复习(空气、氧)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4-16 15: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复习【空气、氧】学案
一、课标与考纲
1、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燃烧的条件,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具有安全意识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2、说明氧气、氢气等重要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举例说明氧气的氧化性和氢气的还原性和可燃性。4、列举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防止方法和空气质量指数的主要内容。 测定空气主要成分的实验;查找空气成分发现过程的资料;调查稀有气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调查燃烧和火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探究自燃、爆炸、灭火的条件。氧气的性质实验。
2、深圳考试说明要求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空气、氧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列举空气污染及其主要来源,说出空气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A)2、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B)3、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检验(C)4、知道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B) 不考:氮气和稀有气体知识,气体的验满。
二、知识梳理
1、空气的成分:
2、空气的利用:
(1)氧气的用途:①       ;②      ,如气焊、气割,炼钢等。
(2)氮气的用途:①充填灯泡;②制氮肥;③液氮可作冷冻剂。
(3)二氧化碳的用途:①固体二氧化碳称 ___ ,可作致冷剂,如用于人工降雨;②用于制纯碱、尿素和汽水等;③灭火;④植物 作用的原料。
(4)稀有气体:①因化学性质不活泼,常作保护气;②通电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3、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指标:
(1)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 、 ,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虽能引起“ ___ 效应”,但由于无毒,目前暂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2)酸雨:它是由 、 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形成的。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双氧水制氧气:
②高锰酸钾制氧气: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2)收集方法:
①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 法收集;
②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 法收集。
5、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为气体, ____色、 味,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氧化性:化学性质比较 ,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及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请写出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忆实验的主要现象)(1) Fe (2) S (3) P (4) Mg (5)CH4
04年-06年深圳市中考科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年份 题型 小题 分值 说明
2004 选择题综合题 大气污染氧气的制取 23 南山区中考
2005 选择题 大气污染和新能源开发 2 深圳市中考
2006 选择题 氧气的制取 2 深圳市中考
三、练习一 考点①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A)
1、(A)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1:1 B.1:4 C.1:5 D.4:1
2、(A)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新鲜空气 B.澄清石灰水 C.液态氧 D.矿泉水
3、(A)以拉瓦锡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对空气研究后确认,空气中约有1/5的气体比较活泼,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这种气体可能是( ) (2005年.上海)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4、(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元素 B.氢元素 C.碳元素 D.氮元素
5、(B)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6、(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B)列举出常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大气圈中确实存在下列物质:
(1)空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蒸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②举例说明空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A)
1、(A)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因为它( )
①本身不能燃烧 ②不支持燃烧 ③能溶于水 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A)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2005.扬州)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A)鱼类能生活在水中,是因为水中溶解了(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A)某同学学习空气的组成后,对各种气体的用途进行分类连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氖气—— 电光源; B.氧气—— 能燃烧、作燃料;
C.干冰——人工降雨 D.氮气——制氮肥
考点③列举空气中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A)
考点④列举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A)
考点⑤描述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A)
考点⑥说明温室效应的成因(A)
考点⑦关注温室效应的利弊(A)
1、(A)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城市生活垃圾太多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人和动物的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 D.汽车尾气和燃烧含硫的煤
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空气污染物指数之一 B.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C.含碳原料的大量使用是“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之一
D.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B)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 (2002.黄冈)
①大气中CO2增加 ②SO2、NO2排入大气
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冰箱制冷剂氟里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4、(A)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情况所做的监测报告。目前计入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是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下列情况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2006年.南和)
A.把煤作为主要燃料 B.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C.随意丢弃废电池 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5、(A)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6、(B)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200 201~250 25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I II III IV(1) IV(2) V
质量状况 好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某日我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6——76,根据以上信息判断青岛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2004年.青岛)
A.I级 好 B.II 级 C.III 级 轻度污染 D.V级 重度污染
7、(A)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会:①产生噪声 ②产生有毒气体 ③产生粉尘 ④易引起火灾(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除了③ D、①②③④
8、(B)“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在汽车上加装“催化净化器”,可以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 )
A.N2和 CO2 B.CO2 和NO2 C.CO2 和O2 D.CO2 和NH3
9、(A)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种物质是( ) (2006年.南通)
A.CO2 B.SO2 C.CO D.NO2
10、(A)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致冷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11、(A)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减少( )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 ②酸雨的形成 ③白色污染 ④温室效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A)济宁是国家的煤炭和能源基地,境内运行和在建的火力发电厂共48家。为有效削减SO2排放总量,切实改善我市空气环境质量,火力发电厂脱硫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市政府明确要求两年内完成全部电厂脱硫任务。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煤炭中含有硫单质,煤炭脱硫是物理变化
B.煤炭燃烧生成SO2,SO2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
C.酸雨能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
D.SO2、CO、NO2和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指数暂定项目
13、(A)《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资源环境发展的目标,其中有利于控制我市空气污染的是( ) (2006年.苏州)
A.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5%以上
B.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C.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8%以上
D.通过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14、(B)今年春天,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强烈的沙尘暴,大量沙尘不仅降落到北京,甚至远降韩国,日本也能观察到沙尘。专家对沙尘褒贬不一,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能减弱酸雨的酸性,减弱温室效应,也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2006年.成都)
根据上述短文和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沙尘”的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沙尘已成为跨国境的环境问题
B.飘浮在空气中的沙尘属于空气质量周报时“首要污染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C.沙尘形成酸雨,可能是沙尘吸收了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氧化物所致
D.沙尘都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5、(B)下表为某地在一次连续四天降水中,测得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和降水pH值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这次降水中遭受酸雨污染较重的是( )
日期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SO2(mg/m3) 0.009 0.013 0.015 0.018
pH 5.55 5.36 4.78 4.42
A.第一天 B.第二天 C.第三天 D.第四天
16、(B)“绿色化学”强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⑴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往集气瓶中加适量NaOH溶液,再进行实验,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⑵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生成能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两种无毒气体。NO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请仔细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 。
(2)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有 。(写一种)
(3)请你就如何防止酸雨形成,提一点建
议 。
18、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是或否)。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研究表明:“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 。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国际社会签署了限制使用和消费氟利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利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 。
练习二 考点①概述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A)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B.氧气是无色的,液态氧也是无色的
C.鱼可以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A)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A)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闻气味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看颜色
4、(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Fe S C H2
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 Fe2O3 SO2 CO2 H2O
5、(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2006年.苏州)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考点②说明氧气的用途及其性质的关系
1、(A)矿井中瓦斯浓度过高,遇电火花会发生爆炸。为防止这类事故发生,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2006年.宁波)
A.设法减少矿井中氧气含量 B.矿井中禁止一切明火
C.实时监侧矿井中瓦斯浓度 D.改善矿并中通风条件
2、(A)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2006年.无锡)
A.动物呼吸 B.酿造米酒 C.食物腐败 D.红磷燃烧
3、(A)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4、(C)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5只250mL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mL、50mL、75mL、100mL、125mL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②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制取的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
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把观察到现象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
集气瓶标号 1 2 3 4 5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8.9% 36.8% 44.7% 52.6% 60.5%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采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相应的字母)。
A.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肯定能复燃
C.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上述实验表明: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请你再举一例,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练习三 考点①说明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
1、(A)加热下列物质,不会产生氧气的是( )
A.过氧化氢溶液 B.高锰酸钾固体
C.二氧化锰固体 D.液态空气
2、(B)某气体既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也能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B)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
4、(B)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2005年.上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
(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5、(C)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干燥、较纯净的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2005年.重庆)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
②先在试管中放入MnO2,再放入略多于计算量的KClO3;
③连接好实验装置;
④加热;
⑤收集气体;
⑥适当的时间后,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A中所装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方框B中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⑶实验中观察到何种现象时开始收集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漂白等,它是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在盛有少量MnO2的容器中,加入含H2O2 30%的双氧水,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2H2O2 MnO2 2H2O+O2↑ 。实验室可用此方法制取氧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A或B)装置。
(2)欲分离反应后混合物中的。MnO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 ___ 。
(3)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较,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写出一种就行) 。
7、(C)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3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2005年.菏泽)
加热时间 t1 t2 t3 t3
剩余固体质量(g) 4.24 4.16 4.08 4.08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样品氯酸钾纯度是多少?
练习四 考点①描述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硫﹑磷﹑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1、(A)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
A.硫 B.红磷 C.细铁丝 D.木炭
2、(A)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A)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镁条变小 B.发出耀眼白光 C.产生大量热 D.生成白色固体
4、(A)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A)下图展示的实验中,能表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是(  )(2006年.温州)
A. B. C. D.
6、(C)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
分别是①    ;
② ________ ;
③ .
(只答三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___________ 。
(3)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7、(B)有下列变化: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硫在氧气中燃烧。请将对应的序号和反应生成物填入空格中。(1)有白光产生的是_________;(2)有白烟产生的是_________;(3)有蓝紫色火焰产生的是_________;(4)需要在集气瓶底先放一些细沙或水的是_________。 (2005年.黄冈)
8、(C)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2006年.徐州)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③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0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C)某同学探访了课本上的实验2-1之后,又设计了如装置甲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打开C、D两处的夹子。
(1)同学将看到什么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如果将装置甲改成装置乙,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与(1)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空气、氧参考答案
二、知识梳理:
1、N2 O2 稀有气体 CO2
2、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干冰 光合作用
3、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温室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4、2H2O2 MnO2 2H2O+O2↑ 2KMnO4△ K2MnO4+MnO2+O2↑ 2KClO3 MnO2 2KCl +3O2 ↑
排水 向上排空气
5、略
三、练习一
考点①
1、B 2、C 3、B 4、D 5、A
6、(1)O2 CO2 H2O (2)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观察等
7、略
考点②
1、C 2、B 3、A 4、B
考点③④⑤⑥⑦
1、D 2、A 3、B 4、A 5、B 6、B 7、D 8、A 9、C 10、C 11、A 12、A
13、A 14、D 15、D 16、SO2+2NaOH=Na2SO3+H2O NO+CO 催化剂2 N2+CO2
17、温室效应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开发新能源、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18、(1)O3 (2)② (3)否 (4)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环境保护。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合理均给分。以下答案供参考:治理污染要从禁止污染源开始;人类要有地球村观点,治理污染要全球共同行动;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不使用含氟里昂的致冷设备。科学在防治污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污染治理的时间较长,代价较大;化学是一面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练习二
考点①
1、D 2、A 3、C 4、A 5、C
考点②
1、B 2、D 3、D 4、
练习三
考点①
1、C 2、B 3、B
4、H2O H2O2 2H2O2 MnO2 2H2O+O2↑ 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浓硫酸 C 当A瓶中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装置漏气(或药品没有混合均匀)
6、B 漏斗 玻璃棒 烧杯 操作更简单方便
7、 1.98g 98%
练习三
考点①
1、C 2、B 3、D 4、B 5、B
6、(1)都放出热量 都是和氧气反应 都是化合反应 (2)液态 (3)略
7、A B D C
8、(1)无明显现象 燃烧 无明显现象
(2)锥行瓶 检查装置气密性 2H2O2 MnO2 2H2O+O2↑ 催化剂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9、(1)水沿着导管流入A瓶,而没有流入B瓶子 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A瓶内气体减小,而木炭燃烧消耗氧气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瓶内气体几乎没变
78%
主要成分
21%
0.94%
空气
0.03%
其他气体(约占有1%体积)
水蒸气和杂质等0.03%
MnO2
A
B

PAGE
第 1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