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计算机中的神秘数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计算机中的神秘数据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8-03-19 16: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计算机中的神秘数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计算机中的神秘数据》是广西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将通过不同是工具来了解计算机内部信息编码的一些基础知识。21教育网
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文件或文件夹快捷方式的创建,以及在局域网中设置共享文件夹,但是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还不是很清楚,以及计算机内部信息编码的知识都还很陌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进制之间的转换。
2.了解ASCⅡ码、内码和外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提示讲解等方式了解计算机内部信息编码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扩充视野。
教学重、难点
了解如何进行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广播系统,示例范图,教学视频,Flash教学动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3分钟
借助“Windows寻宝路线图”你一定找到了第三件“宝物”,它们的文件名是什么?
它包含了几个小工具,试着安装这些小工具。
学生自己动手安装软件。
寻找神秘数据
10分钟
大家打开文件“另人瞩目的云天文化现象.txt”,如果没有这个文件,大家也可以用“Windows记事本”输入文字,然后保存。
现在就来让我们认识这个文件在计算机中的“真实面目”吧!
我们使用文件代码查询器软件“Hex Edit”打开这个文件,我们看见文件在计算机是以另一种形式的数据表示的。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神秘数据!
使用老师提供的文件代码查看器,看看图片文件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数据。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查看。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揭开数据迷团
10
分钟
文字、图像、声音等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的。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和显示在屏幕上的文字、图像等有什么关系?
1.二进制和十六进制
分别示例讲解十进制、二进制、七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
将Windows中的“计算器”转换为“科学型”,试着进行各种数据的进制转换。
2.字符编码
名词解释ASCII码,并阅读ASCII码表。
3.汉字的编码——机内码
名词解释机内码,用“汉字内码查询器”查看各汉字的内码。
4.汉字的输入——外码
了解汉字输入方法和通过键盘输入汉字的输入法。
演示定义新词的操作过程。
你能自己完成编码的设计工作吗?
学生回答。
学生听教师的讲解。
学生自己进行数制之间的转换。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全课小结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利用第三件“宝物”解开了计算机中神秘代码的奥秘!
大家课后上网收集有关汉字编码方面的资料,进一步学习。
试着在Word中给文字加上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