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插花艺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插花艺术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8-03-19 09: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插花艺术
教学内容:插花艺术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对于插花艺术有初步了解。
⑵掌握插花的造形方法、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发展
锻炼学生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具有社会效经验及情感体验。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情分析:
《插花艺术》一课。它是省编小学劳动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内容。《插花艺术》是使学生掌握技能,美化环境的一项简单的技术劳动。学好本节课,可以为高年级的各种花卉栽培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利用鲜花来插枝造形的方法。因为插花艺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插摆的技艺。
教学难点:作品所选用的花材意义,花材的修剪,色彩的搭配等。因为这些都与插摆造型有着直接联系。
本节插花艺术课,涉及知识多,操作性强,技术复杂。能够更好地结合创新智能培养的具体目标。四年级孩子年龄小,对于插花艺术的情趣、美感和技艺要求不能深刻体会。只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插花艺术的精髓是不可能的。如果还按照劳动课的老路子来上,下课后,势必不会在孩子内心深入留下太多东西。他们可能只掌握与剪枝、造型这些知识性内容,而没有加强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在小学所有开设的学科里,劳动课是最后该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以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上要考虑周到,既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又不能脱离劳动课特点。
综上所述,我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立足于新大纲的目的:劳动技术教育本质是以培养人的综合技能为核心,以人类生产活动为基础。根据新大纲中劳动课“三个不一定”组织教学原则:教学顺序不一定;教学任务不一定;教学活动不一定在课内进行,可以采取室内外、校内外结合的办法进行。采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合作探究法、实验观察法、主题合作法。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程序的设计,力图使节劳动课以活动的形式展现,真正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索,以各种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理解,使他们对社会生活有所感悟,并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美丽与创造成快乐。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自主合作意识。因为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提出的重要素质因素,也是创新智能教育的重要内容。
过程设计:
一、 课前准备
1、 先调查了解学生想从那些方面对插花艺术进行了解,把各类问题收集分类。
2、 合作探究:询问学生想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查找答案。帮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
3、 实验观察: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出击,每天列出两项要查找的内容,给他们具体方向。
4、 主题合作:每个活动课用5-10分钟,整理共享他们找到的材料。
在课前,学生就从多个角度对与“插花艺术”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相关知识、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增加了他们对“插花艺术”审美能力的底蕴。
二、 课中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四个环节:
1、 汇报收获:学生共享社会调查的结果。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朗读材料、软件展示、实物出示等。密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2、 学习技能:以游戏的形式融合插花的造型技法,教师实践演示用鲜花来插枝造型。强调造型的主枝高度、角度、定点;介绍容器的选用。同时用实物引导学生不受基本形式的局限,保护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合做,体验成功喜悦。
3、 创新开发:学生独立创作作品,教师不给任何技术上的要求,只给行为上的指导,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各小组合作创造新花式,培养学生集体创造及协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使之收益更深更广。
4、 评论总结: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论,总结本课收获。学生对其他小组作品进行评价、比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起激励引导作用,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体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的快乐。同时,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结合学生实际对本次作品进行总结,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设计,本节课主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学生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广泛的参与学习,掌握实际生活能力,提高艺术审美水平。将劳动技术与社会形态的研究与考察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许多能引发思考的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对问题或现象进行探索和理解,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形成了智慧的发展与社会能力的成熟,并由此获得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经验。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认识的目的。创新智能培养目标得到充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