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9 16:11:31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战国
、秦、汉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唐
历史线索
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五代辽宋夏金元
明清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
引入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
隋朝统一前南北局势
南北朝后期全图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继南北朝之后,我国又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汉(西汉、东汉)
三国
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
北朝:
南朝:
宋、齐、梁、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文帝——杨坚
隋朝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外戚:皇帝母亲或妻子的亲戚(杨坚的长女被北周宣帝封为皇后)。
1、隋朝的建立
一、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隋文帝,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③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④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⑤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例题1: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⑤
3、隋朝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⑴原因:
⑵表现: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
①人口激增
②垦田扩大
③粮仓丰实(开皇之治)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1、隋朝的建立
2、隋的统一:
一、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影响/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一、隋的统一
材料一: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隋朝经济的发展
人口
三千多万
四千六百多万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材料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2、隋朝经济的繁荣
隋初年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倾
5500多万倾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1、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你认为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7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
《隋炀帝下江南》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
动脑筋:
1.你认为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2.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所以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目的:
2、概况: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隋炀帝
605年开始)
三点:三个中心



)今(


)今(

四段:分为四





)渠



)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洛阳
涿郡
北京
余杭
杭州
永济
通济
邗沟
江南
一条大运河
两千多公里




1、目的:
2、概况:
3、作用: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三点四段五河,全长2000多千米。
二、开通大运河
3、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到现在的“北煤南运”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消极:
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思考
答:1、隋文帝在位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阅读史料: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五: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请同学们比较这五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到底哪种是正确?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对大运河的评价有过于肯定的,如材料一、二;也有过于否定的,如材料三、四、五;材料五比较客观,我认为正确。
积极: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
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各郡、各州设置负责评议人物中正官。中正官根据家世、才德将人物分为九品(等)。吏部以此为依据进行选官。
弊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不利于寒门入仕途。
九品中正制已经不合时宜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原因/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弊端:不利于人才的选拨和任用,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隋文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凭才学做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顾名思义:什么是科举制?
科:
举:
科举制:
分科考试
选拨官吏
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拨官吏的制度。
3、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4、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近白头”
材料二: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书》
材料中反映了科举制促进了什么事业的发展?
在社会上形成了什么风气?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一: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省试中出现了很多名诗名句,如,祖咏的《终南山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材料二:
由于实行以诗赋取士的考试方法,大批士大夫便潜心钻研于诗赋。
材料三:
他们都曾进士及第。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一:
英国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取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材料三:
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许多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选官制度有重要影响
【材料链接】
杨广即位的第一年,就决定迁都洛阳。他命杨素营建东京宫室,又命宇文凯与封德彝等造显仁宫。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送洛阳。农民被迫运输,千里络绎不绝,使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他下令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建筑非常华丽,每院由一个妃子主管。整个西苑被点缀得四季如春,秋天,用彩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冬天,杨广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苑内还饲养着各种珍禽异兽,供杨广游猎、观赏。晚上,杨广经常带着几千骑马的宫女,吹奏着乐曲,到西苑游览、夜宴。
材料1: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
材料2: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隋炀帝好大喜功,耀武扬威,发动了三次进攻高丽战争。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被迫在
水里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有十分之三四。其中一场战争出兵一百多万人,回到辽东的只有两千七百多人。他在位时,几乎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的劳动人民不下一千万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残暴的隋炀帝
隋朝的暴政
隋炀帝骄奢淫逸
不恤民力,大肆兴役
无节制巡游
农民起义
灭亡的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
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四、隋朝的灭亡
隋朝的两位皇帝功与过
隋文帝
1.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2.开皇之治。
3.创立三省六部制。
4.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1.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2.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兴土木,多次迅游,三征辽东)
3.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秦朝和隋朝对比
参考答案:
相同点:
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
都城:长安
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开通大
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作用:大大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
灭亡
背景:营建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社会矛盾激化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D
A
D
4.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5.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6.隋朝末年,走水路由余杭到长安,依次要经过的人工河是(

①广通渠 ②永济渠 ③通济渠 ④白渠 ⑤江南河 ⑥邗沟
A.②③⑤⑥   B.④③②①   
C.⑥④①⑤   D.⑤⑥③①
D
A
D
7.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8.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
9、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完成下列各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一年开始开凿的?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在哪里?
3、请对大运河做出客观的评价。
1.时间:605年。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起点涿郡,终点余杭。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
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10.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的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朝之后是强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都短命,历二世而亡:秦朝存在15年;隋朝持续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筑万里长城;隋修大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6.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2016年1月8日东线台儿庄泵站开机运行,标志着东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供水开始。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都江堰
图二
隋朝大运河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
(2)两项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1)图一:防洪灌溉;图二:运输。(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
)
(2)都江堰的修建,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只要答出对秦国的积极影响即可)为修建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意思相近即可)
(3)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