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
2.认识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
3.对比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不同。
二、学习过程
1.结合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和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说一说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
2.读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分布图,说一说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的分布差异。
3.读2010年全国各省人均经济示意图,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4.列举实例说一说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
1.我国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以种植业为主;我国西部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燥,降水较少,以畜牧业为主。
2.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的分布是东密西疏。
3.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东部经济水平高,西部经济水平低。
4.(1)作息时间:广州人一般午后要休息一会,晚上9点以后喜欢走上大街,很晚才回家;哈尔滨人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8点以后,大街上就很少有行人了。
(2)衣:傣族服饰、东北人的服装、蒙古袍、藏袍等。食:南米北面、东辣西酸。住:南方民居排水较好,多楼房;北方民居保暖较好,宽敞封闭。行:南船北马、蒙古族骑马、藏族以牦牛做为主要的传统交通工具。
课件23张PPT。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农业差异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农业差异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农业差异农业差异东西差异东密西疏2010年全国各省人均经济农业分布差异风俗差异生活差异生活差异傣族服饰生活差异东北人生活差异蒙古族生活差异藏族生活差异生活差异生活差异生活差异生活差异生活差异1.读我国南、北方民居示意图,形成南北方民居庭院大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院落小利于排水
B. 北方平原广大、地面平坦,南方平原较小,人多地狭
C. 北方院落大利于保暖
D. 南方是水田耕作,北方是旱地耕作B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下列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民间体育——南滑雪北赛马
B. 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 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 传统交通——南船北马A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关于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的特点是因为年降水量过大
B. 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毗邻台湾,很多地方是侨乡
C. 南方地区的食材丰富与地形复杂有关,与气候无关
D. 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
2.下列人文景观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为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
B. 乙为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C. 丙为青藏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种植业较少,水稻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D. 丁为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4.我国“南船北马”传统交通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
A. 南北气温高低的差异 B. 南北人口分布的差异
C. 南北植被类型的不同 D. 南北降水及河流特点的不同
5.某中学黑板报新增设了一个 “是真是假”栏目,如下,其中是“真”的是( )
①南方居民食以米饭为主??????? ②南方居民交通以水路运输为主
③南方居民房屋注重保温 ④南方居民房屋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关于我国地理区域的差异描述错误的是( )
A. 农业西牧东耕 B. 农业南稻北麦
C. 人口东密西疏 D. 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
7.下列关于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的特点是因为年降水量过大
B.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利用了当地黄土结构致密结实的特点而建造的
C.南方地区的食材丰富与地形复杂有关,与气候无关
D.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是蒙古包,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
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
1.D
【解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西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在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故本题选D。
2.A
【解析】为适应南方地区降水频繁,降水量大的环境,南方民居特点是两面坡式民居,利于排水,由上图可知A图的民居特点是两面坡式民居,利于排水,故选A 。
3.C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本题选C。
4.D
【解析】由于南方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习惯,北方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分布少,人们的交通以陆运为主,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拉大车;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湖泊众多,历史上人们多以水运为主,如今形成了“南船北马”的交通特点,可见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南北降水及河流特点的不同,故本题选D。
5.C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地区衣食住行的准确把握。北方地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北方的房屋屋顶坡度小,墙体厚,注意防寒保暖,故本题选C。
6.D
【解析】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是西牧东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是东高西低。
7.D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西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在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
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差异。
2.认识我国降水的变化规律。
3.明确我国地势的差异。
二、学习过程
1.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总结我国降水分布的规律。
3.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说一说自西向东地势的差异。
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课件17张PPT。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南北大穿越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南北大穿越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南北大穿越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南北大穿越南北大穿越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东南-西北大穿越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东南-西北大穿越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东南-西北大穿越东西大穿越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东西大穿越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东西大穿越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东西大穿越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东北地区冬季林海雪原银装素裹,冰雕晶莹剔透
B.西北地区草原、荒漠广布
C.四川盆地鱼米之乡,河湖交错纵横
D.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基础知识训练
1.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多季节性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
B. 青藏“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
C. 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常绿阔叶林
D. 南方地形复杂,有“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2.有关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B.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C. 青藏地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 D. 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是肥沃的“黑土地”
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设计了暑期四条游览线路。读下图,回答3-4题。
3.关于四条游览线路,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线路③
B. 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三大阶梯的是线路②
C. 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三大平原的是线路①
D. 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二大区域的是线路④
4.若按④路线游览,下列景象可能在途中看到的是( )
A. 银装素裹的大地 B. 茫茫的沙漠
C. 金灿灿的稻田 D. 蜿蜒的长城
上海的小梦想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读图回答5-7题。
5.判断(左图)中a、b、c与右图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
A. a为丙地,b为乙地,c为甲地
B. a为乙地,b为丙地,c为甲地
C. a为甲地,b为丙地,c为乙地
D. a为丙地,b为甲地,c为乙地
6.四条游览线路(上右图)中,下列景象可能在途中看到的是( )
A. ①线“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 ②线“沙漠驼铃映晚霞”
C. ③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④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7.对游览线路与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
A. ①--华北平原--旱地 B. ②--东南丘陵--水田
C. ③--塔里木盆地--牧场 D. ④--青藏高原--林地
8.我国最温暖湿润的地区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9.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1.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多季节性河流,属于内流河,汛期短,含沙量大,故A错误;青藏地区冰川广布,具有“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故B正确;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多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错误;南方地形复杂,有四川盆地,“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故D错误。故选:B。
2.C
【解析】我国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很大,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平原多,如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地,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青藏地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
3.C
4.C
【解析】
3.读图可得,①线从东北平原向南经过华北平原,到达长江中下游平原,穿过我国三大平原;②线是从上海向西北方向,穿过我国第二、三级阶梯;③线是向西到达青藏高原,不是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线路;④线向南到达广州,该线路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内部,故本题选C。
4.④路线经过的只有南方地区的湿润区,南方地区气温高,见不到银装素裹,同时南方地区是湿润区,没有茫茫的沙漠,长城只有到北方才能看到,故本题选C。
5.C
6.B
7.A
【解析】
5.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各大区域都有各自的特点。据图可知:a表示1月该地的平均气温大于0℃,即该地应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对应右图中的甲;b降水量小于50mm,属于极度干旱区,应该对应右图中的丙;c表示海拔在5000米以上,应该对应右图中的乙,故本题选C。
6.洞庭湖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因此沿着①线不能看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沙漠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地貌,因此沿着②线可以看到“沙漠驼铃映晚霞”; 大漠孤烟描述的是沙漠中的景观,因此沿着③线不能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内蒙古高原上的景观,因此沿着④线不能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故本题选B。
7.线路①经过的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旱地;线路②经过黄土高原是旱地,故不对;线路③ 经过青藏高原是草地;故C不对;线路 ④经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田,故D不对。故本题选A。
8.B
【解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热量较丰富,再加上距海较近,来自海洋的水汽较多,因此降水较丰富,成为我国最温暖湿润的地区,故本题选B。
9.C
【解析】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可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北方地区气温低;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描写的是青藏地区山地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的是南方地区景象;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的是西北地区温差大。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